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60
  • 1060

郝量 | 殼

估價
3,200,000 - 4,8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Hao Liang
  • 款識量製
  • 重彩絹布
  • 145.5 x 92 公分 ,57¼ x 36¼ 英寸
二〇一〇至二〇一一年作

來源

北京,三瀦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郝量:幽邃之地〉(中國,觀心亭與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二〇一四年)26及29頁,彩色圖版

拍品資料及來源

「我對現代和當代藝術同樣感興趣。對於我來說,重構文人創作傳統是當下的要務。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幻想,穿梭在過去和現在之間。」

郝量

「我學習傳統水墨畫的時候,我對時間和空間的觀感在搖撼和跳躍。當我讀明代文人畫家董其昌的藝術理論時,突然會想起(瓦西里)康定斯基:我在大自然裡遊歷時,中國古畫裡的細節在我眼前閃過,就像(謝爾蓋)愛森斯坦的電影蒙太奇。」

郝量


《殼》隱含大量東西方的文學和傳統文化元素,藝術家自言這是他個人最好的作品之一,他對此非常滿意,因此為二〇一四年北京舉行的國內首場個人展覽「幽邃之地:郝量個展」挑選了這幅畫作為焦點展品。本畫是郝量的成熟得意之作,完美展現這位目前炙手可熱的藝術家的獨特風格。郝量生於一九八三年,現年三十五歲,去年獲邀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展覽。他是中國當代傳統水墨藝術家中最年輕、最具影響力的一位。郝量浸淫傳統水墨畫多年,並不斷研究和臨摹,熟習古典藝術形象、象徵手法和詩詞。在他的作品中,中國傳統藝術的敘述方式、細節和象徵意義與二十一世紀的藝術理論巧妙地交織,結合出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更將時空混合為一。他的絲絹人像畫、手卷和山水畫皆筆工細膩,兼顧技巧和主題,將古代水墨畫技法帶進二十一世紀。

郝量生於四川成都,二〇〇二年入讀四川美術學院主修國畫,並於二〇〇七年升讀碩士學位。在徐累的鼓勵下,他開始嘗試發展藝術事業。郝量現居於北京市郊,在當地有一間工作室,他的藝術創作依舊紮根於傳統;他認為,藝術家只有在透徹掌握藝術史的精華後才可能實現創新。他勤勉刻苦,在藝術的路上長途跋涉而不言倦。在求學時期,他「沉浸於臨摹、研究國畫,並整合他所搜尋到的一切相關資料,遠超於學院的教學要求」(芭芭拉·普勒克,<當代水墨有多當代?郝量與高古軒的回答>,刊於《COBOSOCIAL》,2018年6月6日)。郝量的專注努力,世人皆可見;芭芭拉·普勒克指出:「(郝量)不僅掌握水墨技法,亦熟悉卷軸畫常見的多重視角(即「三遠」)。他更進一步,嘗試向現代觀眾灌輸國畫的力量——一種高遠超凡的感官體驗」(同上)。

要理解郝量作品的微言大義,須對藝術史、中國經典、以至東西方文化的象徵手法有基本認識。這幅《殼》的靈感源自明代《二郎搜山圖》,亦令人馬上聯想到文西的《聖葉理諾在野外》(約1480年)。畫中人手上拿著的「殼」看似一個人類心臟;老人伸出手臂、謹慎恭敬地舉起它,似是要保護它免受夜靈騷擾。虬枝從老人身後的霧裡伸出,猶如兩隻鹿的兩對角——鹿在中國傳統文化寓意豐富,是無數傳說裡的神獸;它象徵光明、吉祥和新生。由此看來,《殼》可以說是在表現人類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尋找存在的平衡點——陰陽、生命與重生、內在與外在世界。就此而論,畫題《殼》就是古今承載著人類的心或靈魂的外在工具。無論觀者對郝量作品裡複雜細妙的涵義理解有多深,《殼》展示了藝術家純熟精湛的繪畫技巧,尤其對人物的描繪;藝術家糅合宋代院體畫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元素,熔煉成充滿東西方文藝氣息的奇妙畫像。郝量視《殼》為精品,是他本人非常滿意的作品;因此在二〇一三年的個人回顧展中,他挑選了此作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