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18
  • 1018

趙無極

估價
10,000,000 - 18,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ao Wou-Ki (Zhao Wuji)
  • 歸航
  • 一九五三年作
  • 油畫畫布
款識
無極ZAO
retour de pêche XII 53,ZAO Wou-Ki(作品背面)

來源

帕蒂‧畢趣舊藏
格洛麗雅·畢趣·弗萊玲舊藏
現藏家於1984年獲贈自上述來源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overall very good condition. There are hairline cracks along the upper edge. There is no sign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examin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展開的世界 完美的旅程

趙無極1953歸航

對我們這些法國人來說,能看到這些年輕的外國藝術家湧向巴黎,像湧向世界首府,像湧向現代藝術的實驗室和殿堂,這不只令人欣慰,更令人振奮,而最美好的是,他們在接受法國影響之餘,仍然保留自己的面目,甚或更積極的成為祖國文化的繼承者。法國的經驗不但未使他們窒息,反而使他們更蓬勃茁壯,林風眠如此,趙無極也是如此。

──法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館長多里伐(B. Dorival)寫於1949年巴黎葛茲畫廊(Galerie Greuze)「趙無極個展」序言。

在那飛航還不發達的四零年代,船運是連接歐亞大陸的主要管道。1948年,趙無極搭上和其杭州藝專的老師林風眠1913年赴法時所乘坐的同一艘郵輪─安德樂朋號André Lebon,在歷經36天的海上航行,抵達馬賽,投入一個對他來說嶄新的西方藝術世界。巴黎的一切是如此新鮮,他像一只海綿,展開心胸接受西方的新事物,打開心眼觀察當地不同的藝術表現與風景。從1948至1953年,他畫了不少具象的風景與靜物繪畫,其中,「海與船」是一個特別的主題,間歇地出現、貫串藝術家這5年間的繪畫。事實上,該主題以數量上來說並不算多,不超過35件,且多數集中完成於1952至1953年。是次上拍,完成於1953年的《歸航》即為該主題特殊的精湛之作。

心之所歸

1951年之前,趙無極對於海景的描繪並不多,或起因於對於大海先天的恐懼。他曾說:「我對海沒有很大的興趣,甚至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覺得海是外國人侵略中國的同義詞,必須全力抵抗…。」然而1951年起,他的心境與思考有了很大的轉變,該年,他在一趟偶然的旅程中到瑞士參觀美術館,看到了克利(Paul Klee)充滿詩意、帶有隱喻性神秘符號的作品,給了他很大的震撼。克利把外在的物象轉變為符號,並帶有一種東方哲學式的思考,讓他明白繪畫並非僅止於具體客觀地描寫外在的世界,而是可以用自己的觀點,表達個人化的想像,他並領悟到,剛到法國時,他為避免在繪畫上讓大家覺得他是一個帶「東方情趣」的「中國畫家」,而刻意離棄中國傳統文化是不自然的,中國的美學與千年的文化是他的母體,也是他過去領受的養分,他開始正視它,並從中取得創新的能量。從這一點出發,趙無極的視界變得更加寬廣,自然多樣的景緻一一成為他創作的題材,他對海的恐懼也就此克服,他帶著開放的心觀察著海、繪畫著海,在其中表達個人獨特的觀點。《歸航》即完成於此背景之下。

線性的美學

我們必須爭脫傳統的束縛,同時不忘傳統仍有正面意義,因為中國繪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瑰寶之一,我們自己的傳統那麼豐富,那麼高強,中國繪畫是對空間、光線最恰當的經營。

──趙無極

在橫幅的《歸航》上,首先吸引觀者目光的是那佔據畫面三分之二的大海,遼闊的海洋中,數艘大小不一的船隻航行於上,天空夜幕低垂,在幽暗中透露著靛藍的光,光線粼粼地照耀在水面上,帶來躍動的韻律。而當中我們可見趙無極特意在海面用特殊的刮刷法,刻畫層層的水波紋路,這樣疏密有致的線紋很少如此大塊面地出現在趙無極的作品中,此更顯作品的特殊性。而其對於水的線性描繪,讓人聯想到趙無極特別喜愛的宋代繪畫名家─馬遠的《水圖》,馬遠的作品沒有多餘的色彩,僅以最簡單的綿延線條和淡色的墨將水的各種不同型態,如細浪翻捲如鱗、江河逆流細膩而傳神地表達。 趙無極將中國水墨以低限的墨所展現獨到的線條美學,以西方的油彩作出新的詮釋與轉化,替自己開創了新局,找到了真我。若把此與藝術家完成於1949年的《海灘》相較,觀者可感覺他宛如新生的創作表現與思考上的具體轉變。

而在主體船隻的描寫上,藝術家將原本複雜的結構拆解開來,後簡化之,僅以黑色的線條描寫大體的型態,以簡馭繁,其並不拘泥於寫實的描繪,甚至以三角形的色塊暗示船的存在,作品注入了更多個人對於結構、物件與物件間的空間關係的思考。如他在此採用的並非西方傳統美術對於立體感的形塑方式,我們甚至可以在船身的中間看到水的波紋,空間的虛實在此共存,並不顯突兀,顯示藝術家的功力。《歸航》一作體現了趙無極開展的視界,以及他重新與屬於自己的東方傳統美學和好後,所綻放的動人光彩。

此作最早為紐約知名藏家暨趙無極早期作品重要推手畢趣(Patti Birch)所收藏,而在1950年代中期,她將作品送給其一收藏家好友,作為結婚禮物,祝賀友人終於找到心靈伴侶,共同攜手展開人生下個階段的美滿旅程。 此增添了作品的歷史意義。而在過去逾五十年,作品經藏家完好保存,世代傳承,未曾現身市場,現今曝光,為藏家購藏珍品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