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31
  • 1031

趙春翔

估價
5,000,000 - 7,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Chao Chung-hsiang (Zhao Chunxiang)
  • 五行
  • 一九八七年作
  • 複合媒材紙本裱於畫布
款識
春翔 Chao 87 N.Y.C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趙春翔〉(香港,藝倡畫廊,一九九二年),圖版16,31至32頁
〈絕對的藝術家:趙春翔的藝術世界〉(台灣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66至67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overall very good condition except for a repair at the upper left corner and a minor repaired tear in the upper right quadrant.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五行》:以前衛觀念革新中國水墨

六〇年代以後,抽象表現主義在美國熱潮退卻。經過慎重思考,藝術家最終放棄了油彩畫布此一西方主流媒材,堅持以水墨紙本創作;然而,這並非回歸傳統,而是透過他在西方見聞的前衛觀念與形式,重塑東方水墨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效果,在兩種巨大文化之間,把一條狹縫拓闊成一條道路。趙春翔孤身上路,曾在漫長歲月裡面對重重阻力;1981年,藝術家回歸亞洲,自此至1990年期間,一直穿梭於台北與紐約,成就陸續獲得香港及台灣學術界、畫廊及收藏家之重視,其忠實擁護者更自稱「趙迷」;1997年,趙春翔的傳記出版,命名為《絕對的藝術家》,以表揚其堅忍不拔的創作精神。1987年誕生的《五行》(拍品編號1031),即展現了藝術家的壓軸輝煌,代表其第三階段的終極形態。

天地造化盡入彀中

《五行》以傳統書畫的六尺整紙(約15.6平方尺)創作,乃趙春翔尺幅最大的作品類別,揮灑其獨樹一幟的繪畫語言:狂放恣肆的水墨、艷麗矚目的壓克力彩、橫空出世的幾何方塊,三者強而有力地交響共鳴。此時,藝術家雖然春秋七秩,創作上卻毫無老態,粗獷的水墨層層加疊,其過程並不溫柔緩慢,而是透過兩三種濃淡有致的水墨,接連作高強度的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筆墨峰巒起伏之處,勝似龍騰虎躍;傾瀉奔流之處,如凌汛之川;在竹樹掩映之下,遠方紅日冉冉昇起,核心光華金暉璀璨,擴散成驕艷赤紅的豐厚光暈,從後而前噴薄點點熒火;神來之筆者,乃最前方藍白相間、整齊排列的菱形方塊,在整體激情澎湃的畫面,驟然加入理性元素,其白如銀、其藍勝靛,將觀眾視線從前景攔截,將後方情感過濾降溫。道家哲學講求陰陽調和、五行順逆,藝術家在此將宇宙之循環,透過畫面呈現於觀眾。

水墨與燐光的碰撞與平衡

趙春翔在革新水墨的過程中,汲取了紐約畫派之養份,增強傳統水墨的表現力。《五行》的筆勢大開大闔,具有抽象表現主義的顯性基因;然而在結構上分析,卻隱現國畫山水的佈局,若與趙春翔恩師潘天壽的作品並觀,則《五行》更呼應著潘氏奇險老辣的布局,足見藝術家此時對於早年所學已妙合無垠。

另一方面,藝術家亦走在材料運用的尖端。台北中央研究院教授莊申指出,趙春翔自1963年起開始使用鮮艷色彩,其以壓克力彩繪畫同心圓,相比美國畫家史底拉(Frank Stella)創作《Harran II》還要提早四年;他在《五行》以壓克力彩碰撞水墨,既是借壓克力彩提亮畫面,亦是以墨韻克服頑強的壓克力彩,正如其弟子郭博州引述恩師所說:「淡雅的灰色之上加以玫瑰紅的磷光色(壓克力彩),有強烈的互補作用,他們在一起經常高興地跳躍起來。」《五行》以墨竹略略遮擋艷紅如櫻的太陽光暈,即是以墨色、燐光互補,達至強而不野的視覺衝擊,印證了藝術家的觀點。

方塊與圓暈:空間與生命之循環

《五行》前方的藍白色菱形方塊,是趙春翔八○年代的創作特徵。此時,藝術家改手改革國畫的核心元素-空間,他發現使用重疊的幾何圖案,可以改變傳統散點透視、大氣透視的視覺效果,亦不落西方單點透視之窠臼,而菱形則是他最鍾愛的一種。這些方塊疊置於畫面之上,製造出一種異於中西繪畫的視感,拉開前、後景的距離。在《五行》的水墨世界前面,橫空出現以壓克力彩著色的銀箔,觀者與畫面欲近而不得近,除了產生視感上的距離,也騰出了想像的空間,產生新奇又親切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