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OP

/

拍品 607
  • 607

李禹煥

估價
6,500,000 - 8,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李禹煥
  • 與風
  • 款識
    L.Ufan,88
    《With Winds》,1988.3.4-5,Lee Ufan(作品背面)
  • 壓克力及礦物顏料畫布
一九八八年作

來源

現藏者於1988年委約藝術家創作本作

展覽

日本,京都,京都現代美術館,何必館〈現代美術1988展〉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至三十日

拍品資料及來源

風的解放

「風」系列橫亙八十年代李禹煥的創作軌跡,本作《與風》(拍品編號607)是該時期的巔峰作品。七十年代末,李禹煥在祖國經歷四年的政治流放和韓國中央情報局的嚴密監控,後移居日本鎌倉,發展出一套新繪畫形式,一舉打破了之前「從線」和「從點」系列的規律風格。摒棄了冷靜嚴密的構圖安排,李禹煥的筆觸變得自由灑脫、向四方八面奔流,呈現勃勃生機和靈巧熟練的書法氣息。他將新系列分別命名為「從風」(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六年)和「與風」(一九八七至一九九一年),「風」代表人受到啟發後更積極地接受外物。他曾言:「當我被動地接受外來的風,更廣闊的世界就會在面前展開」。1

本畫是一個重要私人收藏的委託作品,亦是拍賣場上歷來尺幅最大的「風」系列作品。本作洋溢一股騷動狂喜的生命力,在同期作品中一時無兩,而且這段時期是李禹煥整個創作生涯中,唯一次讓每幅作品都呈現完全不同的面貌。李氏在一九八九年、即完成本作一年後寫道:「世界是多麼的開放、充滿可能[……]!我想擴大加深與這個充滿刺激的外在世界交流,而不是自言自語、屈服於單一絕對的表達模式」 。2 這次哲學和美學感悟上的解放催生了接續的「往來」系列,李禹煥在此再次回歸嚴謹簡約的筆觸,展現出更深層次、內外合一的共鳴。

「風」年代見證了這位藝術家兼哲學家在國際藝術界聲名鵲起的時刻;各地大型博物館紛紛展出李禹煥的作品,包括一九八六年巴黎龐比度中心「日本前衛藝術」展,當時館內的永久收藏展廳同時展出李禹煥的水彩和素描作品。一九八八年,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Monoha:物派」展覽,李氏作品亦在其中;展覽圖錄首次刊印李氏一篇重要論文《尋找相遇》(“In Search of Encounter”)的意大利譯文版。同年,李禹煥在日本和歐洲舉行多場個人展覽,屢獲好評;米蘭當代藝術展覽館出版的圖錄《Ex Oriente》亦收錄了著名法國藝評人皮耶·雷斯塔尼(Pierre Restany)的專題文章。此外,李禹煥在同一年還出版了一本哲學論文集,題為《時間的震慄》(Toki no furue),當中涉及的哲學論題和思想深受李維史托、傅柯、梅洛龐蒂和海德格等人影響。

[1] 《李禹煥》,展覽圖錄,Fondazione Mudima ,米蘭,1994年,頁26

[2] 《李禹煥:「與風」— 繪畫作品1986-88》展覽圖錄,Galerie M. Bochum,波鴻德國,1989年,頁4


藝術家簡歷

李禹煥(生於1936年,南韓)早年在韓國慶南大學和漢城大學學習書法、詩歌和繪畫。一九五六年以藝術家及學者身份留學日本,一九六一年取得哲學學位;在六十年代末因創立並領導日本前衛藝術流派「物派」而聲名鵲起。李氏同時也是韓國單色畫運動的中心人物。李禹煥的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多間重要博物館大型展覽中展出,其中包括凡爾賽宮(2014)、古根海姆博物館(2011)、爾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2009)、橫濱美術館(2005)、聖艾提安現代藝術博物館(2005)、三星現代美術館,首爾(2003)、波恩藝術館(2001)、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1997)首爾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1994)。他在二〇〇一年和二〇〇〇年分別獲頒日本世界文化獎(繪畫)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其作品獲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巴黎龐比度中心、倫敦泰特美術館等大型機構點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