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5
  • 115

弗朗茲·克萊恩 | 無題

估價
1,500,000 - 2,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Franz Kline
  • 無題
  • 油畫紙本
  • 29.8 x 23.2 公分 ,11¾ x 9⅛ 英寸
一九五八年作

來源

Elisabeth Zogbaum珍藏(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紐約私人收藏(繼承自上述來源)
紐約,Edward Tyler Nahem 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菲利普美術館;休斯頓,萊斯大學美術館;洛杉磯,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西雅圖,西雅圖美術館〈Franz Kline: The Color Abstractions〉一九七九年二月至十一月,79頁,編號43,彩色圖版

拍品資料及來源

「然後,隨著[弗朗茲·克萊恩] 繼續掙扎,交織的黑白加上沉重的藍色、橙色、紅色,他的色彩終於破繭而出,進入畫面的動態,成為平等的角色。舞台設好了,新的動作開始了。」

伊蓮·德庫寧


色彩的勝利

《無題》色彩豐富充溢,富有表達張力,是弗朗茲·克萊恩經典傑作,見證他從前期建立的標誌性黑白風格抽象藝術回歸色彩的重要時期。高昂的紫色、紅色和黃色紛紛伸張著其藝術概念的動力,運筆也滿是魄力,故此畫作尺寸雖小,但氣勢著實不凡。克萊恩同時期的小幅彩色作品都表達直接,尖銳張揚,非常有氣場,藝評家哈利·高賀曾在1979年菲利普美術館的〈弗朗茲·克萊恩:色彩的抽象〉展覽(此作亦有參展)中提到:「該展覽中的許多小作品證明了它們達到我們對大尺寸作品預期般的同樣精彩 – 有時更同樣直率突出。而這些小作品的精神層面同樣像大作品那樣無窮無盡。」(哈利·高賀,展覽圖錄,菲利普美術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弗朗茲·克萊恩:色彩的抽象》,1979年,22頁)

抽象表現主義是二十世紀最卓越突出的藝術運動之一,極具影響力,就在1950年代這個分水嶺,紐約轉而成為藝術界之中心。當弗朗茲·克萊恩加入到德庫寧、羅斯科、波拉克等運動領銜人物時,他馬上成為公認的黑白大師,兩種顏色在構圖上成為對比物,彰顯動態的迅速與碰撞。克萊恩的精簡色調的確是他形成個人畫風的關鍵元素,使他得以全情投入線條和筆觸之造形。但克萊恩從未想過要徹底或永遠捨棄色彩,他一直在探索如何把色彩重新融入其畫面。在1956年,里奧·斯坦伯格回憶起克萊恩在其席德尼·詹尼斯畫廊畫展中說道:「我一直嘗試把色彩帶入我的畫作,但它總是不知不覺地溜走。」(哈利·高賀,《弗朗茲·克萊恩》,紐約,1985年,132頁)隨後,克萊恩在其1950年代末到1962年去世前的作品中充分回應了當時的挑戰,不乏在黑白間穿插色彩的作品,更有直接以色彩為主角的燦爛畫幅。

其實,克萊恩一生都對色彩專心致志,據說他創作黑白畫的時候,色板上還是會有其他顏色。早在1947年,克萊恩便通過拼貼手法,探索顏色作為抽象藝術的積極參與者,而非附屬品的潛力。克萊恩與德庫寧一起,用撕裂的紙張拼貼嘗試碎片形式幾何構圖,在出乎意料的重疊中追求偶然性帶來的刺激,亦在抽象的領域尋找平衡的規律。如高賀所講,在克萊恩的拼貼作品中,色彩與黑色在結構上共同合作,證明「他充分掌握色彩的構造特質,配以相對碩大鬆弛筆觸建立的平面。」到了1950年代後期,克萊恩的彩色抽象作品開始體現出非凡的構圖性平衡力量,彰顯藝術家賦予顏色形態和結構的卓越技藝。再次引用高賀所言:「克萊恩在色彩抽象領域的其中一個成就是在平面、整體和方向性穿插間得到結構性凝聚力 […] 小作品亦如此。他還在色彩變換中融入實質的黑色 […] 透過表面,和偶爾的真實體積,以平面形式表達色彩,拓寬其情感和動態的意義。

關於克萊恩別樹一幟的色彩運用,藝評家兼藝術史學家阿普麗爾·金斯利曾說:「在克萊恩的色彩世界,紫、紅、黃、橙、綠相互碰撞競逐主角,僅其一人筆下如此。[…] 克萊恩十分欣賞馬蒂斯,但他的色彩並沒有這位法國大師筆下的地中海清澈與繽紛,反而透露著紐約市的塵垢,那永遠籠罩著市民的塵粒似乎成為克萊恩作品中依附著色彩的黑色。」(阿普麗爾·金斯利,〈轉捩點〉,克莉絲朵芙·芭卡姬芙,《弗朗茲·克萊恩:1910-1962》,展覽圖錄,里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里沃利-都靈,2004年,390頁)此幅《無題》是1958年的作品,正值克萊恩藝術巔峰時期,構圖井然有序、和諧統一,彰顯克萊恩回歸色彩的重要轉變。如伊蓮·德庫寧對他的肯定:「然後,隨著他繼續掙扎,交織的黑白加上沉重的藍色、橙色、紅色,他的色彩終於破繭而出,進入畫面的動態,成為平等的角色。舞台設好了,新的動作開始了。」(展覽圖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現代藝術館,〈弗朗茲·克萊恩紀念展〉,1962年,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