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3046
  • 3046

南宋 哥窰四方倭角小洗 |

估價
5,000,000 - 7,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ceramic
  • 6.7 公分,2 5/8 英寸

來源

P.H.D.S. Wikramaratna 博士(1916-2010年)收藏,1975年入藏
埃斯卡納齊,倫敦,得自1990年6月21日

展覽

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倫敦,1975-1990年借展
《Iron in the Fire》,東方陶瓷學會,阿什莫林博物館,牛津,1988年,編號42

出版

朱塞佩.埃斯卡納齊,薛好佩整理,《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卡納齊的回憶》,倫敦,2012年;中譯版,上海,2015年,加印版,2017年,圖版267

Condition

口沿有兩道短窰縫及兩處淺磕,經專業修復。如欲索取修復前照片,請與職員聯絡。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哥窰舉世聞名,乃宋代名瓷之一,此倭角小洗為其經典之例。然哥窰樣貌,眾說紛紜,其名稱未明示所屬地區,難以判斷確切窰址,或為浙江龍泉一對瓷人兄弟所立,瓷徵究竟為何,尚未能定述。 現今所述哥瓷多為高溫燒製胎身,施開片青釉,甚是接近宋官窰瓷,但釉色乳濁不透,略帶灰、或青、或褐調。古文獻中二詞用以詠哥瓷,「紫口鐵足」,意指胎骨色深褐,「金絲鐵線」,謂其釉面層疊豐富的開片紋,主紋深黑,細緻密紋呈金紅色,如本器所示。

哥瓷特徵與南宋杭州官窰相近,相似瓷釉亦可見於龍泉窰、及元代杭州老虎洞官窰舊址所造之器。據武德推論(《Chinese Glazes: Their Origins, Chemistry and Recreation》,倫敦,1999年,頁87),「哥瓷與官瓷或許為同一窰址同時所造,僅因龍窰中常見的燒造氣氛、溫度及冷卻速度之差異,繼而產生釉色之自然變化。」

此式四方倭角,葵口雅緻器形,為南宋特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倭角水洗,與本品相類,釉色更青,單色開片,近口沿處略顯柔曲,底作四足,定為官窰,刊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北京,1996年,圖版21;另有一件五瓣葵口哥窰洗,錄於《故宮宋瓷圖錄:龍泉窰、哥窰及其他民窰》,台北,1974年,圖版58。

此類四方倭角筆洗、盃器形,未見於其他窰址,存世數量極稀。著錄僅見同類哥瓷四例:其一為大維德爵士收藏,現貯大英博物館,載於《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Ru, Guan, Jun, Guangdong and Yixing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1999年,編號68(圖一);仇焱之舊藏一器,1980年12月16日售於倫敦蘇富比,編號293;另一件倭角洗出自沐文堂珍藏,展出於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紀念展,《歷代文物萃珍》,香港,1990年,編號111,1986年5月20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9,後於2003年11月12日售於倫敦蘇富比,編號3;第四例曾在1993年10月25日售於香港佳士得,編號703,2005年9月21日售於紐約蘇富比,編號49(圖二)。上述之器,包括故宮博物院藏品,均與本品相同,以四支釘架燒,惟仇氏舊藏哥窰洗,底見三支釘痕。

P.H.D.S. Wikramaratna 博士(1916-2010年)曾於倫敦西敏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及哥倫布錫蘭大學出任土木工程學講師,乃倫敦東方陶瓷學會重要會員,且樂善好施,捐贈典藏瓷器予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及阿什莫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