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40
  • 1040

尚揚

估價
4,000,000 - 6,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Shang Yang
  • 董其昌計劃-4(雙聯作)
  • 二〇〇七年作
  • 複合媒材畫布
款識
Shang 07
《董其昌計劃 - 4》尚揚,Shang Yang,2007(作品背面)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展覽

盧貝克,盧貝克美術館〈丹山碧水—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迴展〉二○○七年
普法爾茨,普法爾茨歷史博物館〈丹山碧水—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迴展〉二○○七年
北京,橋舍畫廊〈欲望的風景-尚揚師生藝術展〉二○○七年
石家莊,石家莊當代美術館〈欲望的風景-尚揚師生藝術展〉二○○七年
深圳,華美術館〈移花接木-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二○○八年
法蘭克福,Basis Space〈傳統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展〉二○○九年
山東省圖書館〈傳統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展〉二○○九年
北京,天安時間〈尚揚:董其昌計畫〉二○○九年,36至37頁
比德爾斯多夫,卡爾舒特藝術中心〈無形之形-2012中國文化年當代藝術展〉二○一二年
武漢,湖北美術館〈無形之形-中國當代藝術展.武漢站〉二○一三年
廣州,廣東美術館〈中國當代藝術展暨中國油畫百年回望〉二○一四年,40頁
武漢,湖北美術館〈中國當代藝術展暨中國油畫百年回望〉二○一四年
濟南,山東省美術館〈中國當代藝術展暨中國油畫百年回望〉二○一四年

出版

〈尚揚.大風景的喟歎〉(中國,成都,四川岀版集團丶四川美術出版社,二○○七年)264至265頁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集〉卷3(中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二○○九年)16至17頁
〈意象油畫研究〉王東聲著(中國,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二○一○年)
〈畫風 卷20〉(中國,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二○一一年)
〈尚揚〉(中國,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二○一二年)

Condition

The work is in overall good condition. No sign of restoration can be seen under UV examin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鼎革傳統的後現代強音
尚揚《董其昌計劃-4
「有學養、有當下的針對性、有視覺衝擊力,這是三個相悖的目標。我總想著如何在我的藝術把它們統合起來,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整體,一個獨立於我而存在的生命。」
尚揚


尚揚是當今中國畫壇名宿,論作品之高度、目光之前瞻、閱歷之豐富、拔才之慧眼,都是藝術史上不可迴避的人物。尚揚1965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1981年取得研究生資格後,擔任湖北美院教授、1989年成為湖北美院副院長(當時不設院長),不但一手栽培出曾梵志、石沖、石磊、方少華、魏光慶、馬六明等後進,更於1985年通過全國甄選,參加了浙江美術學院(前國立藝專)的「趙無極中國講習班」,在思潮澎湃的八○年代中國,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章;九○年代以後,藝術家執教於華南師範大學,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尚揚畢生雖與美院體制同行,藝術上卻迥異於主流學院派,作品富於革命性、顛覆性,其活躍領域,亦拓闊了中國現當代藝術在「北京-上海-杭州」軸心以外之維度。《董其昌計劃-4》(拍品編號1019)是尚揚踏入千禧年以後的宏大系列開篇,憑藉深厚學養以及前衛思想,將傳統繪畫從精神到表現層面脫胎換骨,成為切中時代脈搏的強音。


「反二十世紀」:劇變時代下的新座標


「董其昌計劃」是尚揚持續將近十年的作品系列,其以「董其昌」命名,旨在以這座古代士大夫以及文人繪畫的高峰為符號,象徵整個古代藝術傳統,施之以解剖﹑解構,復以現代眼光和時代需要,加之以重組和建構。這種富於後現代色彩的觀念,源自他九○年代給予自己的「反二十世紀」的定位。


在此之前,尚揚早已是名噪一時的寫實畫家:1963年,年僅21歲的藝術家完成巨作《當年長工》,旋即引起哄動,並參加了翌年的全國美展;1981年,另一巨作《黃河船夫》為湖北美院收藏;1984年,《爺爺的河》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不但為中國美術館收藏,這時期他作品上渾厚內斂的土黃色調,更被藝壇稱為「尚揚黃」;然而,時代的巨變,迫使他進入更深刻的反思,並省悟到自己乃至於整個民族,都在大變革之中迎來更大的問題。因此,尚揚邁向了截然不同的前衛風格,正如他自言:「我從九○年代初期開始,在作品中表達對人類與環境問題的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愈深刻的生存體驗中,我已無法拋開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我一直努力賦予這種思考以獨特的表達,因為這是我作為一個視覺藝術家存在的理由。」他的「大風景」系列、「診斷」系列,都顯示了他對於劇變的時代的敏感度,而「董其昌」系列更標誌著他更上層樓、吞吐古今的氣魄。「董其昌計劃」誕生於2003年非典型肺炎(又稱「沙士」)肆虐期間。在那人心浮動的歲月,藝術家把握時代特徵,以仿米元暉、仿董其昌的山水構圖,加入當年普羅大眾爭相流傳的防疫短訊,以狂禪式的並置,突顯眼前的荒誕、社會的虛無;隨著「非典」陰霾退去,藝術家在2007年的《董其昌計劃-4》中,將焦點從即時性危機,放大至影響更為深遠的慢性問題,同時挑戰整個古代文人畫的傳統。


「天人不合一」:現代中國的理想主義悖論


《董其昌計劃-4》以兩幅150號畫布合併而成,其宛如巨大的國畫橫軸,視覺效果蔚為震撼,對於觀眾視覺流動之引導,亦是從左至右推移。從左邊栩栩如真的山水,到中間牛山濯濯的禿峰,以至右上方飄浮空中的仙境,一步一步帶領觀眾進入藝術家的語境。中國傳統繪畫以山水為主,山水繪畫以「天人合一」、「心物結合」為哲學本體,然而尚揚在「董其昌計劃」所欲提出的主旨,卻正是中國自從步入二十世紀以來,為了開發而不知不覺得遠離了自古以來的理想追求。最左邊的高山流水,驟眼看來是真實的自然,仔細看來,卻畫上了人工規劃的虛線,打上了「遮蓋」、「空白」的印記,也就是說,過往人天和諧的象徵,已經準備遭逢工業時代的改造;至於改造的後果,則是左方水草豐美的山水,終將變成中間的禿峰。


《董其昌計劃4》正中的禿峰,隱隱呼應孟子在戰國時代的疾呼:「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薛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告子上》)人與自然唇齒相依,右方的仿古山水被置於半空,即在暗示若對自然過度開發,將危及人類自身,「天人合一」的理想,最終只是無根之談,中國真實的自然和理想中的自然觀,亦如本作一樣,貌似一體,實則分離,正如近現代思想家梁漱溟所指:「理想自理想。現實自現實,終古為一不落實底文化。」左聯上方那突兀而正在掉落文字的書本之上,正在暗示中華文明此一崇高理想,正在現代發展中悄然消逝。


最深入的了解,最徹底的破解


尚揚的藝術風格前衛,這種前衛來自於他數十年來對於古今中外藝術的深入鑽研。因此,在觀賞其作品的時候,乍看莫明其妙,熟視則驚嘆其步步精深:培養尚揚的藝術土壤,源自湖北﹑陜西和廣東,秦腔楚語的豪邁,粵廣之地的獷悍,使其目光手腕如重錘利斧,誕生一幅幅大開大闔的作品;尚揚繪畫風格粗獷,他甚至指出:「不粗糙不畫,非要畫得粗糙不可。那原因大概是因為我有很多時間關注岩畫,被岩畫的粗糙所感動。我對那種效果簡直痴迷,甚至認為,不粗糙就不能成為好畫。」他對於繪畫粗糙感的著迷,始於他少年開始研究的先民岩畫,及後擴展至歐洲、南美的洞窟壁畫,甚至緊貼最新的考古發現。先民繪畫的原始斑駁,在空間處理上的古拙樸素,深深影響著他對於繪畫質感和透視的處理;《董其昌計劃-4》右上方的山水線描,其看似塗鴉,實則來自董其昌的《集山樹石畫稿卷》,上面「點要開闊」、「似不要多」亦為董氏原文,突顯了今天的大自然寧靜不再;而畫面從左到右再回到左(左面的山-中間的山-右上的山-左面的書本)的視覺循環與時序推移,更閃現高更《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將往何處去?》的靈感。尚揚學識淵博,運用之際厚積薄發,其對於綜合媒材的運用,更顯後工業時代之特徵,《董其昌計劃-4》是東方的樂與怒,現代的黃鐘大呂,曾經代表藝術家個人以及中國參與多個國內外大展,誠為系列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