拍品 3055
  • 3055

北齊至隋 砂岩石雕觀音菩薩像首 |

估價
1,000,000 - 1,2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38.4 公分,15 1/8 英寸

來源

Mathias Komor,北京,1940年10月7日
1938-46年間意大利駐華大使戴良尼(1887-1968年)收藏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本尊觀音菩薩首像眉目端雅,臉龐圓潤,容貌安恬,逸群而出塵,配以華冠,上飾卷葉及阿彌陀佛,相得益彰。五官分明,屬北齊特徵,雙頰飽滿,冠飾富麗,則兼隋代韻致。隋人造像風格,亦承前朝,以完美身相展現佛法清淨,勢之所趨,於此像已見端倪。 六世紀,時局動盪,政權頻更,中土佛教亦風行草從,諸般影響於其時宗教藝術即可窺見。現世渾濁,為尋超脫,廣大信眾皈投淨土宗,供奉阿彌陀佛(或菩薩,如觀世音等),以求往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故而,六世紀中晚期,菩薩造像多如雨後春筍,本像及大量同期造像皆湧現於此。隋朝天子大興土木,立佛塔,建佛寺,造佛像,借助佛教信仰一統天下。佛教治國下,東歐亞大陸交流密切,佛法與藝術自南亞、中亞傳入中土,又經中土遠播朝鮮及日本。一時,四海之內,造像形貌氣象萬千。

此像來源有緒,乃意大利大使戴良尼(1887-1968年)早於1940年駐華期間(1938-46年),在北京從 Mathias Komor 購得。本像雕工、選材,與山西天龍山石窟類近,其中尤與第十六窟斷代北齊之造像甚為相似,見幾例菩薩首像,載於《天龍山石窟》,北京,2004年,圖版145-147、151及156。相類首像另有三例,據傳均出自天龍山,其一,貯明尼亞波利斯美術館,編號MIA.L2015.172.8;其餘二例,藏東京根津美術館,編號NZM.20081及NZM.20065。仍可比較一觀音像,蓄底特律美術館,館藏編號26.128,銘文紀581年,據喜仁龍研究,乃陝西或河南所出,錄於《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卷1及4,紐約,1925年,圖版305。

參考一尊北齊砂岩石佛首像,曾展於《China Cultuur Vroeger en nu (中國文化之古往今來)》,文化藝術中心 (Centrum coor Kunst en Cultuur),根特,1979年,編號 292,又載於《Ancient Chinese and Sculpture》,埃斯卡納齊古董行,倫敦,2005年,編號8,後售於香港蘇富比2014年4月7日,編號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