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607
  • 607

余友涵

估價
2,000,000 - 3,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Yu Youhan
  • 1991-3
  • 款識
    1991,余友涵
  • 壓克力畫布 畫框
一九九一年作

來源

比利時,ChinaToday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with only a minor craquelure near the central left edge. No evidence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examin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溫和的煽動者
余友涵

「我希望我的創作也和老子的觀點一樣,世界永遠是活的,是不斷變動的。」—— 余友涵1

《1991-3》(拍品編號607)出自余友涵的第一階段抽象藝術創作時期,畫面絢麗炫目,在觀者目前如萬華鏡般旋轉移動。這幅作品用色鮮豔豐富,在當時一系列以單色為主的抽象藝術作品中,甚為罕見。畫面由一點點溫暖的短線條重複組成,合起來形成一道循環互疊的流動圖案,體現余氏標誌性的「圓」。余友涵隨心所欲的筆法令人聯想起中國水墨畫的寫意,但整體卻呈現西方抽象藝術視覺效果。在九十年代,余友涵轉向專注於政治普普藝術,因此本作是其抽象藝術創作的臨界轉捩點。

余友涵在一九八〇年代開始試驗圓形抽象圖案。這個反复出現的圖像首次出現於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五年間創作的兩幅大型抽象畫,它們是「宇宙一切運動的自發和自由 」 。畫家自言:「我的抽象作品不僅僅想容納社會的縮影,更想表現自然與人的縮影」 。2 畫家對這種關係的思考,源於《道德經》。「老子的《道德經》是我的精神導師。我非常喜歡老子的基本觀點,因此也想讓畫面達到鮮活、靈動、永不停息的效果」。3 本作畫面循環不息的流動,是以早年作品中顯著的圓形圖案為基礎的昇華,展現宇宙原始力量的節奏。

余友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抽象藝術的先行者,他在一九七三年畢業於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最初繪畫後印象派風景畫、靜物和肖像畫。自八十年代中開始,余友涵突然開始創作有幾何圖形的抽象作品,將保羅·克利的特色和皮耶·蒙德里安早期的「加減法」(plus and minus)抽象概念,與中國傳統藝術圖像表現方式融合。余氏對作品的態度與西方藝術家不一樣,他堅拒銷毀或重畫自己的作品,反而選擇反而選擇憑直覺將每一筆每一畫順其自然規律誕生。4 Paul Gladston 認為,余友涵的作品放在八十年代「非常有挑戰性,令人無法迴避」。5當時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破除舊習的意識仍然深烙在民眾的腦海中。 Edward Lucie-Smith 又指出余氏是「中國(經歷社會主義時期後)第一批擁有獨一無二的個人藝術語言的『西方風格』藝術家。」6

一九八九年二月,北京舉行一場極具意義的重要展覽「89現代藝術大展」,此展承接「八五美術新潮」餘風;余友涵的作品獲邀參與,足證他在中國抽象藝術發展歷程上的地位。九十年代初,余友涵憑著矚目的政治普普藝術創作,在國際藝術界迅速冒起。在往後十年,他參與過多場大型國際展覽,如一九九三年威尼斯雙年展;同時試驗一連串風格,包括政治普普藝術、具象表現繪畫、結合中國和西方技法和美感的風景畫。二〇〇年代中,他回到政治普普藝術前的抽象創作,從豐富複雜的風格和文化經驗中煉成所謂「後西方」當代藝術7 ——既具政治顛覆性,同時「氣韻生動」。余友涵的作品既具突破性,但表達方式溫和,Mathew Collings評道:「(余友涵)著重將不美好的一面淡化……以圖像規律致善」 。8余友涵的圓形抽象畫按照萬物的自然規律流動,如森林裡生物形態的形成,讓宇宙的自然規律和流動指引他的藝術和對更美好世界的想像。

1 《余友涵:流動與具體》,《藝術界LEAP》2011.2,頁144
2 Paul Gladston, Yu Youhan, 3030Press, 頁144
3 奧伯里斯特採訪余友涵,二〇〇九年
4 見2,36頁
5 同上,35頁
6 Edward Lucie-Smith, ‘Yu Youhan’, 2006年
7 見2,12頁
8 見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