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59
  • 1059

喬納斯·伍德 | 黃蘭花、杯子與書

估價
1,200,000 - 1,6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喬納斯・伍德
  • 黃蘭花、杯子與書
  • 款識《Yellow Orchid with Cup and Book》,JBRW,2013(作品背面)
  • 油畫及壓克力畫布 畫框
  • 86.3 x 66 公分 ,34 x 26 英寸
二〇一三年作

來源

芝加哥,Shane Campbell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拍品資料及來源

藝術家的生活百態
喬納斯·伍德

「在一切我可以繪畫的事物之中,能讓我近距離觀察並如實描繪的事物最令我深感興趣。畫家們的創作對我意義深遠,他們所描繪的事物正是重要關鍵。不論是他們的愛人,或是家中的大小事物,我總留意這些極為切身的事物。」──喬納斯·伍德

「馬蒂斯、畢加索、考爾德、莫內、維亞爾、博納爾、梵谷、斯圖爾特·戴維斯以及霍克尼,他們均為我帶來切實的影響。在我兒時,我的家人會談論起這些藝術家,視他們為偉大繪畫的代表人物。他們更是我在工作室藝術訓練的仿效對象,我一直非常重視他們。」──喬納斯·伍德

喬納斯·伍德在《黃蘭花、杯子與書》描繪其妻子、陶藝家日下翅央的精美陶瓷,畫作小巧精緻,圖案細膩柔和而又絢麗動人,實乃其著名創作中的優秀典例。伍德以其獨特的傾斜及扁平角度描繪精心修剪的優美蘭花,其置於極簡風格的陶瓷瓶中,並配襯紋飾豐富的桌布,旁邊的杯子下墊書本,書脊寫有「梵谷」的字樣。《靜物、咖啡與梵谷之書》同樣描繪日下的陶藝及梵谷之書,曾於二〇一三年的首個伍德伉儷雙人展〈喬納斯·伍德及日下翅央:靜物與器皿〉中展出。延續維亞爾、馬蒂斯、亞歷克斯·卡茨及大衛·霍克尼的喻象表達,伍德一直繪畫「恰巧是他本人的藝術家生活」(羅伯塔·史密斯,「喬納斯·伍德畫作」,〈紐約時報〉,二〇一一年三月),而本作更不僅描繪單一人物的生活,而是匯集多位藝術家,當中包括伍德本人、其妻日下、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更包涵藝術家史上的偉大傳奇。

伍德成長於波士頓,於紐約北部取得心理學學士學位,並輔修工作室藝術。他其後遷至西雅圖攻讀油畫及素描美術碩士課程,在當地認識修習陶藝的妻子日下。他們於二〇〇三年移居洛杉磯,並於同年開始共同分享一所工作室。日下深受日本傳統陶器影響,創作出別樹一格的陶藝瓶器。她的作品被藝術家理查·普林斯(Richard Prince)及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納入收藏,亦於二〇一四年的惠特尼雙年展登場;伍德則從日常生活與周遭事物吸取靈感,創作生動有致的肖像及靜物畫作。剛於荷蘭弗爾林登美術館舉行的〈日下翅央及喬納斯·伍德〉展覽再一次向這兩位迅速崛起的新星致敬,兩人的藝術事業「愈見交織互通,他們的居所與工作室各自成為孕育靈感與催化創作的地方」(瑪格麗特·韋佩勒,「兩位波士頓最聲名鵲起的藝術家之居所」,〈Elle〉,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在過去十五年來,伍德塑造出其獨一無二、備受稱譽的美學,注入借鑑藝術歷史的豐富脈絡。他的繪畫風格盎然有趣,又不失縝密細緻,對於傳統以來在平面捕捉立體形態的具象挑戰提出疑問。透過扁平形狀及誇大形態,他創造出蜿蜒不定、卻又激動人心的畫作。伍德的作品匯合不同的透視角度,從中可見立體主義對他的啟發。與此同時,他又視日常事物為創作焦點,明亮活躍的色彩亦與普普藝術呼應,令人聯想到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生活化風景及園林畫作。伍德曾表示:「霍克尼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他擁有如文藝復興時代的創作才能,充分演繹生活的真髓,同時亦善於開發創新。我也喜愛畢加索、布拉克、馬蒂斯與維亞爾…而一些我非常喜歡的藝術家,例如霍克尼、亞歷克斯·卡茨或盧西安·弗洛伊德等,他們本身也對這些現代大師深感興趣。我開始從他們的作品看出馬蒂斯或畢加索的元素。(引述自梅雷迪思·門德爾松,〈喬納斯·伍德──壁畫〉,高古軒,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本作特別令人聯想起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剪紙拼貼作品,例如一九五一年的《克里奧爾舞者》,不論其圖案特徵,還是從畫中喚起零散破碎的感官體驗,均可見相似之處。觀察畫中由日下所創的陶瓶,當中的條紋亦呼應馬蒂斯為畫作增添結構質感的革新紋飾。而伍德的創作方式亦與現代主義大師風格遙相呼應。在馬蒂斯最後十年創作中,他開始將水粉畫紙裁剪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並將它們重新組合成新的構圖。伍德的創作模式亦非常相似,他運用個人相集以及現成圖片,為作品描畫初稿,並作為主題研習,以剪貼方式創出拼貼原模。這些圖像其後在多層素描下逐漸篩選,直至他完成最終的構圖。他曾釋述:「我會為畫作拍攝照片,用繪圖紙打印出來,然後以彩色鉛筆勾勒圖像。我的創作少一點德庫寧的風格,多一點傾向於李奇登斯坦,這是組合而成的創作決定(引述自比爾·鮑爾斯,「與喬納斯·伍德對談」,〈藝術新聞〉,二〇一五年一月)。零碎的創作手法充分體現融合為一的時間與空間感知,最終作品洋溢生動節奏,帶來異想天開的諧協之美。

如羅伯塔·史密斯所說:「他的作品比以往更能協調抽象、具象以及逼真之間的膠著狀態…每幅畫作均展現切身關聯、卻又抽離觀察的現實。(同上)」本作遊走於具象靜物寫生與抽象之間,平衡於微妙細緻的變化界限,圖像表現分裂成純粹的形態及色彩,充分彰顯伍德的創作精髓。藝術家亦在書脊題上梵谷之名,為這幅別具個性的傑作加以潤飾,巧妙地向後印象派傳奇大師致敬。如梵谷於一八八八年創作的《夾竹桃》,其時正值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畫中描繪生氣勃勃的夾竹桃,同樣在畫中描繪一本書籍,即埃米爾·佐拉的〈生之喜悅〉。本作向梵谷的創作特色與構圖致敬,更精湛演繹他的生活方式,體現藝術家對日常之美充滿熱誠,並醉心投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