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56
  • 1156

郝量 | 林間記

估價
4,000,000 - 6,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Hao Liang
  • 林間記
  • 款識量製
  • 重彩絹本
  • 234 x 140 公分,92⅛ x 55⅛ 英寸
二〇一一年作

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亞洲,私人收藏(購自上述來源)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成都,成都當代美術館〈新資本論——黃予收藏展(2007——2016)〉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二日至六月二十二日

拍品資料及來源

「 ......郝量作品的發展過程,有點類似西遊記。他從中土出發,一路西行,會見了西域傳說中的故事......一個時間點,他不再科學,而是進入文學想像中。他想像人會蛻變、會羽化成蝶,會有三生七世的各種輪迴情緣。」

高千惠

「顧青草之委骨,知姓字之為誰?」 孫鳳


《林間記》富於象徵意味,畫面絲毫不苟,為郝量筆下聞名遐邇的人物畫之典範,此系列廣受好評。這一系列作品以人體為主體,探究人類形而上的存在,具備藝術家獨樹一幟的意象,透薄素雅的經典用色,而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中國傳統水墨的高超技藝,並將東西方的美學、文化與文學傳統無縫結合。本作構圖讓人聯想到喬托的壁畫《聖方濟各向鳥佈道》,作於意大利亞西西的聖方濟各聖殿;而其標題《林間記》則令人想起文學經典《林間錄》──宋僧惠洪著作,彙集禪宗軼事三百餘篇。此傑作蘊含東西文化之象徵,將古今中外精髓融為一體。

一九八三年出生、現年三十六歲的郝量,近年榮獲參與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展,乃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中最年輕亦是最重要的一位。郝量浸淫傳統水墨畫多年,並不斷研究和臨摹,他的絲絹人像畫、手卷和山水畫皆筆工細膩,兼顧技巧、傳統和主題,將古代水墨畫技法帶進二十一世紀。 他拒絕當代藝術媒材,反在碗缽上碾磨製成傳統膠彩,自成一家。其深沉暗淡的色調重現宋畫意境,但在近距離觀察下,郝量的作品浮現豐富色彩,在色調變化、光影和深度的處理上巧妙精煉,完美呈現文藝復興時期的明暗法技巧。一種若隱若現的美感,吸引觀者探索畫中不同層次;在工筆描線上,藝術家亦以膠彩渲染,營造透明感。郝量的畫法精密細膩,同時歌頌並重塑源遠流長的水墨畫傳統。

郝量勤勉刻苦,在藝術的路上長途跋涉而不言倦。在求學時期,他「沉浸於臨摹、研究國畫,並整合他所搜尋到的一切相關資料,遠超於學院的教學要求。」(芭芭拉·普勒克,〈當代水墨有多當代?郝量與高古軒的回答〉,刊於《COBOSOCIAL》,二〇一八年六月六日) 早年他對歷史題材及古畫技法產生興趣,並在恩師徐累的薰陶下,為之大開眼界,興致更濃;徐累的水墨畫深受西方符號學和超現實主義等藝術運動所啟發,郝量正是受其鼓勵,踏上藝術生涯。對郝量來說,一個畫家必先精通古藝,方能承舊創新,而他的專注努力,世人皆可見;芭芭拉·普勒克指出:「(郝量)不僅掌握水墨技法,亦熟悉卷軸畫常見的多重視角(即「三遠」)。他更進一步,嘗試向現代觀眾灌輸國畫的力量──一種高遠超凡的感官體驗。」(同上)

取材自東西方文化,郝量熟習古典藝術形象、象徵手法和詩詞。在他的作品中,中國傳統藝術的敘述方式、細節和象徵意義與二十一世紀的藝術理論巧妙地交織,結合出獨一無二的藝術語彙,更將時空混合為一。 如策展人高千惠所言:「郝量作品的發展過程,有點類似西遊記。他從中土出發,一路西行,會見了西域傳說中的故事......一個時間點,他不再科學,而是進入文學想像中。他想像人會蛻變、會羽化成蝶,會有三生七世的各種輪迴情緣。」 郝量作品的常見特徵,是以生死為主題──在畫中香客的斗篷下,通常隱現骷髏輪廓。半身肉體,半身軀骨,隱喻自然生命的始終;道家論天人合一,人總歸死亡,超脫形體,皆反於土,生滅流轉,輪迴不息。郝量在創作上費盡心思,透過層層渲染,達到若有若無的視覺效果,與此同時,本作亦深深打動人心,感慨人生短暫,領悟生死的超脫。這幅當代傑作傳承文人畫風,是為郝量筆下兼容並蓄、造詣非凡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