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
明十五世紀中葉 青花仕女圖梅瓶 |
估價
80,000 - 12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來源
R.H.R. Palmer (1898-1970) 收藏
倫敦蘇富比1962年11月27日,編號5
戴潤齋,紐約
倫敦蘇富比1986年12月10日,編號59
安思遠,紐約
倫敦蘇富比1962年11月27日,編號5
戴潤齋,紐約
倫敦蘇富比1986年12月10日,編號59
安思遠,紐約
出版
藤岡了一,《陶磁大系:明の染付 》,卷42,東京,1975年,圖版59
Condition
瓶身見一約12.5公分長縱向冲缐延伸至足沿。口沿見一約1.6公分長碰痕,及内口沿見一約1.3公分長相應縱向冲缐。整體見窰燒瑕疵及輕微釉面磨痕,接胎處一側見一微細窰缐,足沿見數短小窰縫。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空白期官窰及民窰瓷器 康蕊君
在中國瓷器史上,明代正統、景泰及天順三朝(即1436至1464年)長久以來不被重視。此時期政局動蕩,據目前所知並無署官款瓷器,故此這一時期被稱為空白期或黑暗期。儘管與文獻記載相駁,但此前普遍認爲,在十五世紀中期前後近三十年的這段時間裡,景德鎮御器廠並無製瓷,甚至連古墓或塔基所出土的民窰瓷器,亦未能改變先前對於此時期景德鎮製瓷活動的認知。
基於景德鎮珠山御窰遺址所出土瓷器,現已能證明此時官窰實有燒造,這一課題隨即得到了大量的學術關注。自2012年香港中文大學首次以此為主題舉辦特展之後,深圳、北京故宮、香港、景德鎮及上海紛紛舉行相關展覽(上海博物館的展覽將至2019年9月1日)。
雖然景德鎮珠山御器廠遺址地層分層的精確度稍差人意,亦無法從中準確劃分三朝的瓷器,然而仍可得知正統(1436-1449年)及天順(1457-1464年)兩朝瓷器燒製頗為興盛,而景泰一朝(1450-1456年)則略遜之, 或許因掐絲琺瑯器於景泰時期更受歡迎所致。憑出土瓷器,可推想該時期生產的官窰之品類。瓷器雖然不帶官款,且御瓷製作亦遠不如宣德(1426-1435年)及成化(1465-1487年)數量之多,然而此時期瓷器品類紛呈,亦不乏風格獨特之作。清宮舊藏即有此時期瓷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上)》,上海,2000年,卷1,圖版180及186;上海博物館展覽及研討會亦有探討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未經出版的三朝瓷器。
景德鎮珠山出土相近人物紋飾瓶及罐例瓷片,曾展於《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上海博物館,上海,2019年,編號200(圖一)。然而,此時期官窰與民窰瓷器之關係,至今仍然頗為模糊。圖錄記載兩件人物圖梅瓶作例,其一出土於桂林皇族古墓,其二現藏於桂林博物館,編號202及203,或為宮廷賞賜,其他則列為民窰燒製之文人風格瓷器,編號235-8,現藏於東京静嘉堂文庫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及紹興博物館。
上述展覽梅瓶以及數件人物紋飾罐例 (編號227-234),紋飾繪畫風格相近,背景刻劃大自然寫意,人物衣飾、頭髮、衣帶、衣袖隨風飛舞,流雲翻卷,動感強烈且風格獨特,僅見於此時期,既無前例,後期亦不復見。
本品極具十五世紀中期特色,鈷料深藍,似是運用粗筆濕料繪畫,近足處蕉葉紋尤其明顯。空白期瓷器常見自由畫風,器型及紋飾多樣,有意復興元代流行風格。元代一朝,景德鎮多燒製以元代戲劇為主題的人物梅瓶及罐例珍品,所繪如《西廂記》崔鶯鶯及紅娘等,多數清晰能辨。而本瓶人物刻劃仕女及婢女,後者手持書卷,雖不能確認為《西廂記》人物,然而亦應為相類戲劇之人物。
本品出自日本收藏,日本學者久志卓眞乃首位研究此時期瓷器之專家,而且曾經一度為唯一研究此門類者。早於1943年,久志卓眞曾發表過多件相關人物紋飾罐例(《支那明初陶磁圖鑑》,東京,1943年,圖版30-42)。作者提出此時期瓷器與元代作例相近之處,而西方斷代此類器為弘治年(1488-1505年)製,作者則認為此斷代過晚,其時期應更接近宣德。
西方研究當中,首先正視此時期瓷器之學者為約翰•亞歷山大•波普,波普率先提出「ceramic Interregnum(瓷器空白期)」之說法,並加以詳述(《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華盛頓,1956年,頁101-105)。此詞原本用於形容景泰一朝,反映景泰帝於其兄明英宗兩度統治(首次為正統朝,再登位改朝天順)期間為帝。然而波普未敢斷定一件風格相近之花卉紋梅瓶為空白期瓷器,僅將之與兩件近宣德風格之瓷並列,作為可能相關之例(圖版56)。
比較一人物紋飾罐例,肩頸及足部見極相近邊飾,耿寶昌於《明清瓷器鑑定》,香港,1993年,一書斷代正統(圖版126),另見斷景泰罐例(圖版131及132)及天順梅瓶及罐例(圖版139、141-144及146),紋飾風格均與本瓶相近,亦飾翻卷流雲。
本瓶出自R.H.R. Palmer(1898-1970年)伉儷著名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收藏,二人於1924年開始收藏,乃東方陶瓷學會成員,曾借出多件藏品予其展覽。該收藏尤以明青花瓷見著,其中多件曾於蘇富比釋出。1962年,本瓶與一件器形及紋飾相近、瓶頸飾回紋之例同時出售,當時斷代十五世紀初,後於1968再次售出時斷代改為十五世紀晚期(圖二)。
在中國瓷器史上,明代正統、景泰及天順三朝(即1436至1464年)長久以來不被重視。此時期政局動蕩,據目前所知並無署官款瓷器,故此這一時期被稱為空白期或黑暗期。儘管與文獻記載相駁,但此前普遍認爲,在十五世紀中期前後近三十年的這段時間裡,景德鎮御器廠並無製瓷,甚至連古墓或塔基所出土的民窰瓷器,亦未能改變先前對於此時期景德鎮製瓷活動的認知。
基於景德鎮珠山御窰遺址所出土瓷器,現已能證明此時官窰實有燒造,這一課題隨即得到了大量的學術關注。自2012年香港中文大學首次以此為主題舉辦特展之後,深圳、北京故宮、香港、景德鎮及上海紛紛舉行相關展覽(上海博物館的展覽將至2019年9月1日)。
雖然景德鎮珠山御器廠遺址地層分層的精確度稍差人意,亦無法從中準確劃分三朝的瓷器,然而仍可得知正統(1436-1449年)及天順(1457-1464年)兩朝瓷器燒製頗為興盛,而景泰一朝(1450-1456年)則略遜之, 或許因掐絲琺瑯器於景泰時期更受歡迎所致。憑出土瓷器,可推想該時期生產的官窰之品類。瓷器雖然不帶官款,且御瓷製作亦遠不如宣德(1426-1435年)及成化(1465-1487年)數量之多,然而此時期瓷器品類紛呈,亦不乏風格獨特之作。清宮舊藏即有此時期瓷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上)》,上海,2000年,卷1,圖版180及186;上海博物館展覽及研討會亦有探討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未經出版的三朝瓷器。
景德鎮珠山出土相近人物紋飾瓶及罐例瓷片,曾展於《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上海博物館,上海,2019年,編號200(圖一)。然而,此時期官窰與民窰瓷器之關係,至今仍然頗為模糊。圖錄記載兩件人物圖梅瓶作例,其一出土於桂林皇族古墓,其二現藏於桂林博物館,編號202及203,或為宮廷賞賜,其他則列為民窰燒製之文人風格瓷器,編號235-8,現藏於東京静嘉堂文庫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及紹興博物館。
上述展覽梅瓶以及數件人物紋飾罐例 (編號227-234),紋飾繪畫風格相近,背景刻劃大自然寫意,人物衣飾、頭髮、衣帶、衣袖隨風飛舞,流雲翻卷,動感強烈且風格獨特,僅見於此時期,既無前例,後期亦不復見。
本品極具十五世紀中期特色,鈷料深藍,似是運用粗筆濕料繪畫,近足處蕉葉紋尤其明顯。空白期瓷器常見自由畫風,器型及紋飾多樣,有意復興元代流行風格。元代一朝,景德鎮多燒製以元代戲劇為主題的人物梅瓶及罐例珍品,所繪如《西廂記》崔鶯鶯及紅娘等,多數清晰能辨。而本瓶人物刻劃仕女及婢女,後者手持書卷,雖不能確認為《西廂記》人物,然而亦應為相類戲劇之人物。
本品出自日本收藏,日本學者久志卓眞乃首位研究此時期瓷器之專家,而且曾經一度為唯一研究此門類者。早於1943年,久志卓眞曾發表過多件相關人物紋飾罐例(《支那明初陶磁圖鑑》,東京,1943年,圖版30-42)。作者提出此時期瓷器與元代作例相近之處,而西方斷代此類器為弘治年(1488-1505年)製,作者則認為此斷代過晚,其時期應更接近宣德。
西方研究當中,首先正視此時期瓷器之學者為約翰•亞歷山大•波普,波普率先提出「ceramic Interregnum(瓷器空白期)」之說法,並加以詳述(《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華盛頓,1956年,頁101-105)。此詞原本用於形容景泰一朝,反映景泰帝於其兄明英宗兩度統治(首次為正統朝,再登位改朝天順)期間為帝。然而波普未敢斷定一件風格相近之花卉紋梅瓶為空白期瓷器,僅將之與兩件近宣德風格之瓷並列,作為可能相關之例(圖版56)。
比較一人物紋飾罐例,肩頸及足部見極相近邊飾,耿寶昌於《明清瓷器鑑定》,香港,1993年,一書斷代正統(圖版126),另見斷景泰罐例(圖版131及132)及天順梅瓶及罐例(圖版139、141-144及146),紋飾風格均與本瓶相近,亦飾翻卷流雲。
本瓶出自R.H.R. Palmer(1898-1970年)伉儷著名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收藏,二人於1924年開始收藏,乃東方陶瓷學會成員,曾借出多件藏品予其展覽。該收藏尤以明青花瓷見著,其中多件曾於蘇富比釋出。1962年,本瓶與一件器形及紋飾相近、瓶頸飾回紋之例同時出售,當時斷代十五世紀初,後於1968再次售出時斷代改為十五世紀晚期(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