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46
  • 1046

阿凡迪 | 峇里廟會

估價
1,500,000 - 2,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Affandi
  • 峇里廟會
  • 款識藝術家簽名並紀年1960
  • 油彩畫布
  • 118 x 102 公分;46 1/2 x 40 1/4 英寸

來源

直接購自藝術家
亞洲私人收藏

出版

薩迦納·蘇彌禪,《阿凡迪,第二冊》,新加坡藝術館,新加坡,比娜·萊達·布達亞基金會,雅加達,二〇〇七年,106頁, 載彩圖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阿凡迪是二十世紀中葉首屈一指的東南亞表現主義畫家,擅繪印尼風土人情,以突破常規的畫風和靈動跳脫的主題聞名於世。阿凡迪生於西爪哇的井里汶,善於把西方表現主義技法和本土感性內涵融入對峇里生活的描繪當中。這幅一九六〇年的《峇里廟會》是阿凡迪黃金時期的巔峰之作,畫中隨心而發的視覺語彙正是他獨創的個人特色。
阿凡迪見證峇里的荷蘭殖民時期,積極推動民族獨立,作品多描繪印尼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俗,明顯有別於浪漫化及殖民地色彩濃重的「美哉印地」和「琵達瑪哈(Pita-Maha)」畫風。他受二戰後不斷改變的大環境所啟發,著重刻劃不受空想和意識形態左右的日常生活。他筆下的場景平凡但迷人,使印尼改變在傳統藝術中的既有形象,煥發新意。畫家以斑斕粗獷的筆觸,表達後殖民印尼的身份認同,構成傑作《峇里廟會》。此畫背景為樸實的泥土棕色,配以鮮活的色彩,表達喜慶人群的興奮欣悅,他們頭上華蓋亭亭,腳邊動物成群。阿凡迪的作品以獨一無二的手法詮釋印尼身份,他反映峇里人民的真實面貌,而非將他們描繪成別具異域風情的「他者」。他也著迷於寺廟節慶以及嬰兒出生、火葬等儀式,此作透過感染力十足的畫面,將層層意象和涵義包羅其中。阿凡迪的作品奔放不拘,赤裸真實地呈現令他著迷的場景,用畫布上的一筆一劃傳達潛意識裡的個人情感。就如畫家自己所言:「我作畫時必須一氣呵成,跟隨內心感受,無法停止,只能繼續。」(吉姆·蘇潘凱特,《阿凡迪:重新分析阿凡迪》,Bina Lestari Budaya 基金會,雅加達,印尼,二〇〇七年,69頁)
阿凡迪著重傳遞眼前場景流露的氛圍,而非客觀描繪真實所見,可知其藝術觸覺乃至技法,均受主觀感覺和自我演繹主宰。他的作品中飽含表現主義激情,令人聯想起梵谷和孟克筆下的經典,澎湃激情賦予畫中場景極強的感染力,使觀眾完全沉浸在他的創作當中。
阿凡迪另闢蹊徑,以手指作畫,捨棄人與物的固有形體,突破空間邏輯的限制,在觀眾嘗試解讀作品時,將其注意力引至畫面各處,透過箇中蘊含的充沛活力,而非特定形態,辨認出這是一場廟會。阿凡迪的技法包括用手指厚塗顏料,或直接將油彩擠到畫布上,營造出更明顯的質感和更直白的情感,他的藝術識見和所畫之物,毋需媒材傳達即躍然而出。廟會上興之所至的自由奔放因此少了一重窒礙,隨著每道線條而愈加濃重。作品直接牽動觀眾的情緒,彷彿讓人置身其中。有力的顏料痕跡、重疊的人物和溫暖的色調帶動畫面。雜亂的線條混疊糾纏,就如雜亂的人群,凝聚成一個整體。即使畫面上人山人海,畫家使用的線條和顏色也絕不重複。阿凡迪敏捷的手指劃過畫布,有如璀璨的煙火在天空留下痕跡,紅綠和奶白迸發而出,佔據了大片空間,吸引觀眾視線,同時營造出濃濃的喜慶氣氛。因此,觀眾在欣賞這幅作品時,一開始只是旁觀者,然而作品中散發出來的生動氣息,令旁觀者也不禁沉浸其中。

峇里島是阿凡迪主要的創意藍本和靈感來源,他的作品使峇里的藝術形象脫離殖民時期的典型方向。一九六〇年代,峇里的自然風光和島民成為阿凡迪的繆思,助他攀上創作巔峰。鮮花、花環、舞蹈等一向與峇里扯上關係的「異域風情」和裝飾悄然退場,換上更加含蓄、全面的觀察。阿凡迪為峇里作畫,可見他對島上社會和精神圖騰的欣慕之情。《峇里廟會》就是峇里植根鄉土、篤信虔誠的精妙縮影。
本拍品是對峇里之美的謳歌,它展示的不是異國情調,而是峇里真正的活力與靈性。另一方面,畫作向每位觀眾呈現島上的節慶氣氛,這是對普世人文精神的呼籲,也是對峇里社區的禮讚,以及向後殖民時期的印尼民族力量致敬。阿凡迪的大師風範體現於他能為作品注入生命,透過鮮活溫暖的顏色和暗藏韻律的圈圈,將所繪場景的美、生氣和渾沌狀態展露無遺,從此引申,在他筆下誕生的其實也是一個國家。
《峇里廟會》是阿凡迪畫風轉變時期的重要作品,峇里之行激發他突破過往的創作風格,邁向情感主導的表現主義,並將此流派介紹給全球更多人認識,而他的創作主題亦穩穩紮根於多姿多采的日常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