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04
  • 1004

吳冠中

估價
2,000,000 - 3,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吳冠中
  • 李村樹(二)
  • 一九七二年作
  • 油畫紙板
款識
荼 七二, 荼
吳冠中,一九七二,李村(作品背面)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吳冠中〉吳可雨編(中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六年),68頁
〈吳冠中全集2〉水天中、汪華編(中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二〇〇七年),183頁
〈世界藝術大師─吳冠中〉吳可雨編(中國,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二〇〇八年),15頁
〈世界名畫家─吳冠中〉吳可雨編(中國,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二〇〇八年),78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overall in very good condition. There is no sign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examin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一九七二.從李村出發

吳冠中《李村樹(二)》

「我們所住的河北獲鹿縣李村,泥房小屋,卻遍植石榴,五月榴花紅似火,像是鄉村的喜慶節日。我畫過房東家和非房東家的榴花,似乎都屬於自己家的榴花,那段生命中唯一的紅花。」

吳冠中《石榴》

1972年,是吳冠中生命中極為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以前,藝術家一直在學院漫溯, 1942年畢業於杭州藝專、1947年以全國第一名的公費生身份留學巴黎高等美術學校、1950年返國定居北京,先後在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然而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卻成為他命運的轉捩點。這年2月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全面否定中國現代藝術,吳冠中開始被禁止繪畫、撰文和教學,甚至要趕在紅衛兵抄家以前,自毁人體油畫、素描及所有在巴黎所畫的作品。此後,他不但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接受批判,更自1970年起隨學院師生下放,到河北李村解放軍駐地接受「再教育」,成為其事業和健康之重大考驗,亦是對他前半生的全盤否定。但憑藉頑強的意志,吳冠中始終堅持下去,直至1972年,相關禁令終於稍為放寛,藝術家積貯已久的熱情如泉迸發,並以《李村樹(二)》(拍品編號1004)為起點,誕生連串傑作,開創了他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高峰。

最苦與最樂的印記

《李村樹(二)》具有不可複製的時代意義。在《望盡天涯路》裡,吳冠中如此記載著1972年的創作環境:

「在部隊勞動鍛鍊的末期,有一些星期日允許我們搞點業務,可以畫畫了。托人捎來了顏料和畫筆,但缺畫布。在村子裡的小商店,我買到了農村地頭用的輕便小黑板,是硬紙壓成的,很輕,在上面刷一層膠,就替代了畫布。老鄉家的糞筐,那高高的背把正好作畫架,筐裡盛顏料雜物,背著到地裡寫生,倒也方便。同學們笑我是『糞筐畫家』,但仿效的人多了,形成了『糞筐畫派』。星期日一天作畫,全靠前六天的構思。六天之中,全靠晚飯後那半個多小時的自由活動。」

在動輒得咎的年代裡,吳冠中以上述「六天構思,一天創作」的特殊規律恢復創作,其勇氣燃亮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許多師生的熱情,包括袁運甫、王懷慶、黃冠餘等,一同克服匱乏的物質條件,寫下中國現代藝術艱苦卓絕、卻光彩照人的一章。《李村樹(二)》的畫板背後,依然可見「東城區建國門人民公社 文化用品」的字樣,其本身即是歷史見證,明確反映了藝術家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的繪畫材料來源,具有可貴的文獻價值;而本作所呈現的勃勃生機,更是藝術家在鄉村體會所得,寄寓自己對於生命的樂觀企盼。

寫意亦寫實的榴花

吳冠中在文革時期所身處的李村,並不以風景聞名,然而藝術家卻在此覺悟到「於無聲處聽驚雷」的精粹,透過從剪裁重組現實的生活體驗,組構作品的藝術美感。《李村樹(二)》所呈現的一株翠綠茂密、繁花盛開的大樹,實為當時在李村鄰居門前盛開的石榴樹,那朵朵艷紅的鮮花,即為石榴花。吳冠中在2006年追憶往昔,曾經留下如此敍述:「其實這石榴有家有底,深根紮在河北李村,是我們文革時的勞改點,日日荷鋤下河灘勞動。五月榴花紅勝火,結石榴幾多,未曾數。」可見石榴樹一直勾起他對李村的記憶。

《李村樹(二)》充份發揮了油彩的厚重和凝固等性,透過率性的堆疊、厚塗,營造出石榴樹龐雜的肌理,其雕塑感之強烈,讓觀眾彷彿正在凝視一堵以碧翠鏤刻的浮雕;點點盛開的花蕾以抽象化處理,取其奪目色彩而捨其形態,那大大小小的紅點散落畫面各處,看似漫不經意,實則具有大小、輕重、遠近和量感,在抽象和具象、寫意和寫實之間妙取平衡,有如一粒粒落在綠色曲譜上的音符,奏出純樸真摯的民謠。

吳冠中深得現代藝術精粹,本作以大紅、大綠雙色主導畫面,除了符合中國傳統喜慶的審美習慣,更應用了現代「色環理論」,透過色環上互相對比的紅、綠色彩,增強彼此的表現效果;至於背景上的民居,則為李村的典型平房,代表藝術家當時寓居的房東家。透過移花接木的技巧,藝術家將自己對於李村苦中帶甜的記憶象徵,濃縮、結合到個人經歷之上,以紀念這片刻骨銘心之地。

見畫如見人的意境

《李村樹(二)》上的點點紅彩,不但是花、是果,是苦、是甜,更是歲月沖洗與磨練的斑痕。在那對於文藝工作者殊為艱鉅的日子裡,吳冠中依然選擇以最積極的態度生存和創作,當他在發掘身邊的美的時刻,同時亦彰顯了自己的善之光華。在日後的文章著述裡,吳冠中一直不諱言此段甚為顛簸的日子,反而多次感激時代給予他的考驗,使他於生命的危難當中,更加堅定了自己對於藝術的執著,由此覺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創作之路。正因為這份坦蕩,使得無論當時抑或後世的觀眾,均能從他的作品裡看到藝術家之傲岸風骨,民族的堅穩脊樑。時至今日,李村的老舊民房雖早不復存,而《李村樹(二)》則成為了此段歷史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