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負著歷史重擔的中國畫家正逐漸掙脫傳統藝術的束縛,嘗試拓展新的詮釋方法,不斷為幾百年來備受尊崇的水墨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在中國,藝術家被尊為知識分子,在社會與學術層面都有責任為普羅大眾文化及精神修養的提升出一份力。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曾寫道,中國書畫沒有所謂純粹的形式美學,藝術與倫理道德是密不可分的。如同時期的玩世現實主義及政治波普藝術家們一樣,徐累和喻慧代表著利用媒材自身去反映政治理念的一代畫家;作為師法傳統的水墨藝術家,他們一方面傳承著古法,與此同時也賦予他們作品獨特的含義。
徐累既是當代文人,亦為中國藝術史學者,細緻展示獨特風格,與世界交流對話。徐氏在其畫中向觀者喚起超現實主義的概念,然而他以中國文人畫為根基,積極探索傳統美學。他將事物置於異乎尋常、無可存在的情境之中,糅合古代傳統法則與時間、空間的當代概念,同時以過去與現在、現實與夢境作為創作依據。
屏風亦是徐累最喜愛的標誌圖案之一,啟發自明代戲劇插圖的木刻版畫,使觀者目光聚焦於舞台之上。《栖》之中,畫家以簾幕為框,細緻描繪一對明式馬蹄足方凳,藍色鸚鵡挺立其上,其羽翼精細無比,盡顯徐氏精湛的工筆畫法。座椅的正面配置凸顯空椅無人的景象,營造虛空靜寂的氛圍。不同於現實主義創作風格,要了解徐氏的超現實場景,觀者須積極置身其中,喚起更深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