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48
  • 1048

米高·柯瓦盧畢亞斯

估價
1,600,000 - 2,2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Miguel Covarrubias
  • 每夜皆節慶
  • 款識
    COVARRUBIAS
  • 水粉、水彩紙本
  • 約一九三二年作
The painting was painted circa 1932

來源

新加坡,佳士得,2001年4月1日,拍品編號47
新加坡,私人收藏

展覽

紐約,瓦倫丁畫廊,一九三二年
墨西哥城,當代藝術文化中心〈米高·柯瓦盧畢亞斯回顧展- 四個目光〉一九八七年

出版

〈生活雜誌〉(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七日,3-13冊)46-51頁,載圖
〈米高·柯瓦盧畢亞斯回顧展- 四個目光〉(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一九八七年),116頁
〈藝術新聞〉(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三十冊)30頁
〈柯瓦盧畢亞斯〉阿德里安娜·威廉斯(奧斯丁,德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彩圖版
〈在峇里的柯瓦盧畢亞斯〉阿德里安娜·威廉斯與 Yu-Chee Chong(新加坡,Didier Millet 出版社,二〇〇五年),38及99頁,彩圖版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overall condition as viewed. There is evidence of very light wear to the edges of the paper due to abrasions with the frame. There is a very small, diagonal fold mark to the upper left corner of the work. There are two pinhole sized media accretions at sky and banner, but this is due to the artist's working method. Framed, under Plexiglas.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CONDITION OF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SALE PRINTED IN TH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那小島依然是一個奇妙的國度,我們可能已不再熟悉。生活、社會、藝術和信仰形成一個整體,密不可分,否則它將瓦解,那裡的心靈價值決定生活的方式。」1
- 米高·柯瓦盧畢亞斯

柯瓦盧畢亞斯的畫作《每夜皆節慶》意義重大,表現出峇里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靈性、匠藝、音樂和社會制度的共存性。米高·柯瓦盧畢亞斯是1930年代移居峇里的旅行畫家之一,被當地的神秘氣息深深吸引住,留了下來,視為自己的另一故鄉。他氣宇不凡,對表演藝術、人類學等多個範疇都有濃厚的興趣,醉心於當地人民多彩多姿的文化,其妻子是活潑的舞蹈家羅莎·洛蘭達,二人一同探索這片土地。雖然當時峇里已有不少外來畫家,威廉·傑拉德·賀夫卡、沃爾特·史畢斯和魯道夫·邦尼等人影響力頗大,但世人對峇里的了解,終究是依靠柯瓦盧畢亞斯的傑作。

柯瓦盧畢亞斯於1904年在墨西哥城出生,最初在政府的地政部門擔任繪圖師。1923年考取政府獎學金前往紐約進修,當時他僅受過極少的藝術教育,可謂全憑天賦得到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他在紐約得到藝術界名人弗蘭克·克勞德希爾德和卡爾·凡·維施坦的青睞,繪畫名人和顯赫人物的漫畫,作品常常登上《浮華世界》(或譯《名利場》)、《Vogue》和《紐約客》等刊物封面。

1930年,柯瓦盧畢亞斯與羅莎蜜月旅行至印尼,住在一個峇里家庭,他著迷於當地生活方式,把峇里人們神秘的習俗、生活、儀禮、慶典等詳細記錄並畫出來。羅莎則專於攝影,拍得的照片後來在柯瓦盧畢亞斯出版的《峇里島》一書中成為人類學記錄的輔佐資料,此書至今是該專業領域的經典之作。首次峇里之旅結束後他們踏上歸航,在航程中,柯瓦盧畢亞斯根據自己寫生的手稿,創作出水粉和油彩作品2。是次拍品便是其峇里之旅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很可能出自這次悠長歸途。

柯瓦盧畢亞斯於《每夜皆節慶》中在視覺上延長了構圖,左方是高聳入雲的多層佛塔,右方是一對峇里特有的善惡門,中央則有兩面白幡在晴空中飄揚。天空先是涼爽的青藍,越高顏色越為深湛,還有幾道淺柔的白雲。藝術家顯然對質感和形態的掌握純熟,運筆細膩。幡旗隨風起舞,輕盈翩躚,佛塔則穩健直挺。

此作與墨西哥藝術家迪亞哥·里維拉的細密壁畫《托托納卡文化儀禮與慶典》結構相似,里維拉是柯瓦盧畢亞斯的摯友,他的這幅壁畫前景佈局緊湊,後面景觀則開闊遼遠。柯瓦盧畢亞斯的構圖同樣張弛有度,廟宇組成三角結構,令圖左穩重有力,與右邊的空曠飄逸形成對比,像是把畫幅對角分開兩部分,在對比中形成整體的平衡。

熱愛藝術的作家 Yu-Chee Chong 曾指出:「從部分畫作中不難看出峇里人民對圖案的喜愛,《每夜皆節慶》中色彩鮮豔的巡遊隊伍與幾何形的屋頂和長竹竿白帆共置。」3歡快又整齊的巡遊隊伍由年輕的峇里女子組成,她們修長莊重的身姿與背後的寺廟交相呼應。

巡遊有條不紊,虔誠女子頭頂高聳的繁麗貢品,從大門徐徐步出,她們筆直的紗籠緊纏腰間,長至地面,遮蓋著雙腳,神聖莊嚴,若漂浮半空,不用邁步而自然前進。緩緩滑過的腳步道出峇里生活的雍容和泰與寧靜耐性,在這長長隊列中,純色的紗籠形成一列漸變的黃色、橘色和綠色,為畫面帶來暖光。

柯瓦盧畢亞斯的另一幅作品《好萊塢馬里布海灘》中眾人各異的面孔清晰可見,但《每夜皆節慶》中的虔誠村民們則被淡化了個人身份,幾乎不顯露表情,他們舉動一致,在隊伍中十分協調,集體意識強烈。他們的純潔天真讓藝術家痴迷,更曾說:「峇里是世間之最,無處可尋更美的人、更迷人的風景、更崇高的民族。」4

威廉·傑拉德·賀夫卡的作品《烏布宮殿》中的峇里少年呼之欲出,而柯瓦盧畢亞斯則刻意用輪廓顯著的原始畫法描繪人物,與當時墨西哥盛行的壁畫風格相似。他曾經是墨西哥革新藝術家的核心份子,1910年的改革徹底重塑國家的美術面貌,隨即,柯瓦盧畢亞斯加入到迪亞哥·里維拉、荷西·歐羅斯科、大衛·西凱羅斯等人之列。他和里維拉的作品都顯示出他們對固有習俗和文化傳統的讚許,這個題材也不斷激發他們譜出新穎的畫幅,並希望通過作品帶觀者深入了解神秘的異國文化。

柯瓦盧畢亞斯從峇里回到紐約後於1932年1月在瓦倫丁畫廊舉辦個展,包括了這幅作品。當時迪亞哥·里維拉在序言中寫道:「峇里可能是最未機械化,又最文明的一片沃土,令米高在此留戀數月,現在他歸來了,帶著來自更早期文明的迷人藝術品,這些藝術品也成為他個人創作的基礎,通過自己的美洲視角,把它們轉換為屬於他自己的嶄新美態。」5那次展覽對柯瓦盧畢亞斯而言非常重要,代表了他創作上的一次關鍵轉折,也見證他開始以峇里為主題的繪畫創作。

一年後,柯瓦盧畢亞斯獲得古根海姆獎金,回到峇里,並終於在1937年出版其開創性的民族學專著《峇里島》。作家賽珍珠對此書讚賞有嘉,「此書幾乎回答了所有關於峇里的問題…有些地方看起來,彷彿出自專業學者而不是藝術家之手。然後,作品背後的藝術性逐漸浮現,為我們展示學者眼中看不到的線條、顏色與光芒。」6 柯瓦盧畢亞斯在峇里的人類學研究富開創性,更激發起一系列的迴響,影響深遠,成為此領域全球矚目的焦點。後來,《生活雜誌》和《浮華世界》(或譯《名利場》)也記述了柯瓦盧畢亞斯在峇里的工作,更在紐約時裝界興起一股「峇里風尚」。

柯瓦盧畢亞斯個人魅力不凡,並且熱情洋溢,脾氣隨和,因此與異鄉民族相處融洽,並非一個局外者。此幅作品充滿他的幻想,突顯浪漫化的景象,無處不彰顯他對峇里人的摯誠愛戴。

1 〈在峇里的柯瓦盧畢亞斯〉阿德里安娜·威廉斯與 Yu-Chee Chong(新加坡,Didier Millet 出版社,二〇〇五年),41頁

2 〈柯瓦盧畢亞斯〉阿德里安娜·威廉斯著(奧斯丁,德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69頁

3 見1,59-61頁

4 見2,77頁

5 同2

6 見2,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