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02
  • 1002

李元佳

估價
100,000 - 2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Li Yuan-chia (Li Yuanjia)
  • 無題
  • 一九五七年作
  • 油畫畫布裱於木板
款識
元佳 4.19.46(右上)

來源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Condition

Minor but stable hairline craquelure visible on the black brush strokes, otherwise work is in good and its original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東方畫會:「龐圖運動」之先聲

「龐圖運動」誕生之前,其成員自五〇年代已開始獨立創作前衛藝術,並組織團體展覽;其中,始創於台北然後西行歐美的「東方畫會」,與「龐圖運動」的關係最為直接,可視為「龐圖運動」之先聲。1951年,從中國大陸移居台北的李仲生(1912至1984年)在安東街開辦「前衛藝術研究室」。李仲生早年在國立藝專執教,與林風眠、關良、丁衍庸、趙無極等曾在重慶舉行「現代繪畫聯展」,辦學風格與林風眠等一脈相承,重視培養學生的自由思想與創造力,因此吸引了蕭勤(1935年生)、李元佳(1929至1994年)、霍剛(1932年生)等年輕藝術家前來學習;李氏門生在1957年正式成立「東方畫會」,成為台灣乃至大中華地區最早的前衛藝術團體,並於此年11月9日舉行「第一屆東方畫展—中國、西班牙畫家聯合展」,率先引進西方前衛藝術原作,亦首度展示了台灣戰後藝術成果;當時,文學家何凡在《聯合報》上以《響馬畫展》為題報導此事,「東方畫會」的八位創始成員,自此被冠以「八大響馬」之名;隨著蕭勤、李元佳、霍剛等人陸續赴遠歐美發展,「東方畫會」的活躍地域,亦從台灣轉移到歐美。1961年,原東方畫會成員蕭勤和李元佳,聯同意大利的卡爾代拉拉(1903至1978年)及日本的吾妻兼治郎(1926至2016年)發起「龐圖運動」,由此可見,「龐圖運動」所倡導之東方精神,實乃「東方畫會」的延續與擴充。

甲骨文與李元佳的東方抽象

按1997年由帝門藝術中心出版的《東方現代備忘錄》,「八大響馬」在五〇年代曾將台北龍江街一個佔地僅三十坪的老舊日式防空洞改裝成畫室,並在這個深具二戰色彩的創作空間裡,創作出他們生平第一批前衛作品;可惜的是,由於防空洞在1960年某天突然被政府收回,藝術家在倉促之間被迫將大部份作品焚燬,以致這些早期作品只有極少數能夠傳世,而是次晚拍的兩幅李元佳《無題》(拍品編號10011002),即是市場難得一見的珍品。

李元佳1929年生於中國廣西,1949年遷居台灣,1952年拜入李仲生門下;1957年,李元佳不僅成為「東方畫會」的始創成員,亦代表中華民國參予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成為該展最早的華人代表。與其他響馬一樣,李元佳在恩師李仲生的因材施教下,不但接觸了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野獸主義等現代觀念,亦得知了保羅克利(1879至1940年)及米羅(1893至1983年)等二戰之前已經名動西方的抽象大師。克利在繪畫中對東方文字的攝取,給予東方藝術家極大鼓舞,亦促使他們返本溯源,尋找文化母體的現代性與自新路向,而甲骨文即成為富於巨大可塑性的靈感泉源。

甲骨文乃中國文字之起源,其高度抽象的造型與繪畫淵源極深;1900年前後,清末學者王懿榮、劉鶚、羅振玉等先後發現了刻有遠古文字的龜甲和獸骨,並由傅斯年、董作賓等在1928年於河南殷墟發現了商朝都成遺址,挖掘出大量殷商文物,這不僅成就了中國考古學上的一次壯舉,亦給予了藝術家豐沛的創作靈感。李元佳熱衷於中國文字之美,其舊藏中有不少早年的甲骨文字書法傳世;此兩幅《無題》俱標明創作於1957年(民國46年),既是「東方畫會」的創立年份,亦是李元佳首度參展聖保羅雙年展的年份,象徵了八大響馬在戰後畫壇融滙時代思潮與自身文化,創造嶄新藝術形式的雄心壯志。李元佳以一豎一橫之不同畫面,塑造出讓人尋味無窮的視覺衝擊:佶屈聱牙的甲骨文字,與其身上流倘千年的歲月痕跡,予人既熟悉又神秘的美感,既具有傳統的山水布局,亦是緊湊綿密的抽象構圖。在豎幅的《無題》,甲骨文字縱向拉伸,壓縮於畫面中間而四邊留白,營造出具有穿透力的特殊空間,紅褐的背景上點染層層葡萄紫、橘紅與檸檬黃,彷彿管窺上古的夢幻世界;至於橫幅的《無題》則更見繽紛絢爛,藝術家除了疊加油彩營造肌理,亦使用刮剔技法,將饒具先民藝術特徵的圖象鐫刻於畫面,留下撲拙傳神的生命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