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考爾德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藝術家庭,祖父和父親都是知名雕塑家,母親是肖像畫家。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考爾德決心闖出自己的路,嘗試使用新穎的方式和媒材,挑戰先輩所接受的古典訓練,為求錘煉出顛覆傳統的藝術語彙。他的風格不會強說愁苦,亦不墨守成規,反而活力盎然,充滿勃勃生機和巧思妙想,道盡藝術家的個性。杜尚曾經形容考爾德的藝術是「純粹的生活樂趣。[它]是樹木在風中形象的昇華。」(馬塞爾・杜尚,〈亞歷山大・考爾德〉,《Société Anonyme 藝術收藏》,紐海文,1950年,網絡來源)在成為藝術家之前,考爾德曾在新澤西州霍博肯的史蒂文斯理工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學習機械工程。他在數學方面極有天分,四年的深造使他熟習各種工具、工業設計和不同金屬的特性。這些知識對之後的雕塑創作顯然大有裨益,不過考爾德卻是憑直覺創造藝術,用雕塑捕捉大自然的自生自發,帶領觀者走進一段引人入勝的視覺饗宴。正如策展人彭妮露・柯提斯(Penelope Curtis)所言,「考爾德將動物和人那不可預測、自相矛盾(而且經常毫無規律可循)的動靜融入作品當中,千方百計讓魔力延續下去。」(彭妮露・柯提斯撰,〈演出後的演出〉,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亞歷山大・考爾德:表演雕塑》展覽圖錄,2015年,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