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2
常玉 | 仰躺的豹
估價
30,000,000 - 4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常玉
- 仰躺的豹
- 一九四〇年代作
- 油畫纖維板
- 65 x 80 cm; 25 ⅝ x 31 ½ in.
款識玉 Sanyu(右下)
來源
巴黎,圖歐拍賣會,1966年
易.畢朵舊藏
尚.克勞德.希耶戴舊藏
台北,蘇富比,1994年4月10日,拍品編號50
亞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29日,拍品編號1017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易.畢朵舊藏
尚.克勞德.希耶戴舊藏
台北,蘇富比,1994年4月10日,拍品編號50
亞洲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29日,拍品編號1017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台北,淡水藝文中心〈常玉〉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八日至九月四日
出版
〈常玉〉(台灣,台北,淡水藝文中心出版,一九九四年),35頁
〈華裔美術選集 – 常玉〉陳炎鋒編(台灣,台北,藝術家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五年),圖版84 ,143頁
〈常玉︰一個在蒙帕拿的中國畫家〉萊斯里·鍾斯著,載於〈人類學及美學學報第35期〉(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九年),238頁
〈常玉油畫全集〉衣淑凡編(台灣,台北,國巨基金會、大未來藝術出版社出版,二〇〇一年),圖版218,341頁
〈常玉油畫全集第二冊〉衣淑凡編(台灣,台北,立青文教基金會出版,二〇一一年),圖版213,141頁
〈華裔美術選集 – 常玉〉陳炎鋒編(台灣,台北,藝術家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五年),圖版84 ,143頁
〈常玉︰一個在蒙帕拿的中國畫家〉萊斯里·鍾斯著,載於〈人類學及美學學報第35期〉(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九年),238頁
〈常玉油畫全集〉衣淑凡編(台灣,台北,國巨基金會、大未來藝術出版社出版,二〇〇一年),圖版218,341頁
〈常玉油畫全集第二冊〉衣淑凡編(台灣,台北,立青文教基金會出版,二〇一一年),圖版213,141頁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詩性的精靈,自由的原鄉 動物、裸女與花卉,是常玉畢生平行創作的三大主題。如果說常玉的裸女體現了他對女性的愛慕與好逑,花卉蘊含他對於東西文化的思考,那麼動物系列則最富於藝術家的自傳色彩,並隨著其人生閱歷之豐富,愈發顯得刻畫隽永、韻味悠長。在國際拍賣場上,常玉油畫的流通本已珍稀,從九〇年代初至今,其上拍作品不過190餘幅,而動物作品更僅佔其中20餘幅,也就是說,過去三十年間,全球各地拍場芸芸,卻平均每年找不到一幅常玉動物油畫,足見其於私人庋藏之稀缺,以及藏家之惜售,因此每逢佳作登場,旋即激起藏家激烈競爭。2017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晚拍,常玉1931年創作的《花豹》以79,410,000港幣之高價成交,登上常玉動物系列紀錄榜首,足見頂尖常玉藏家的鑒賞能力與收藏實力臻於成熟,而本次晚拍亮相的《仰躺的豹》(拍品編號1012),不僅在主題上與《花豹》一脈相承,其創作於四〇年代,更承上啟下的連接著以台北歷史博物館典藏為代表的五〇年代動物油畫鉅作,體現動物主題三十多年創作歷程中的風格轉變,在私人收藏的常玉作品當中,殊難尋獲相類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學術與收藏價值。
常玉曾經自言,他的繪畫一直在追求「簡化、再簡化」,然而簡化不代表單薄,反而更需要以簡馭繁,以最純粹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情感,這亦是中國藝術自古以來始終不渝的最高境界。《仰躺的豹》呈現一隻粉紅獵豹,其自足地翻滾休憩,亮眼的粉紅著落於曲線起伏的身體輪廓,輕易捕捉觀眾的目光;獵豹身處一片抽象無垠的廣漠,中分的地平線劃分了天地、陰陽與虛實,大開大闔的書法線條遒勁有力,象徵不著形相卻充斥畫面的空氣、風,以至循環不息的宇宙能量,隱含《莊子.逍遙遊》中「無可有之鄉」的意象,亦讓人聯想起美藉俄裔抽象大師羅斯科的經典構圖;相比去年秋拍亮相的《花豹》,常玉創作《仰躺的豹》的時候經歷了更多的人生聚散,親炙了二次大戰的巴黎烽火,1948至50年更曾經旅居紐約,見證抽象表現主義崛起。東方的故鄉,可以遙想而不可親炙;西方的他鄉,熟悉已久卻終非母土。然而正如蘇軾在《赤壁賦》指出,人生不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豐富的閱歷,早已讓常玉泰然的放下自我,坦蕩的放眼世間,使其花豹亦從三〇年代的充盈畫面,變成四〇年代以後的徜徉天地。花豹於中外藝術的形象,自古以來是富於攻擊性的猛獸,然而在常玉筆下,卻始終帶有三分瀟灑、二分佻皮、一分閒適,反映藝術家本性具足、無所外求的秉賦之餘,同時調解著世道與個人遭遇的橫逆與不安。是以欣賞《仰躺的豹》,觀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份天地恒昌的安寧、超然物外的深邃,品味再三,才陡然發現自己所進入的,已經是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而他亦早已幻化成為畫中的原野精靈,一邊嬉鬧,一邊等待觀者前來同遊。
作為少數在二戰之前活躍於西方畫壇的亞洲藝術家,常玉的生平與創作獲得許多國際學者的重視。1999年,學者鍾斯在《人類學及美學學報》發表專文〈常玉:一個在蒙帕拿斯的中國畫家〉,對於常玉的人生與藝術作出深入剖析。在論文後半部份,鍾斯述及常玉中後期作品之特徵,並特別以此幅《仰躺的豹》為例子:
「(常玉)的風景作品充滿著詩情畫意,呈現廣袤寛闊的空間,通常居住著動物,包括馬匹,但同時更富於異國情調的出現著長頸鹿、斑馬、花豹、黑豹、以及水牛-或獨自盤桓,或出雙入對。作品採用遠處俯瞰的視角,因此這些正在玩耍徜佯的動物都顯得小巧靈動,在無邊無際的大自然中逍遙自得。譬如此隻花豹(按:即《仰躺的豹》)即以仰臥姿態平躺,坦腹朝天,似要銳意引人注目……藝術家在作品中呈現的生活體驗,同時亦可視為一種遁世主義奇想,投影著他個人對於伴侶的需要,或者擺脫物質桎梏的自由生活。無論是以上何者,常玉的風景始終突顯他在孤芳自賞與琴瑟和諧的兩極化追求,展示一種與他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表現主義傾向。那富於表現性的色彩,與大筆揮灑的線條,如同其情感內蘊一般,顯示出一種與戰後歐美藝術-譬如抽象表現主義-血脈相通的主觀藝術形式,同時發展並揉融著中國傳統動物繪畫中帶有象徵主義與自傳性質的藝術語言。」
《仰躺的豹》來源清晰。1966年8月,常玉在家中意外去世,由於身後無親,其工作室內作品需按照法國法例以拍賣形式迅速處理,故此同年9月巴黎圖歐拍賣隨即舉行了一場常玉專拍,成為常玉大多數傳世作品的最早來源。此次拍賣吸引了數位常玉重要藏家之參與,其中一位更是本身作為圖歐見習拍賣官的畢朵。畢朵當年因工作關係接觸常玉作品,並深深被其魅力所吸引,因此果斷購藏包括此幅《仰躺的豹》在內的一系列作品;經過畢朵長期珍藏,本作隨後傳至另一重要藏家希耶戴之手,並於1994年在蘇富比首度亮相國際拍場,以及參加了同年於台北淡水藝文中心舉行的「常玉」展覽,後來亦收錄於2001年及2011年出版的《常玉油畫全集》第一、第二冊;若以《仰躺的豹》與台北歷史博物館典藏的常玉後期鉅作《河岸雙豹》對比,更可見本作之花豹與《河岸雙豹》左下方的一隻在造型與身體語言上殊為一致,由此益見本作承先啟後的重要性,以及作為學術標本的特殊價值。
常玉曾經自言,他的繪畫一直在追求「簡化、再簡化」,然而簡化不代表單薄,反而更需要以簡馭繁,以最純粹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情感,這亦是中國藝術自古以來始終不渝的最高境界。《仰躺的豹》呈現一隻粉紅獵豹,其自足地翻滾休憩,亮眼的粉紅著落於曲線起伏的身體輪廓,輕易捕捉觀眾的目光;獵豹身處一片抽象無垠的廣漠,中分的地平線劃分了天地、陰陽與虛實,大開大闔的書法線條遒勁有力,象徵不著形相卻充斥畫面的空氣、風,以至循環不息的宇宙能量,隱含《莊子.逍遙遊》中「無可有之鄉」的意象,亦讓人聯想起美藉俄裔抽象大師羅斯科的經典構圖;相比去年秋拍亮相的《花豹》,常玉創作《仰躺的豹》的時候經歷了更多的人生聚散,親炙了二次大戰的巴黎烽火,1948至50年更曾經旅居紐約,見證抽象表現主義崛起。東方的故鄉,可以遙想而不可親炙;西方的他鄉,熟悉已久卻終非母土。然而正如蘇軾在《赤壁賦》指出,人生不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豐富的閱歷,早已讓常玉泰然的放下自我,坦蕩的放眼世間,使其花豹亦從三〇年代的充盈畫面,變成四〇年代以後的徜徉天地。花豹於中外藝術的形象,自古以來是富於攻擊性的猛獸,然而在常玉筆下,卻始終帶有三分瀟灑、二分佻皮、一分閒適,反映藝術家本性具足、無所外求的秉賦之餘,同時調解著世道與個人遭遇的橫逆與不安。是以欣賞《仰躺的豹》,觀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份天地恒昌的安寧、超然物外的深邃,品味再三,才陡然發現自己所進入的,已經是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而他亦早已幻化成為畫中的原野精靈,一邊嬉鬧,一邊等待觀者前來同遊。
作為少數在二戰之前活躍於西方畫壇的亞洲藝術家,常玉的生平與創作獲得許多國際學者的重視。1999年,學者鍾斯在《人類學及美學學報》發表專文〈常玉:一個在蒙帕拿斯的中國畫家〉,對於常玉的人生與藝術作出深入剖析。在論文後半部份,鍾斯述及常玉中後期作品之特徵,並特別以此幅《仰躺的豹》為例子:
「(常玉)的風景作品充滿著詩情畫意,呈現廣袤寛闊的空間,通常居住著動物,包括馬匹,但同時更富於異國情調的出現著長頸鹿、斑馬、花豹、黑豹、以及水牛-或獨自盤桓,或出雙入對。作品採用遠處俯瞰的視角,因此這些正在玩耍徜佯的動物都顯得小巧靈動,在無邊無際的大自然中逍遙自得。譬如此隻花豹(按:即《仰躺的豹》)即以仰臥姿態平躺,坦腹朝天,似要銳意引人注目……藝術家在作品中呈現的生活體驗,同時亦可視為一種遁世主義奇想,投影著他個人對於伴侶的需要,或者擺脫物質桎梏的自由生活。無論是以上何者,常玉的風景始終突顯他在孤芳自賞與琴瑟和諧的兩極化追求,展示一種與他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表現主義傾向。那富於表現性的色彩,與大筆揮灑的線條,如同其情感內蘊一般,顯示出一種與戰後歐美藝術-譬如抽象表現主義-血脈相通的主觀藝術形式,同時發展並揉融著中國傳統動物繪畫中帶有象徵主義與自傳性質的藝術語言。」
《仰躺的豹》來源清晰。1966年8月,常玉在家中意外去世,由於身後無親,其工作室內作品需按照法國法例以拍賣形式迅速處理,故此同年9月巴黎圖歐拍賣隨即舉行了一場常玉專拍,成為常玉大多數傳世作品的最早來源。此次拍賣吸引了數位常玉重要藏家之參與,其中一位更是本身作為圖歐見習拍賣官的畢朵。畢朵當年因工作關係接觸常玉作品,並深深被其魅力所吸引,因此果斷購藏包括此幅《仰躺的豹》在內的一系列作品;經過畢朵長期珍藏,本作隨後傳至另一重要藏家希耶戴之手,並於1994年在蘇富比首度亮相國際拍場,以及參加了同年於台北淡水藝文中心舉行的「常玉」展覽,後來亦收錄於2001年及2011年出版的《常玉油畫全集》第一、第二冊;若以《仰躺的豹》與台北歷史博物館典藏的常玉後期鉅作《河岸雙豹》對比,更可見本作之花豹與《河岸雙豹》左下方的一隻在造型與身體語言上殊為一致,由此益見本作承先啟後的重要性,以及作為學術標本的特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