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清乾隆 碧玉雕天寶九如圖筆筒 |
估價
500,000 - 70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來源
艾弗瑞•莫里森(1821-1897)收藏,放山居,蒂斯伯里,威爾特郡,編號233
倫敦佳士得1971年10月18日,編號145
Donald J. Wineman,紐約,1981年8月24日,編號85
佛羅倫斯 (1920-2018) 及赫伯特 (1917-2016)•歐雲伉儷收藏,編號352
倫敦佳士得1971年10月18日,編號145
Donald J. Wineman,紐約,1981年8月24日,編號85
佛羅倫斯 (1920-2018) 及赫伯特 (1917-2016)•歐雲伉儷收藏,編號352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乾隆年間,玉雕成就登峰造極,山水人物筆筒乃其中經典品類,本品正屬臻例。此類筆筒刻劃神話故事或歷史人物,玉材多取青或白,其中又以碧玉最受清廷青睞。 本筆筒珍稀華貴,屬文士書閣陳設之極品,刻劃仙人祥鹿,用作賀壽至為合宜。此筆筒之原材尺寸龐大,玉質上乘,極其難得,乾隆帝1759年派軍西征後,和闐美玉朝貢不斷。製於1759年前之清廷玉器數目甚少,其後卻數量突然大幅上揚。
和闐,現今新疆,曾屬絲綢之路商務重地,繁華興盛,地質盛生產上等軟玉(nephrite),瑩亮通透而極其堅硬。和闐玉深得乾隆皇帝青睞,參考數件碧玉器刻御製詩讚嘆美玉良材可知。
和闐玉歲歲定量朝貢,乾隆帝並偶爾要求增加貢玉數量。最上等之玉材供宮廷御作坊如意館所用,次一等玉材則送往各地由朝廷監督之作坊,後者多數位於江南、長江以南下游。
清宮檔案多有記載,來自和闐之玉材受清廷嚴控,未經御準擅自採玉者懲罰極重,然而仍有優質玉石流入各地私人作坊,而且不乏佳作,多由江南地區富裕鹽官私自聘請匠人雕製,上奉朝廷,見吳玉廉,《Luxurious Networks: Salt Merchants, Status, and Statecraft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史丹福,2017年。
隨著商業發展,清廷委約要求更高,玉匠造詣創思更上層樓,構思精密,巧奪天工,本筆筒正屬臻例。
本筆筒刻劃之風景,相信取材自更早期或同期書畫或書籍插圖,然而要將平面圖像轉移至碧玉之堅硬表面,則全憑玉匠手藝。本筆筒筒身風景模仿手卷書畫,畫中情境環繞筒形表面刻劃。
雕玉者以刀代筆,利用多層浮雕、細微輪廓及淺蝕刻手法營造深淺層次及角度,並利用鏤空雕刻展示樹木自然姿態,所成畫面引人入勝,令觀者有如身處其境。
此款碧玉筆筒刻劃風景紋飾之精美,可見於何鴻卿爵士收藏一例,筒身雕刻《耕織圖》各景,參考Jessica Rawson,《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大英博物館,倫敦,1995年,編號29:18。
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台北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作例,前者收藏三例,圖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玉器(下)》,香港,1995年,圖版168-170,刻劃西園雅集、竹溪六逸(圖二)、竹林七賢圖,另比一例,無足,載於《中國玉器全集》,卷6,清,石家莊,1991年,圖版278,刻劃相近人物風景圖。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曾展於《華夏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2016年, 編號28,筆筒無足,刻劃採蓮圖,後者並圖載於《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1997年,編號58,同書並載兩例,無筒足,刻《石室藏書》,編號55,尺寸較小,另一例編號56,尺寸較大,刻劃竹溪六逸(李白、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隱居竹溪,時人稱竹溪六逸)。
另比一碧玉筆筒例,刻相近人物圖,出自E. L. Paget, Sir J. Buchanan-Jardine, Sir Bernard Eckstein及伍夫爵士收藏,曾展於《伍夫收藏中國玉器》,倫敦蘇富比,2013年,編號45;另一例曾屬明尼蘇達美術博物館收藏,聖保羅,明尼蘇達,圖載於《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香港,1996年,編號13。
另比一筆筒例,刻雎陽五老圖,出自A. Knight收藏,售於倫敦佳士得1966年3月21日,編號152,後易手於巴黎蘇富比2017年6月22日,編號9;另比一五老圖例,出自馬格達拉男爵一世羅伯特·內皮爾(1810-1890年)收藏,售於倫敦蘇富比2018年11月7日,編號19。
本品來源尤為顯赫。艾弗瑞•莫里森收藏歐洲藝術及珍貴手稿,品味獨到。1850年代,莫里森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品,自洛赫爵士(1827-1900年)及藝術商Henry Durlacher(活躍於1843年)處購入多件珍品。莫里森的鄉間別墅放山居位於英國威爾特郡蒂斯伯里,以收藏數千件藝術品聞名。艾弗瑞之孫約翰•莫里森(1906-1996年)曾將一批藝術品移離放山居,本品正屬其中,後於1971年10月18日售於倫敦佳士得。
和闐,現今新疆,曾屬絲綢之路商務重地,繁華興盛,地質盛生產上等軟玉(nephrite),瑩亮通透而極其堅硬。和闐玉深得乾隆皇帝青睞,參考數件碧玉器刻御製詩讚嘆美玉良材可知。
和闐玉歲歲定量朝貢,乾隆帝並偶爾要求增加貢玉數量。最上等之玉材供宮廷御作坊如意館所用,次一等玉材則送往各地由朝廷監督之作坊,後者多數位於江南、長江以南下游。
清宮檔案多有記載,來自和闐之玉材受清廷嚴控,未經御準擅自採玉者懲罰極重,然而仍有優質玉石流入各地私人作坊,而且不乏佳作,多由江南地區富裕鹽官私自聘請匠人雕製,上奉朝廷,見吳玉廉,《Luxurious Networks: Salt Merchants, Status, and Statecraft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史丹福,2017年。
隨著商業發展,清廷委約要求更高,玉匠造詣創思更上層樓,構思精密,巧奪天工,本筆筒正屬臻例。
本筆筒刻劃之風景,相信取材自更早期或同期書畫或書籍插圖,然而要將平面圖像轉移至碧玉之堅硬表面,則全憑玉匠手藝。本筆筒筒身風景模仿手卷書畫,畫中情境環繞筒形表面刻劃。
雕玉者以刀代筆,利用多層浮雕、細微輪廓及淺蝕刻手法營造深淺層次及角度,並利用鏤空雕刻展示樹木自然姿態,所成畫面引人入勝,令觀者有如身處其境。
此款碧玉筆筒刻劃風景紋飾之精美,可見於何鴻卿爵士收藏一例,筒身雕刻《耕織圖》各景,參考Jessica Rawson,《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大英博物館,倫敦,1995年,編號29:18。
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台北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作例,前者收藏三例,圖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玉器(下)》,香港,1995年,圖版168-170,刻劃西園雅集、竹溪六逸(圖二)、竹林七賢圖,另比一例,無足,載於《中國玉器全集》,卷6,清,石家莊,1991年,圖版278,刻劃相近人物風景圖。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曾展於《華夏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2016年, 編號28,筆筒無足,刻劃採蓮圖,後者並圖載於《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1997年,編號58,同書並載兩例,無筒足,刻《石室藏書》,編號55,尺寸較小,另一例編號56,尺寸較大,刻劃竹溪六逸(李白、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隱居竹溪,時人稱竹溪六逸)。
另比一碧玉筆筒例,刻相近人物圖,出自E. L. Paget, Sir J. Buchanan-Jardine, Sir Bernard Eckstein及伍夫爵士收藏,曾展於《伍夫收藏中國玉器》,倫敦蘇富比,2013年,編號45;另一例曾屬明尼蘇達美術博物館收藏,聖保羅,明尼蘇達,圖載於《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香港,1996年,編號13。
另比一筆筒例,刻雎陽五老圖,出自A. Knight收藏,售於倫敦佳士得1966年3月21日,編號152,後易手於巴黎蘇富比2017年6月22日,編號9;另比一五老圖例,出自馬格達拉男爵一世羅伯特·內皮爾(1810-1890年)收藏,售於倫敦蘇富比2018年11月7日,編號19。
本品來源尤為顯赫。艾弗瑞•莫里森收藏歐洲藝術及珍貴手稿,品味獨到。1850年代,莫里森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品,自洛赫爵士(1827-1900年)及藝術商Henry Durlacher(活躍於1843年)處購入多件珍品。莫里森的鄉間別墅放山居位於英國威爾特郡蒂斯伯里,以收藏數千件藝術品聞名。艾弗瑞之孫約翰•莫里森(1906-1996年)曾將一批藝術品移離放山居,本品正屬其中,後於1971年10月18日售於倫敦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