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06
  • 1006

吳冠中

估價
35,000,000 - 45,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吳冠中
  • 紅梅
  • 一九七三年作
  • 油畫畫布裱於木板
款識
荼 七三

來源

台北,傳家藝術精品拍賣,1997年6月15日,拍品編號76
現藏者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overall. There is no sign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light.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盛放生命的火樹銀花

吳冠中《紅梅》

「冠中教授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對生命、對生活的獨特理解,生命的激情在他的畫中如火如荼地燃燒著。在創作中,他緊緊抓住事物的本質,將強烈的形式用極精鍊的筆墨色彩表達了出來。他對形式美感的理解,是他內心世界的獨白。他在東方與西方的情感形式的對話與碰撞中不懈地探索,最終尋找到自己情感的語言,創了屬於自己的詩意家園。」

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

吳冠中的畢生創作,貫徹對於生命的真誠。傑出物理學家李政道與吳冠中一理一文,彼此卻高山流水、惺惺相惜。2003年,吳冠中出版畫集《生命的風景》,李氏特為作序,上段之節錄部份,可謂深得吳氏精髓,亦是《紅梅》(拍品編號1006)的最佳註腳,闡述藝術家透過觀賞自然而燃亮自我生命、乃至鼓舞觀眾生命的樂觀精神。

渾然忘我的創作豐收

《紅梅》誕生於1973年。此時,吳冠中剛剛從李村重返北京,大學均未開課,使他可以不受教務羈絆,出行至京郊寫生;由於藝術家在下半年受到國家委任,南下為《長江萬里圖》採風,故此他的留京時間,實際上只有短短數月,卻因為心無旁騖,創作出一系列京城、京郊傑作,本次上拍的《紅梅》與另一幅《荷花》(拍品編號1009),均完成於此一階段。2006年出版的《吳冠中》曾經詳細記錄他此時的經歷與心情:

「飢餓的眼,覓食於院內院外,棗樹,垂柳,木槿,向日葵,紫竹院的荷花,故宮的白皮松……均被捕捉入畫。又騎車去遠郊尋尋覓覓,有好景色就住幾天,畫架支在荒坡上,空山無人,心境寧靜,畫裡乾坤,忘卻人間煩惱,站定一畫八小時,不吃不喝,這旺盛的精力,這沉迷的幸福,太難得。」

明媚照人的京城春曉

《紅梅》反映了藝術家此時全然陶醉於創作之心境,其主色調是艷麗照人的滿目桃紅,畫面呈現一株盛開臘梅,主幹粗壯結實,枝椏鐵線金絲,傲骨錚錚的仰指天空;星星點點的梅英漫佈其間,密密麻麻如霰雪拂砌,遠觀有若燃燒正旺的一枚火炬,陣陣清香更引得蝴蝶迴旋飛舞,象徵冬去春來、萬象更新,不僅在視覺上賞心悅目,亦給予觀者內心莫大之鼓舞。

吳冠中用色一向謹慎克制,特別是七○年代的寫生作品,絕少使用大片紅色,這除了因為藝術家當年身處乾旱的北方,亦有避免作品甜俗之考慮。因此,《紅梅》運用大膽色調絕非偶然,而是饒具深意。梅花原產自中國,主要分佈於為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這種本來屬於南方的植物,二十世紀以後逐步引入北方,今日的北京中山公園、北京植物園、香山公園俱為賞梅要點。梅花開放於冬去春來之際,由於南北中國氣候殊異,其花季在嶺南一般是12月至1月,在江南是2月至3 月,在北京則為3至4 月。梅花是南枝北植,吳冠中亦是南人北居,其於1973年初從李村返京,正值際遇上之否極泰來,適逢北京城裡寒梅怒放,預示著百花春曉,其欲透過《紅梅》傳遞愉悅情感的用意,亦不言而喻。

汲古潤今,冶煉骨法佈局

吳冠中的繪畫源自寫生,寫生源自觀察現實,但在創作和表現物象的方法上,藝術家卻不拘一格,正如他自謂:「不擇手段,即擇一切手段。」無論是具象、抽象抑或變形,甚至變換媒材,唯能表現心中之美是尚。《紅梅》的描繪對象,是現實所見的京郊梅花,而見諸畫面上之造形,卻參考了中國古畫之構圖。若與明代王謙《卓冠群芳圖》比較,即可見本作主幹從畫面右下方進入,及至中間屈折而上,實取法於國畫範式;藝術家在此基礎上再施損益,強化主幹之寛粗,提升枝椏之密度,塑造野生梅樹之獷悍壯健,反映其出自天然,未經人工刪斫之本質。

吳冠中淵博的傳統基礎,得益自藝專時期曾經從師潘天壽,大量臨摹國畫及研習國畫理論,此一早植之種子,在其七○年代之油畫仍然獲得反映。除了梅樹的主幹造形,其枝椏纖韌遒勁的效果,亦參考了國畫的鐵線描;然而《紅梅》較大的枝椏,並不像水墨畫般憑腕力一揮而就,而是以細緻、短促的橫塗連接成枝,這除了是其個人風格使然,亦因為油彩黏性較強,需要調整畫法以達到最理想之效果,可見藝術家之深思熟慮。

取精用宏,點染抽象之美

除了國畫根基,《紅梅》的重點更在其抽象之美。若將樹枝樹幹去除,本作所剩下的將是大片鮮艷的紅綠彩點、最上方的淺藍色塊,以及下方的橄欖綠色肌理。這些彩點、色塊和肌理,都屬於畫面最基本的「點」、「面」結構,特別是象徵梅花的大片彩點,就其獨立而言,已經接近抽象表現主義,保留著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的力量、速度和情感。其之所以能讓觀眾聯想到天空、山坡和花葉,全因為畫面以樹枝樹幹作為具象元素,將抽象部份引回現實。若以本作印證吳冠中的「風箏不斷線」理論,則本作之彩點、色塊是風箏,而樹枝、樹幹是線,讓觀眾能夠將藝術家滿溢心中的喜悅和滿足,直觀地與風景結合,從而理解畫面的抽象元素。

吳冠中曾言:「一切藝術都崇尚音樂。」若以音樂為喻,1972年完成之《李村樹(二)》上面的點點紅花,有如一首清秀可人的輕彈淺唱,而1973年誕生之《紅梅》之嫣紅怒放,則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之交響合奏。吳冠中對於抽象美的認識,最早可追溯至三○年代於杭州藝專吳大羽門下,以及留學巴黎時期親炙現代藝術。儘管回歸中國以後,抽象藝術在頗長時間之內成為禁區,吳冠中對於抽象美之思考與推廣卻不遺餘力,其於1980年曾經發表文章《關於抽象美》,進一步將現代西方抽象主義與中國藝術傳統之抽象元素條分縷析,旨在從理論基礎上溝通兩者、收窄鴻溝;至於創作方面,《紅梅》則可謂更早以作品示範如何中國現代藝術表現抽象之美。

寒鋒傲骨,展現嶄新氣象

縱觀吳冠中的風景作品,其主題往往意有所指,如山嶽寄託頂天立地之氣概、荷花自況潔淨狂狷之風骨、竹林感懷師恩節操等;而作為大自然不可或缺之部份,「樹」更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吳冠中善於運用樹的形象,其風景作品由於罕有動物或人物,因此樹的造型往往成為動感之來源,讓畫面顯得生機勃勃;除了作為畫面結構之部份,藝術家更喜愛創作單棵大樹之特寫,無論在中國抑或外國,無論是荒郊古木、京城老松還是巴黎梧桐,其均喜歡洞察和表現樹木造型的千姿百態,當中所寄寓之懷抱,有類於常玉透過瓶花所傾注的孤芳自賞之情。《紅梅》採用特寫式構圖,將樹木置中並加以放大,強調其紮根沉厚、拔地而起、欣欣向榮之特質,反映著藝術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