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3101
  • 3101

清康熙 康熙帝御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 印文:《敬天勤民》

估價
估價待詢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印文:《敬天勤民》
  • Tanxiangmu (Santalum Album)
of square section with thick sides, surmounted by a recumbent mythical beast resting imposingly on the entirety of the seal top, its mighty body with rounded shoulders and haunches defined with stylised scrolls above its four-toed paw feet, the rear right one placed atop the right side, the body bordered with an undulating border dramatised with billowy ribs, the beast portrayed with an elongated equine head with a slightly upturned snout and eyes shaped like water chestnuts centred with small pupils, flanked by a pair of furled ears, the forehead accentuated with a subtly ridged long horn extending along the back of the head and terminating with a small curl to the right, furcated locks of mane depicted silhouetting the curled horn and falling neatly to the sides, the sides pierced through the centre with an aperture to thread a tassel, the seal face deeply carved with technical precision with the characters Jingtian qinmin (‘Revere Heaven and serve thy people'), the wood of an attractive rich caramel-brown colour

Condition

The seal is preserved in excellent condition with just faint and typical age cracks, as expected of tanxiangmu of this age, and insignificant wear to the corners of the seal face. The seal is of exceptional size, carved from the broadest area of a trunk of tanxiang, using the maximum size possible of this precious material. For this reason the carver took the unusual step of utilising the inner pith of the trunk, where nutrients are stored and transported. This naturally occurring cavity has slightly stretched to 3cm by 1.5cm, visible above the front right paw in the catalogue photo.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關於康熙檀香木「敬天勤民」寶
郭福祥

位於紫禁城後部的乾清宮為清代帝王寢興之所,是宮中重要的政治策源地。這裡曾貯存過兩方在清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寶璽,一方是貯存在西暖閣中的源於康熙皇帝的「敬天勤民」寶,另一方是貯存於東暖閣的乾隆皇帝的「古稀天子之寶」。此次香港蘇富比公司徵集到的檀香木異獸鈕「敬天勤民」寶即是那方康熙時期收存於乾清宮西暖閣的原印。

此寶檀香木質,異獸鈕,印面10.15公分見方,通高11公分,印臺高4.2公分。印文為九疊篆「敬天勤民」四字,陽文。此璽在現藏於北京故宮以及此次拍賣(拍品編號3103)的兩冊《康熙寶藪》中都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無論是體量,還是篆法佈局都與《寶藪》中的記載完全相合,可以確定此璽為康熙皇帝寶璽的真品。鑒於此寶在清代皇帝璽印中非常特殊,與清朝政治綱領有密切關係,故在這裡對相關問題略加陳述,以便於更好地理解此寶的內涵和價值。

一、「敬天勤民」是康熙政綱的重要內容

康熙皇帝為什麼要以「敬天勤民」為印文刻製寶璽?為什麼又要將這方「敬天勤民」寶置於乾清宮如此重要的地方?要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清代統治者的為政準則中尋找答案。

在中國漫長的帝制歷史中,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備的統治理念。最高統治者皇帝的統治準則和措施更是集中了中國傳統文化對自然以及社會主宰力量的基本認識,形成了不同時代皇帝統治的政治綱領。經過兩千多年的演化和沉澱,到清代乾隆時期最終被概括為「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八字政綱,成為清代皇帝行政的最為重要的指導思想。這一政綱濃縮、提煉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對於皇帝的定義,總結了國家賴以良性運轉所需要的皇帝的條件,標誌著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特別是其中的皇帝政治文化的發展與成熟。1 而「敬天勤民」則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敬天,是因為皇帝是天之子,其統治是代天敷治,天命所歸。敬天是為了仰答眷命,得到上天的庇佑,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所以勤民,是因為民為邦本,是統治穩固的基礎。勤民就是愛民,要關心民生,廑念民間疾苦,同情民困,不為民累,這樣統治才能長治久安。

作為一位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皇帝,康熙認為「敬天勤民」是實現政治清明的必要條件,是一個明君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他曾講,人君「惟當敬天勤民,鞠躬盡瘁而已」,「君道在於愛民,此帝王之常經,祖宗之家法」。2 因此他常以敬天勤民鞭策自己,表示「朕自御極以來,早夜孜孜,以敬天勤民為念,不敢少有逸豫」。3 以敬天勤民為行政的準則。

在敬天方面,康熙皇帝的態度非常虔誠,遇到比較大的自然災害,都能夠反躬自問,內省己過。特別強調齋戒虔禱,凡廟壇祭祀,都要親自去行禮,從不敢懈怠。

在勤民方面,康熙皇帝認為君主是為百姓而設立的。「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高富貴之具而已,固將副教養之責,使四海九洲無一夫不獲其所也」。4 因此作為君主要尊重百姓,時存誠敬之心。「臨民以主敬為本。昔人有言一念不敬,或貽四海之憂;一日不敬,或以致千百年之患」。5 尊重百姓,就是要千方百計為百姓謀利益,順民意,為民生。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勤民的具體表現就是勤政。在康熙的御製詩文集中,經常可以看到康熙皇帝對自己勤政的記述。「朕撫御天下,每以民生為念,夙興夜寐,無時少懈也」,6「朕先憂而飲食俱廢者,為民也」。7 在給地方大臣的批示中,也經常可以看到他對諸如莊稼收成、蟲災、旱澇的關注。在勤民勤政這一點上,康熙皇帝可謂言行一致。

在康熙看來,敬天與勤民是統一的,天意即民意,敬天即是敬民意,敬天就要愛民。這是他自始至終堅持的一項基本治國方略,為政的座右銘。因此,其在位期間刻製此方「敬天勤民」寶,絕非偶然,而是有其深意的。

二、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與「敬天勤民」寶

到目前為止,筆者共見到過三方清代的「敬天勤民」寶。第一方即此次拍賣的這方檀香木異獸鈕寶。第二方白玉質,交龍鈕,印面9.2公分見方。印鈕為康熙時期風格,交龍身體細勁,神態威猛。印體四周刻有乾隆皇帝的《敬天勤民寶四言詩有序》御製詩,落款時間為「乾隆戊辰春」,即乾隆十三年(1748年)。此寶曾經過火燒,整體酥裂,現僅殘存一半。第三方亦為白玉質,交龍鈕,印面9.65公分見方。印鈕是典型的乾隆時期風格,印體四周也刻有乾隆御書《敬天勤民寶四言詩有序》,落款時間為「乾隆戊午春」,即乾隆六十三年,也就是嘉慶三年(1798年)。後面兩方現在都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關於「敬天勤民」寶的文獻記載,比較直接的有以下幾則:

一是雍正元年(1723年)的造辦處活計檔中的記錄。正月「二十二日,怡親王交六獸鈕黃壽山石「體元主人」圖書一方、雙龍白玉「萬幾餘暇」圖書一方、檀香木「敬天勤民」圖書一方。奉旨:白玉圖書上「萬幾餘暇」字磨平,將檀香木圖書上「敬天勤民」字砣做在白玉圖書上,其檀香木圖書不必動。再將白玉圖書上「萬幾餘暇」字照「體元主人」圖書式樣另尋壽山石補做一方。欽此;於二月初四日,刻得收貯螭鈕壽山石「萬幾餘暇」圖書一方,並原交「體元主人」圖書一方,怡親王呈進訖;三月初一日,砣做得雙龍白玉「敬天勤民」圖書一方,隨象牙頂錦匣,怡親王呈進訖;七月二十五日,原交檀香木「敬天勤民」圖書一方,首領太監蘇培盛持去,入在大寶箱內訖。」8 檔案中所言的「圖書」是印章的別稱。這條記錄非常重要,明確記載康熙的「敬天勤民」寶是檀香木質地,雍正重刻的是白玉雙龍鈕寶,釐清了第一方檀香木寶和第二方白玉寶之間的關係。

二是乾隆皇帝所作的《敬天勤民寶四言詩有序》的御製詩。詩的序言為:「皇祖御書鈐用諸璽,皇考製箱以藏之,惟留是寶於外,以鈐用御書。予小子敬遵成典,收藏皇考御寶時亦留是寶於外,常鈐用焉。是寶也,經三世而一例寶用,且將垂之奕禩而無窮,豈以追琢其章哉?蓋取義有足重耳。」9 該序反映出乾隆皇帝對「敬天勤民」寶的認識。他認為「敬天勤民」寶只有一方,那就是第二方「敬天勤民」白玉寶,是他的祖父康熙、父親雍正和他自己三世傳用之寶。

三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的造辦處活計檔:「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太監胡應瑞來說太監胡世傑交漢玉「敬天勤民」寶一方,傳旨:寶上著朱采四面照樣刻字,欽此。於十一月初七日首領文旦交白玉「敬天勤民」寶一方,傳旨:寶上著朱采四面照樣刻字,欽此。」10 說明乾隆皇帝的御製詩作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並於第二年命內廷著名刻字匠朱采將其刻在第二方「敬天勤民」寶的四周。

通過以上三方實物和文獻記載,關於「敬天勤民」寶的來龍去脈也就十分清楚了。「敬天勤民」寶並非像乾隆御製詩所言,只有一方,三世傳用。而是共有三方,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刻,雍正、乾隆所製者都是以康熙之璽為藍本。

康熙年間,製作了檀香木「敬天勤民」寶,存放於乾清宮西暖閣,即第一方檀香木「敬天勤民」寶。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授意磨去康熙皇帝的「萬幾餘暇」白玉交龍鈕璽的印文,而於其上重鐫「敬天勤民」。這方重刻的白玉「敬天勤民」寶取代前一方檀香木「敬天勤民」寶置於乾清宮西暖閣,原檀香木寶則被放入專門收存康熙皇帝璽印的大寶箱中。乾隆繼位以後,對雍正皇帝的寶璽進行整理,沿襲了雍正皇帝的做法,仍將白玉交龍「敬天勤民」璽留在原處。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特別為此璽作《敬天勤民寶四言詩》,闡發「敬天勤民」的重要性,並於第二年命工匠將其刻在該璽的四周。這就是第二方白玉交龍鈕「敬天勤民」寶。

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火災,雍正重刻的白玉寶被燒殘。鑒於其重要性,乾隆皇帝於第二年又命造辦處重新製作一方,印文完全和雍正時的白玉寶相同,而印鈕則是乾隆時期的樣式。寶四周也刻有乾隆的御製詩,只是落款的時間變成了重新製作時的嘉慶三年。這方寶製作後仍按照康熙和雍正時候的慣例,放在乾清宮西暖閣,直到清朝結束。這就是第三方白玉交龍鈕「敬天勤民」寶。

處於清王朝發展鼎盛時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均鐫刻有「敬天勤民」寶,他們重視的並不是寶璽本身,而是「敬天勤民」四字所蘊含的意義和思想。「敬天勤民」不僅是康熙帝的座右銘,也是雍正、乾隆帝的為政之準則。正如乾隆所說:「匪貴其材,實珍其義」。此次拍賣的檀香木寶作為清代三方「敬天勤民」寶中的第一方,其重要的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三、康熙「敬天勤民」寶的材質、雕刻和印跡追蹤

此方康熙「敬天勤民」寶的材質和雕刻令人印象深刻。檀香木作為製作皇帝御用璽印的材質,在清代歷史上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個是清早期,特別是康熙時期。康熙時期的檀香木寶大的十幾公分,小的幾公分,都是用一整塊木料雕刻而成。印鈕多為異獸鈕,異獸身體豐腴,四肢健碩,頭部細長,平行前視,單角,眼細小,類似豬的嘴鼻,後頸兩邊有幾縷捲曲的毛髮。整個雕刻風格拙樸,線條流暢、簡潔。另一個是清晚期,主要是慈禧皇太后的寶璽。大小均有,小的用一塊材料雕刻,大的基本上是印鈕和印體分開製作,再連接合成。印鈕多為交龍鈕。此方「敬天勤民」寶即是典型的康熙時期的檀香木寶璽,從中可見康熙時期檀香木寶璽印鈕雕刻的基本面貌。

北京故宮藏《康熙寶藪》記載:「敬天勤民,隨便御筆大字上可用。」但實際上,此方「敬天勤民」寶的鈐用似有一定的規律。儘管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見到康熙「敬天勤民」寶的鈐用痕跡,但從現存的兩件雍正和乾隆時期鈐有「敬天勤民」寶的作品可以大致推知康熙時的使用情況。其中一件是雍正五年(1727年)郎世寧繪製的《瑞穀圖》,圖中所書雍正皇帝有關修德勤民諭旨的結尾處鈐有「敬天勤民」寶。另一件是宋人張先《十詠圖》,描寫的是太平盛世氛圍下的文人雅會,卷前乾隆御筆引首「誦芬寫妙」大字上部中間鈐有「敬天勤民」寶。從這兩件作品的題材可知,「敬天勤民」寶鈐用的作品大都表現的是皇帝治理下的國家安定、政治清明。

綜上可知,此方檀香木「敬天勤民」寶是康熙皇帝非常重要的一方寶璽,與康熙皇帝一貫堅持的為政原則高度契合,是康熙皇帝敬天愛民思想的歷史見證。更為重要的是,此方寶璽同樣受到雍正、乾隆皇帝的高度關注,他們先後以此為藍本重新刻製了兩方白玉「敬天勤民」寶。特別是乾隆皇帝,還將重刻的「敬天勤民」寶放在《寶藪》第一的位置上,可見其重視程度。同一印文設計,先後被三個皇帝刻成寶璽相沿使用,這在清代帝后寶璽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彰顯出康熙此寶所具有的重要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1 常建華,《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北京,2006年,頁1-70。
2《清聖祖實錄》,卷234,康熙四十七年九月。
3《清聖祖聖訓》,卷10,「敬天」,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
4 [清]章梫,《康熙政要》,卷1,北京,1994年。
5 [清]玄燁,《御製詩二集》,卷43。
6 [清]玄燁,《御製文集》,卷19。
7 [清]玄燁,《御製詩二集》,卷43。
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2005年,第1冊,頁93,雍正元年正月「玉作」。
9 [清]弘曆,《御製詩二集》,卷1。
1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2005年,第16冊,頁584,乾隆十四年二月「如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