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25
  • 1025

曾梵志

估價
6,000,000 - 8,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eng Fanzhi
  • 面具系列6號
  • 款識
    曾梵志,Zeng Fanzhi,2000
  • 油畫畫布 畫框
二〇〇〇年作

來源

香港,少勵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There are minor craquelures to the paint at the extreme edges which are in line with the artist's choice of medium. No sign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examin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面具背後的藝術突破
曾梵志

「作品中所關注的仍然是活生生的人。我採用誇張、變形的手法,強調在人和人的過分親密和大笑背後所隱藏的。」--曾梵志

曾梵志去年於北京的大型個人展覽「散步」,除了是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去年的壓軸展覽,亦是藝術家至今於中國舉辦的最完整個人展覽,標誌著藝術家多元及成熟的藝術面向。曾梵志由八十年代晚期的〈協和醫院〉系列,到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的〈面具〉系列,再走到千禧年的〈亂筆山水〉系列,從具像到抽象,曾梵志以對東、西方藝術的透徹認識及實踐,在國際藝壇上佔有一重要席位,近年在世界各地展覽無數,包括二〇一三至一四年於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另一大型回顧展,並先後在紐約大都會及巴黎的羅浮宮等機構展出,去年更於紐約的高古軒二〇一五年舉辦其個人展覽。

《面具系列6號》(拍品編號1025)創作於二千年,是同名系列精品之作,創作之後一直收藏於歐洲,是次為首次公開拍賣。藝術家以西方的古典具像傳統為根基,以表現主義的風格,與西方肖像大師愛爾蘭的培根或英國的佛洛依德展現不同的視角, 描述了從社會主義過渡至資本主義之間的一代中國人。他以象徵主義革新了繪畫在新中國語境下的可能性,形成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過去廿多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中,起始於一九九三年〈面具系列〉是藝術家最為重要的創作系列,它不單標誌著藝術家在城市化進程下對中國人的觀察及其風格化演釋,更參與了由包括張曉剛、方力鈞、劉小東等九十年代中堅藝術家對民族肖像的再塑造。

與曾梵志的早期面具作品相比,二千年的《面具系列》更為洗練及成熟,它代表了藝術家由早期的表現力風格,過渡至精密的繪畫及細緻的筆觸,呈現著身處都市化進程下的中國人。畫中人為穿著西裝的白領人士,坐在河邊的圍欄上,目光直視觀者。精緻的外衣及漠然的面具,掩蓋了人物的所有感情,對都市化的焦慮被隱藏在面具之下,僅有情感宣洩被徐徐掩蓋著。

事實上,九十年代是當代中國藝術家的成熟發展時期,他們均有著堅實的社會現實主義訓練,其人像畫傳統在他們的手中找到時代的接合點,他們離開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從更大的角度出發,以極具個人風格為中國人造像,並於國際之間頻繁展覽,造成轟動。其中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以超現實主義的筆觸把一代中國人的歷史創傷記錄下來,方力鈞則以大光頭的形像來記錄了中國人九十年代的潑皮處世哲學,劉小東則以現實但不寫實的筆觸掌握了九十年代年輕中國人的心底陽光,曾梵志在這段當代中國藝術重要發展時期,以表現主義的筆觸,從切身角度切入中國人的精神狀態。

曾梵志於一九八七年至九一年就讀於著名的湖北美術學院。當時他在學校接受的培訓以社會現實主義風格為主,但他並不喜歡學校的教學方法,故此在課堂以外獨自探索,逐漸發展出類近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這種結合不同方式,別具一格的繪畫方法,在課堂內外日見成熟。〈面具系列〉是曾梵志在走出〈醫院系列〉之後迅即發展出來,系列源自藝術家九三年遷居北京一事,當時他驟然離開了熟悉的鄉郊環境,在大城市中生活,困難重重,因而有了新的感悟,城市的五光十色呈現了外表與內心之間的掙扎,其衍生的緊張感及不安,同時指涉更廣義的傳統文化層面上。曾梵志在北京觀察到「官員開始穿西裝、打領帶…每個人都希望有光鮮的外表,但卻也顯得有點虛假。我覺得他們很想改變自己的外表,便把這些感覺在早期的〈面具系列〉中表達出來。」

曾梵志的藝術之所以能在如今中國當代藝術語境裡獲得如此高的地位,除了形式上的優點,還因為曾梵志的故事也是當今許多新生代社會精英的故事。他們出身低微,憑藉堅定的決心與滿腹謀略在社會上打拼,最終獲得成功,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曾梵志以哀婉之筆所描繪的那種自我隱蔽。曾梵志屬於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第二代藝術家,與之前「85新潮」那批藝術家有許多細微的不同。皮道堅是曾梵志在湖北美術學院上學時的教授,也是最早關注曾梵志作品的人之一。他曾經這樣說過:「(曾梵志)藝術活動的起點比85一代更高。他不用像他們一樣思考如何用藝術手段批判文化,批判社會,或是追求崇高…他從來不用去想別人如何作畫,他只是聽從自己的心聲,用色彩和線條來表達當代生活的困境和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