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
  • 1

元 白玉鏤雕穿花龍紋爐頂 |

估價
40,000 - 6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4.6 公分,1 3/4 英寸

來源

Hans Öström 收藏,斯德哥爾摩
Emil Hultmark (1872-1943年) 舊藏,此後家族傳承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可參考一龍紋類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展覽並載錄於《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台北,2001年,編號IV-7。另可參考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類例,載錄於《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明》,卷6,北京,2011年,圖版110。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朱瞻與王妃魏氏墓出土也有一例,展覽於《明朝:改變中國的50年》,大英博物館,倫敦,2015年,編號46。另見一明代例子,售於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3日,編號3355,以及一件為沐文堂收藏,售於香港蘇富比2016年12月1日,編號170。

Brian S. McElney 在其專文〈Han to Song Chinese Jades〉中指出,此類鏤空玉飾此前未見,「應始於金而盛於元」,大多為琢玉技術大幅進步的成果。見 Roger Keverne 編,《Jade》,倫敦,1991年,頁118。另可參考大英博物館藏相類例子及有關討論,詳見羅森,《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頁338-339,圖版25:15。 ---

歐洲收藏中國藝術品的黃金時代


本場專拍呈獻之一系列工藝珍品,均屬瑞典學者 Emil Hultmark(1872-1943年)收藏,令人遙想起上世紀早期收藏家開拓中國藝術品研究領域的重大貢獻。1920年,Emil Hultmark 與卡爾肯普(1884-1967年)和瑞典王儲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在斯德哥爾摩合創 Kinaklubben 中國學會;同時代的歐洲收藏名家有如喬治・尤莫弗普勒斯(1863-1939年)、英國大維德爵士(1892-1964年)、瑞士阿爾弗雷德·鮑爾(1865-1951年)等。大維德爵士與喬治・尤莫弗普勒斯舊藏現由倫敦大英博物館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珍存,鮑爾收藏有日內瓦鮑氏東方藝術館專門展示;Hultmark 的收藏部分現存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博物館,與瑞典皇室收藏並列。上述收藏家的珍藏,對西方藏家學習認識中國藝術皆有莫大裨益。

上世紀初,古物研究相關文獻甚少,收藏家大多自編文獻及展覽圖錄。他們依賴與同行、俱樂部和古物研究學會成員互相交流,以辨藏品來歷真偽,並定期舉辦收藏展覽。

1942年斯德哥爾摩皇家美術學院曾舉辦一場 Emil Hultmark 收藏特展(圖一),展品包括本場其中數件拍品。該展呈覽東方藝術及十七、十八世紀瑞典油畫,以及 Hultmark 收藏中赫赫有名的銀器及貴金屬工藝品。

Emil 與 Astrid Hultmark 伉儷對藏品珍愛有加,並佈置於各宅邸,讓賓客盡覽各類藝珍。二人在斯德哥爾摩及 Stogestrabo (圖二)的宅邸內安排多個房間展示中國及日本藝術品,有一篇專題文章可供考證(《Svenska hem i ord och bilder》,斯德哥爾摩,1936年,頁169-203)。Hultmark 伉儷的斯德哥爾摩大宅位於列雅街32號,屋內兩個沙龍客廳以東方文化為主題,其中黑色廳內擺放黑漆家具及青銅器,紅色廳則擺放瓷器及漆器(圖三)。

本系列拍品涵蓋早期青銅玉器以至明初瓷器,悉為當時歐洲中國藝術收藏中的精品,尤以明永樂御製剔紅雲龍趕珠紋蓋盒(拍品編號2)為最。此類雲龍紋蓋盒極為罕見,存世品多由博物館收藏,拍賣場上僅出現過數次。香港蘇富比於2012年四月曾售出一例,此外 Frederick Knight 舊藏一件類例,1982年5月1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45。此稀世漆雕珍品,與本場拍賣其他佳器,悉由藏家在1930年代購於歐洲,此後一直由家族後人珍藏,可稱為歐洲收藏中國藝術品黃金時代的珍貴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