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705
  • 705

李仲生 | 作品157

估價
50,000 - 1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作品157
  • 水彩紙本
  • 39 x 27.5 cm; 15 ⅜ x 10 ⅞ in.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師道:華人抽象系譜

二十世紀屬東西藝術交流最緊密的時代,中國現代藝術發展在二○年代開始快速茁壯,深入剖析華人抽象藝術的發展及傳承關係可以發現,二戰前同樣執教於國立藝專的吳大羽及李仲生是帶動華人抽象藝術的主要推手,戰後兩人分居上海及台灣推廣中國現代藝術;吳大羽1922年赴法留學,歸國後於1928年受林風眠之邀共組國立藝專(杭州藝專前身)並擔任西畫主任,提攜無數後輩,當中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都是吳大羽的學生,除了吳冠中,其他學生多數留在海外發展成為海外華人藝術家代表;李仲生於1930年代初期留學日本,師從藤田嗣治並參與日本現代藝術運動,回國後在1937-1946年於國立藝專授課,因為抗戰,1949年隨國民政府東渡到台灣,並在台北安東街開設畫室,其學生多數同為當時隨國民政府東渡台灣的年輕華人,並在日後組成「東方畫會」。由此我們可以清楚梳理中國大陸、台灣與海外華人抽象藝術一體三面的發展脈絡。承接晚拍部分的「亞洲藝魂:全球啟動」專題,現代亞洲藝術日拍第一部份「師道:華人抽象系譜」將一同呈現李仲生、吳大羽與其得意門生的作品,讓我們一覽亞洲現代與戰後藝術之間的傳承脈絡。

「二十世紀繪畫思想已不是傳統法蘭西時期的拉丁民族思想,自後期印象派以後,繪畫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它可包容每一民族的藝術精神。
李仲生

李仲生的繪畫風格特色是將佛洛伊德的藝術思想融入抽象繪畫中;本次秋拍登場之李仲生油畫及紙上作品均來自同一亞洲重要私人藏家,除了夜拍呈現之李仲生珍稀油畫《作品040》(拍品編號1006),日拍亦帶來六件水彩精品,李仲生的水彩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作品188》(拍品編號701)、《作品104》(拍品編號704)及《作品386》(拍品編號706)為李仲生標誌性的十字型構圖法,畫面大致以幾何中心為焦點,既有由內向外爆發的能量,也有四方向中心凝聚的力量。此外,不同於一般水彩畫單純講求透明的表現,李仲生認為水彩跟油彩之間的差異,只在調劑是水或油的差別而已,所以在《作品188》、《作品108》(拍品編號703)、《作品104》及《作品157》(拍品編號705)中可以看到水彩暈染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看到水彩顏料的肌理有如厚實油彩的表現,形成加式畫法,創造出不同於傳統水彩的表現方式。李仲生也經常加、減畫法互用,如《作品525》(拍品編號702)、《作品108》、《作品104》、《作品157》及《作品386》(拍品編號706),利用刮痕製造出的減式筆法呈現出速度感,使畫面形成一種對立又合一的有趣呈現,充分的顯現個人獨特的內心世界。

李仲生的超寫實抽象繪畫作品與西方藝術家相較,李仲生強調「精神性空間」的重要,六件水彩呈現著各自獨立的精神空間,畫面充滿著創造力及破壞力,構圖中看不出開始及結束,此精神空間很像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威廉· 德· 庫寧作品帶來未完成的形象,這種未完成的技法也使畫面充滿著能量及挑戰。從繪畫表現形式來看,李仲生的抽象表現形式與喬治‧馬修的自動性書寫技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喜愛用色彩填滿背景形成空間的留白,大部分的空間有如爆炸性的色塊及線條交纏揮灑在畫面上,充滿著即興與速度感,一九八九年完成的《清氣》(拍品編號714)即是喬治‧馬修經典的代表作。抽象藝術發展在二十世紀中期達到巔峰,李仲生為華人抽象繪畫代表人物之一,不僅是與西方齊頭並進的華人抽象藝術家,更不遺餘力的啟發後進,是為亞洲戰後藝術先鋒的重要精神導師。

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在摸索當代的藝術表現方式,藝術形式也都反映著各時代的樣貌。李仲生強調「以現代藝術的觀念,去選擇融合中國藝術傳統中的精華部份,創造出新的中國藝術風貌。」李氏的教學不同於一般傳統的教學方式,他教學時從不修改學生的 畫,主要是灌輸現代藝術精神及各藝術流派的知識,反對盲目的抄襲和模仿,所以採用一對一教學方式,更不讓學生看他的畫作。被稱為「八大響馬」藝術家組成的「東方畫會」成員都是來自於李仲生的安東街畫室,是次日拍一次帶來「八大響馬」當中的六位創始會員,李元佳、蕭勤、霍剛、歐陽文苑、夏陽、蕭明賢及一位後期加入畫會的黃博鏞的作品,記錄著五○年代當時畫會的榮景。六○年代畫會成員開始拓展至國際,其中蕭勤、李元佳更與一眾西方藝術家發起「龐圖運動」,以東方「靜觀精神」為標舉,號召東西方藝術家共襄盛舉,讓我們再一次欣賞戰後亞洲藝術重要轉類點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