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14
  • 1014

王懷慶

估價
12,000,000 - 18,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Wang Huaiqing
  • 相對有聲
  • 一九九二年作
  • 油畫畫布
款識
王懷慶

來源

北京,誠軒拍賣,2011年5月22日,拍品編號858
現藏者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上海,上海美術館〈天工開物—王懷慶藝術展〉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三日至十二日,45及187頁

出版

〈王懷慶〉(中國,北京,王懷慶出版,二〇〇四年),47頁
〈王懷慶藝術展〉(台灣,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二〇〇八年),43頁
〈走出故園—王懷慶〉(西班牙,巴塞隆納,Ediciones Polígrafa出版,二〇一〇年),133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overall good condition. There are light craquelure and some slight paint losses across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Under UV light,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retouching.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華夏風華的錘鍊與再造

王懷慶《相對有聲》

在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發展史上,王懷慶可被視為一反叛傳統的創作者,如1980年他組織現當代油畫團體「同代人」,相對於文革時期強調對於領袖的歌頌與「紅、光、亮」的創作特質,他主張描繪身邊的平凡人物,「用畫筆抹去醜陋、荒謬和欺騙,而在畫布上保留美麗、溫暖和坦誠」,此也為該團體成立的宗旨。該年,其作品《伯樂》獲官方重量級的中國美術館收藏,這對藝術家來說,無疑是相當大的肯定。1982年,他更以《畫家的母親》代表中國參加法國巴黎春季沙龍,其天賦的才華,很早就被藝術世界所認同。

然而他並未固守成就,其創作在1980年代中期經歷了重要的轉折,開始從具象轉向半抽象與形式主義的探索。回憶1985年,他初訪江南紹興,水鄉裡黑瓦白牆、充滿歷史與生活氣息的老建築、布局巧設的樑柱結構,帶給他豐沛的靈感,使他開創了非同反響的「民居」系列力作。王懷慶將色彩縮減至黑、白、灰三個主色,將建築的造型由繁化簡,畫作所呈現濃烈的歷史與滄桑感,每每震撼人心。

回顧當時中國整體瀰漫著社會寫實與傷痕藝術的創作環境,其所選擇的創作途徑,無疑是別樹一幟的,此也奠定了他在中國藝術史中一個特出的位置。而在民居系列之後,他將觸角深探到宅院內的傢俱,把原本無生命之物,賦予新的靈魂,並加以現代化的詮釋,開展了「明式傢俱」系列作品。是次上拍,完成於1992年的《相對有聲》,即為當中的重要代表。

相對有聲 情意悠悠

「用一個人物來表現出生命的表情不算不尋常,但用一把椅子表達出生命的表情,需要從複雜微妙的文化中長時間提煉。」
王懷慶

把椅子做為畫中的主角,最早見於王懷慶作於1991年的《大明風度》,那是一把幾乎占據整張畫幅的墨黑扶手椅,雍容大度,若前朝帝王將相,令人嘆讚其擬人化的超卓。而在《相對有聲》,王懷慶把這樣擬人化的手法再往前推進一層。此時,畫中的主角由一變成雙。觀者可見兩把在明式家具中常見的官帽椅,它們以45度角兩兩相對,在灰白斑駁的背景中照望著彼此,彷彿訴說千年以來的衷情。此讓人聯想起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夜箏》中所描寫的:「紫袖紅絃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絃凝指咽聲停處,別有聲情一萬重。」

雖說相對有聲,然而此時無聲勝有聲,畫中的主角仿若看盡了人世迭宕,現下在靜謐中緩緩地回憶著天光。而當觀者面對此作時,宏大的歷史之潮,如海水向我們襲來,讓人不禁凝神想望地頓入沉澱的思緒裡。藝術家在此自覺地把木造的官帽椅選為素材,它們並不僅僅是構圖的元素,更含納深厚的東方美學,與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的回望與不捨。

如回顧中國傳統工藝表現,明清時期的匠師對傢具的造型十分考就,每一根直線和曲線,每一個由線構成的面,在穩重中有變化,嚴謹中帶靈活,展現含蓄的審美觀。如同美術史家黃苗子所言:「它善於把畸和正、簡和繁、動和靜、險和夷這些矛盾統一起來的,巧妙地發揮簡靜之美。」除此之外,明式傢具巧妙地利用榫卯來接合面與體,製作過程中不用任何一根螺釘,更是文人智慧的終極體現。而古老的智慧與簡靜、含蓄的美學觀,透過王懷慶的畫筆,有了自然的延續與新的生命。

虛實交錯納天地無窮

「花了很多年科班,可以把物件塑造得十分『立體』了,而今又花了不少力氣,再把物件畫『平』壓『扁』,目的只有一個:平面展開的東西,來得更強烈。 」

王懷慶

王懷慶透過《相對有聲》提出了一個對於空間的獨特詮釋。藝術家刻意將原本立體的椅子拍成平面,透過面與線來表現其存在感,又將部分的造形體面與背景的灰白、褐色的塊體交會,時而消融打散,時而提亮或突顯椅子既存的量感,在虛實交錯中,二維與三維不同的空間向度在此交錯匯聚、進退相應,又不顯突兀。

背景層次豐富的肌理,盡訴光陰的痕跡,其間褐色的渾厚塊體分布在畫面的四方,自成韻律。藝術家的下筆與鋪排帶有中國金石書法的磅礡與自信,他將結構與低限的色彩張力發揮到最極致,看似無心,實無處不見其巧思。如其師長吳冠中曾說:「西方的克萊恩(Franz Kline)、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等不少畫家均在揣摩,吸取我國書法的黑白構架,而王懷慶的構架不只是單一的形式規範,民族的魂魄啓示了他探索的方向。他竭力發揮『黑』之威懾力,強調黑與白的交織,推敲肌理的鋪墊,經營無聲有序的生存空間,以孕育童心。」此特點無一不見於《相對有聲》,作品無疑為一傳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