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05
  • 1005

趙無極 | 23.05.64

估價
80,000,000 - 12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趙無極
  • 23.05.64
  • 一九六四年作
  • 油畫畫布
  • 200 x 162 cm; 78 ¾ x 63 ¾ in.
款識無極ZAO(右下)ZAO WOU-KI 23.5.64(畫背)

來源

紐約,庫茲畫廊
巴黎,Thierry Salvador畫廊
巴黎,Briest拍賣,1991年5月30日,拍品編號37B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巴黎,Calmels, Chambre, Cohen拍賣,2000年12月15日,拍品編號106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西班牙,巴塞隆納,Ediciones Polígrafa/法國,巴黎, Editions Hier et Demain出版,一九七八年),圖版335,290頁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美國,紐約,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出版,一九七九年),圖版335,290頁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西班牙,巴塞隆納/法國,巴黎,Cercle d’Art出版,一九八六年),圖版330,367頁
〈趙無極作品 1935-1993〉Pierre Daix編(瑞士,納沙泰爾,Ides et Calendes出版,一九九四年),110頁
〈趙無極〉Yves Bonnefoy & Gérard de Cortanze編(法國,巴黎,editions La Différence/Enrico Navarra出版,一九九八年),145頁
〈趙無極,Grands Formats:Au bord du visible〉Bernard Noël(法國,巴黎,Cercle d’art出版,二〇〇〇年),圖版7
〈趙無極〉Jean-Luc Chalumeau(法國,巴黎,Cercle d'art出版,二〇〇一年),圖版18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大幅畫布使我與空間搏鬥,不但要填滿它,還要給它生命,把自己完全投注其中:我想表現動感,或迂迴纏綿,或風馳電掣,想藉同對比和同一色彩的多重震顫使畫布躍動起來。我要找到一個放光的中心點:我大筆揮灑,有時用畫刀把顏料壓進畫布,像要使顏料更能穿透到空間中去,我從容自在,並未感到營造一個空間的難度。強烈的喧囂比靜默對我更具吸引力,征服空間成了我腦子裡日夜縈繞的問題,給我許多挑戰……就這樣,我從繪畫情感,進而進入繪畫空間。」《趙無極自畫像》第七章節錄

趙無極的創作經歷,是亞洲藝術現代化的最佳典型,也是戰後亞洲藝術家之中成熟最早、最快獲得國際推崇的第一人:如果說藝術家1948年出國前後的「藝專時期」象徵他對於西方藝術的好奇與吸納、赴法初期的「克利時期」(1951至1954年)代表他對現代主義精粹的理解和更清晰的身份體認,到「甲骨文時期」(1954至1959年)他則找到承古創新、融通東西的堅定自信;1959年,趙無極完成從巴黎出發,經歷美洲、亞洲再回到歐洲的寰宇行迹,不僅全球視野豁然開朗,對於現代及戰後藝術的理解,亦臻世界一流,促使他創作上進入「狂草時期」的黃金歲月-從1959至1972年,他的繪畫展現一種前所未有的非凡氣勢,如開天闢地、如雲捲浪奔,處處體現沸騰的創作激情,至今成為藝術家最廣為人知、最受藏家追逐的風格時期。

趙無極在五〇年代後期旅居紐約期間,開始與推動抽象藝術卓有成就的庫茲畫廊長期合作,自此他不僅親炙抽象表現主義的自由奔放,亦感染了美國藝術家創作大畫的喜好,畫面尺幅多多益善。因此,「狂草時期」的大幅作品尤為精彩,甚至愈大愈精彩;按趙無極基金會剖析,當時在巴黎能買得到的最大尺幅的常規畫布是120號(195 x 130公分),尺幅在此之上者,則必須特殊訂製。因此,趙無極的120號畫布作品堪稱鉅作,而比之更大的,即屬更為罕見的超級鉅作,在「狂草時期」當中,誕生不過二十五幅,其中七幅典藏於法國、瑞士、墨西哥、香港、台灣的重要機構,僅餘十八幅藏於私人手上;本次晚拍登場的《23.05.64》(拍品編號1005),正是趙無極此種旗艦級經典,其尺幅不僅達到200 x 162公分,精彩程度亦屬頂尖之列。本作最早出自庫茲畫廊,從七〇到九〇年代,均著錄於藝術家最重要畫冊,足見其本人之重視;自二千年以來,《23.05.64》更未曾公開展示,經歷廿載神隱,如今再度輝煌亮相,實為藏家夢寐以求的終極藏品。

蒼勁嵯峨,元氣奔流

按趙無極憶述,庫茲畫廊主人山姆.庫茲在五、六〇年代極力鼓勵他創作大畫,加上藝術家在巴黎蒙帕拿斯中貴街的畫室落成,提供了寛敞的創作空間,使他「發現畫筆可以大啟大闔的酣暢,大筆塗抹讓我感到一種極大的肉體的暢快,到了幾乎只想作大畫的地步。」(《趙無極自畫像》第七章)然而巨幅作品非常挑戰藝術家的精力,只有在絕對巔峰的狀態下方能成就,上面提及的二十五幅超級鉅作,即有九幅集中誕生於1964年,可見在為時十三年的「狂草時期」之中,此年正值趙無極身心最為圓滿、最為強悍的尖峰。如果說趙無極的巨型橫幅有如電影銀幕,那麼《23.05.64》垂直而寛闊的畫面,即遠承著國畫的巨幅中堂,展現荊浩《匡廬圖》、郭熙《早春圖》那般宏觀自然的磅礡視野:凜然大氣的琥珀色背景,呼應著古典油畫的棕彩色調;層次分明的色澤流淌,則發揚了中國書畫的水墨分色;當中尚交織著鵝黃、粉紫、橘紅、天藍、水綠諸色,在飛舞的筆觸裡千變萬化,猶如一株參天古木上的凝脂,既裹結著東、西方的偉大傳統,同時蘊含無可束縛的強大生命。趙無極五、六〇年代的作品色彩,刻制而充滿張力、凝煉而意象豐沛,每增色一分,而效必倍之,體現中國繪畫自宋元以來的低限哲學;步入「狂草時期」,藝術家用色更為大膽,在主調之中往往融入繽紛輔色,藉以豐富畫中世界。《23.05.64》的琥珀色調饒具古意而深邃飽滿,不但是以西方油彩呼喚偉大的宋元繪畫,亦近於唐宋王朝服制崇尚之「緋色」,喜慶堂皇而不失威儀含蓄;交相飛舞於這蒼勁瀑流之間的亮麗色彩,則象徵了戰後先鋒的蓬勃精神,如生機盎然的奇株異卉,在急風驟雨之後破出沃土,讓時代的創造傲立於前人巨肩之上,觸及人類藝術前所未有之高度。

筆鑄虬龍,呼嘯壯懷

在《23.05.64》蒼莽玄奇的空間,趙無極恣意施為他的狂草筆道-一種在東方世界盛行千年,而在戰後獲得嶄新解讀的藝術形式:當空而立的黑色油彩,有如九轉盤桓的墨龍,在鉛白的雲彩間一身三現,形成一個巨大的「天」字或「王」字,強而有力地支撐起畫面。藝術家以書法與文字入畫,早在五〇年代的「克利時期」與「甲骨文時期」初顯端倪,以符號或局部的形式進入畫作;隨著「書寫性」走進全球戰後抽象熱潮的核心,東方書道成為前衛藝術家的必修項目,從法國的馬修、蘇拉吉到美國的克萊因和馬哲維爾,此時作品無不深深烙有東方書法之印記,進一步鼓舞趙無極在作品融入書法精神;藝術家在1958年更於日本認識了「墨人會」領袖井上有一和森田子龍,此種國際性氛圍使他在畫面的書寫更加勇悍無忌,進一步脫離形相的模擬及古意的追求,任由主觀精神意志凌駕一切,正如他1958年在「墨人會」的言論平台《墨美》雜誌表示:「每一個字對我而言都各有其義……我將文字視如閘門,換句話說,它們是外部世界與我的內心世界之間的一個通道口,所以它們是一道閘,是一扇門。我亦視它們為藝術創作的基礎。」大野龍蛇,是趙無極疾走的心影;風捲流雲,是他靈光湧動的見證。《23.05.64》巨大的「天」字或「王」字巨構,從書寫線條而言,富有羲之、懷素草書般的率性豪放,而其於大幅畫布上反覆堆疊施為,組構成完整畫面,視覺衝擊則又遠超文字書法,氣勢比肩英國風景大師泰勒筆下的自然巨觀,可見藝術家在創作時自明本志,將胸臆中潛藏已久、矢志問鼎時代頂峰的雄心奮臂疾呼,而隨著這番酣暢表述所誕生的本作,亦成為一位國際抽象王者登臨絕頂的最佳明證。

大師交響,時代強音

《23.05.64》屬於頂尖的博物館級藏品,若以同代鉅作相較,應當媲美由瑞士洛桑州立藝術博物館典藏的《向瓦克斯致敬25.10.64》,以及由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典藏的《06.01.68》。在探討本作價值的過程當中,《向瓦克斯致敬25.10.64》是非常重要的參考,除了兩者於同年誕生、尺幅同樣巨大、以及構圖色調相近,《向瓦克斯致敬25.10.64》還提供了一個趙無極創作過程的一個重要線索,那就是音樂對其抽象創作的啟迪。先後畢業於史丹福、耶魯及華盛頓大學的美國學者瓦爾特博士對現當代中國藝術深有研究,她在聯合策展2017年美國科爾比學院的「趙無極No Limit」大展之時,曾撰有專文《趙無極與環球音樂》,指出音樂對於趙無極畢生創作的重要影響:趙無極對歐洲古典音樂與二十世紀前衛音樂情有獨鍾,不僅髮妻謝景蘭精研樂舞,赴法早年亦結交了布雷茲及瓦克斯等大師級作曲家,他本人甚至在業餘積極進修樂理及聲樂;在創作路上,儘管趙無極喜歡在封閉的工作室獨自繪畫,裡面卻永遠充滿音樂。從繪畫發展而言,抽象繪畫是針對具象繪畫的徹底革命,而無形象的音樂自康定斯基在二十世紀初年開展抽象繪畫之時,己經明確成為他最重要的靈感之一;及至戰後以瓦克斯為代表的前衛音樂,更將古典音樂的傳統範式完全顛覆,其解構主義精神恰好與抽象繪畫彼此呼應;因此早在五〇年代,處於追求古意的「甲骨文時期」的趙無極,即以巴洛克大師韓德爾名曲為題創作;到了1964年,為了紀念與忘年摯友瓦克斯長達十年的友誼,趙無極創作了超巨型的《向瓦克斯致敬25.10.64》,其靈感源頭按趙無極基金會剖析,與藝術家此時出行美國,在紐約的劇院及藝術界獲得啟迪有關;如此論述,同樣適用於《23.05.64》:本作不僅在全局謀劃上結實而完整,借助巨大的筆觸形成穩固構圖,在細節處理上同樣精密細緻,透過率性而縝密交集的鉛白、棕褐及玄墨色彩,燃亮了龐大空間的每個細節,律動的線條,譜出有形的旋律;流溢的色彩,奏響視覺的音符。《23.05.64》骨肉豐碩、肌理賁張,筆筆可見東西文化的淵源與精粹,經過藝術家的徹底解構和重組,卻處處服膺於他個人的精神精思之下,可以想像藝術家在那讓他完全不受外界干擾的工作室內,一面播放自己深愛的樂章,一面在管絃琴鼓的協奏中縱筆擺闔、抒寫胸中逸氣,創造日後被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所稱羨的「無極域界」,一個純然由趙無極自己主宰的精神宇宙。



註:畫背貼有Thierry Salvador畫廊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