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3
  • 103

山姆·弗朗西斯 | 無題

估價
240,000 - 32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山姆·弗朗西斯
  • 無題
  • 壓克力紙本
  • 56.2 x 76 公分,22⅛ x 30 英寸
  • 一九七六年作於洛杉磯聖莫尼卡工作室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本作為山姆·弗朗西斯基金會之註冊作品,暫定識別編號為SF76-001 ,並將載於正在籌備編纂的〈山姆·弗朗西斯:紙本作品全集〉。上述資料或就基金會持續研究而作相應更改。

展覽

東京,出光美術館〈出光美術館館藏:山姆·弗朗西斯〉二〇〇〇年六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六日,48頁,圖錄編號46(彩色圖版)此展覽及後巡迴日本各地:大阪,出光美術館(第一部分),二〇〇一年一月九日二月十二日;大阪,出光美術館(第二部分),二〇〇一年二月二十日至四月一日

拍品資料及來源

「色彩是一系列的和諧,宇宙無處不在的神聖,永久存在,於時光中漂泊沉浮……最後的語言就是璀璨的星光。」

山姆·弗朗西斯

「於我而言,色彩是一種神聖的物質。它是繪畫中令我最為入迷的元素,全身心嘆服……從某種程度上說,色彩是情感的容器,亦是觀者在等待覺醒或領悟真意時的體驗。」

山姆·弗朗西斯


征服白色

此次拍賣會中的三幅山姆·弗朗西斯紙本作品色調澄亮如寶石,洋溢活潑生氣,是藝術家五十年職業生涯中的特別時期所創;三幅作品共同見證弗朗西斯無與倫比的著色技藝,以及他一生不同階段均獨具特色、有別於他的視覺語彙。弗朗西斯生於加州,二戰時在軍隊中服役,後來由一九四八至五〇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繪畫和藝術史。在此期間,他受到克里夫·斯蒂、艾德·萊茵哈特和馬克·羅斯科等在一九四〇年代末叱吒舊金山藝壇的藝術家影響。弗朗西斯懷著對前輩的景仰,於一九五〇年移居巴黎,此後沉浸在印象派及後印象派藝術的豐富色彩中。此時,戰後移居歐洲的亞洲藝術家如趙無極、朱德群及堂本尚郎,亦於巴黎齊聚一堂,他們帶來的遠東藝術傳統、審美理念和美學理論,對弗朗西斯影響深遠,他因此開始在飽和色域中探討、發展並滋養出生氣蓬勃的白色空間和光線。

一九五〇年代前五年,弗朗西斯聲名鵲起;阿爾伯托·賈柯梅蒂和亨利·馬蒂斯遺孀均於這段時期購藏其作。《斑點》一作於飽含深度的白色背景中,以無盡的韻律繪出光芒四射的細胞形態,乃藝術家經典的一九五〇至六〇年代鉅作。此畫中的白色不僅是背景,本身便是一種色彩,令紅黃藍三原色所組成的躍動生物形態更富生機活力。此類生動的形狀彷彿液態般流動懸浮,見證藝術家在作品中對白色空間和光線的和諧運用,來自其對歐洲印象派風格影響的精髓總結;虛空概念的主要原則來自他的日本之旅;藝術家於一九五〇年代曾經生病住院,在他的病床被推向醫院陽台時經歷了海市蜃樓般的幻覺,這也許是對他影響最為深刻的個人記憶,在其藝術作品中亦有體現。策展人詹姆斯·喬納森·斯維尼認為,弗朗西斯著迷於「天花板上的光線躍動、太平洋的拂曉與日落景象(……)他感興趣的是光線質量本身(……)不僅是光影效果,而是組成光線的物質。」

一九七〇年代時,弗朗西斯已經成為當代最知名的抽象藝術家之一,在全美舉辦大型巡迴回顧展,包括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一九七〇年代初,藝術家發展出一種正式的網格(他本人稱其為「矩陣」),形態刻板,而內在靈動,既可以開放簡單,亦能夠幽深暗沉。不久後,他開始在「網格」和「光線」畫作前來回切換,色彩在多處匯合交叉,組成基本架構,不對稱的同時亦能夠在畫面上開闢更多空間,令畫作洋溢勃勃生機。策展人及藝術史學家威廉·C·阿基在為〈山姆·弗朗西斯:畫布及畫板繪畫專題目錄,1946-1994年〉(伯克利,二〇一一年,105頁)撰寫的論文中表示,「『矩陣』和偶爾的『光線』畫作是弗朗西斯藝術生涯中的巔峰之作,因為他自一九五〇年代末起便開始勤勉創作,不曾停歇。」

是次拍賣中的兩幅《無題》作品均展現弗朗西斯「矩陣」作品發展的成熟典例。藝術家探討空間與結構的嶄新方式,令色彩得以在全新架構中呈現出來,與作品尺幅沒有任何直接關係。山姆·弗朗西斯基金會執行董事及總裁黛博拉·伯切特·李,以及畫作修復師和專欄撰稿人阿內塔·澤波拉觀察到:「弗朗西斯創作中的一個主要元素(是)不論畫作大小,他總能創造出一種有力的衝擊效果。」伯切特·李說,再小的作品「都和高達二十英尺、如壁畫般龐大的畫作一樣,具有強烈而專注的能量,(……)弗朗西斯注意到,他常常透過『身體的感覺、與畫布間的生理關係……』來決定一幅畫作的尺寸,『這與平衡有關。如果他不想要讓自己的身體與更大的媒材相平衡,他就不會創作,而是專注於更加小型的媒材。』」是次拍賣會上的三件作品比例勻巧,洋溢愉悅醉人的能量,見證山姆·弗朗西斯這位當代最成功創新色彩學家的寶貴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