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7
  • 17

費爾南·雷捷

估價
6,000,000 - 9,000,000 GBP
招標截止

描述

  • 費爾南·雷捷
  • 《拖船甲板》
  • 款識:畫家簽名 F. Léger、題款 Le Pont du remorqueur, état définitif 並紀年19(背面)
  • 油彩畫布
  • 65 x 92 公分
  • 25 5/8 x 36 1/4 英寸

來源

現代奮力畫廊(里昂斯·羅森伯格),巴黎
庫勒·穆勒收藏
私人收藏,荷蘭
私人收藏,瑞士

出版

泰里亞,《藝術圈》,1928年,第28頁載圖
《藝術筆記》,1933年,載圖(題目為《啟航》)
讓·卡素與讓·雷邁里,《費爾南·雷捷:素描與水粉作品》,巴黎,1972,品號 T10,第56頁載圖(題目為《船隻甲板》)
喬治·寶吉耶,《費爾南·雷捷油畫作品專題目錄,1903-1919年》,巴黎,1990年,品號178,第316頁載彩圖(題目為《船隻甲板》,尺寸有誤)

Condition

The canvas is unlined. There are some small spots of retouching in the top left corner and two lower corners, and another small spot of retouching at the centre of the lower framing edge, visible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Apart from one tiny spot of paint loss in the green pigment in the upper right,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Colours: Overall fairly accurate in the printed catalogue illustration, although slightly fresher in the original.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拖船甲板》展現出雷捷豐富多彩的抽象風格,他在此畫題款 etat définitif(最終狀態),證明這是同時期不少有關橋樑和船隻的畫幅中極為精湛的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社會正在迅速地工業化,此畫尤其彰顯技術的進步。雷捷創作此畫時,歐洲飽受戰火摧殘,主流思想強調國家的重建。此作呈現的拖船是藝術家一直很感興趣的題材,從1919年(圖1)和1920年(圖2)的早期實驗性創作到1923年精煉純然的大型鉅作(圖3)可見一斑。維爾納·施瑪藍巴赫曾寫道:「船夫們穿過法國各地的運河川流,他們的世界擁抱大自然、科技和人類,有著屬於自己的詩歌」(維爾納·施瑪藍巴赫,《雷捷》,倫敦,1991年,第88頁)。這些畫的共通之處在於雷捷以立體主義作出的探究,無論是內在或外在,機械或自然,前所未有。

此畫調子明亮,主要運用三原色,延續了雷捷直到戰爭時期的「對比造形」系列風格。當中的美學觀比其戰前時期作品為之具象,他目睹身邊熟悉的世界被殘暴的戰爭無情蹂躪,覺得抽象不再是恰當的表達手法。他於1918年初退伍,「三年沒有碰過畫筆」(錄於克里斯托弗·格林,《雷捷與前衛藝術》,紐約,1976年,第96頁),現終於可以重返整日作畫的生活,他在戰場前線領略到冷血機械式的屠殺,讓他在畫風和創作主題方面都有所改變。他去信經紀人里昂斯·羅森伯格,寫道:「獲得自由後,我馬上有感自己從艱難年代獲益不淺,決定專心研究純粹、不經干涉的自然顏色,並且採用大尺寸畫幅,不再讓步。戰爭造就了今天的我,我不怕承認。」(錄於《費爾南·雷捷,1911-1924年:現代生活的韻律》(展覽圖錄),沃爾夫斯堡美術館,巴塞爾美術館,1994年,第68頁)

此作固然不是一幅寫實的圖畫,但它充滿動感和船舶的機械元素。多年後,雷捷對他藝術重心的轉變作出解釋:「那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我甩進一個完全陌生的現實世界,我突然發現自己和所有法國人都站在了一起,我加入了挖道工兵,身邊新的戰友是礦工、勞工、木匠和鐵匠,我開始真正認識法國的人民,同時也見識了光天化日下75毫米坦克炮開火的情形,加上白色金屬上反射的光芒,讓我震驚,足以忘記1912-13年間的抽象藝術。(雷捷,錄於《藝術》,巴黎,1949年)

《拖船甲板》屬戰後時期系列重要作品之一,同系列作品包括《鐵餅》(圖4)和《城市》(圖5)。它們繼承了「綜合立體主義」的構圖風格,加入多元的動感和能量,與當時意大利的未來主義藝術有同工之妙。雷捷在這些充滿活力的畫面上展現出他對大型尺寸畫幅的純熟掌握,在表現「對比造形」系列的抽象理念和彰顯現代城市面貌中取得平衡。彼得·德·弗蘭西亞曾說「拖船」系列作品「在結構和視覺凝聚性上都不無對舞台的借鑒。」(彼得·德·弗蘭西亞,《費爾南·雷捷》,倫敦與紐海文,1983年,第174頁)。雷捷畫這些作品時也見證了新型社會的大規模工業建設。

此作構圖融入許多抽象造形,有垂直、水平或傾斜的顏色長條,也有圓形和不規則形狀,都是與現代化城市建築息息相關的元素,呈現出一種代表著戰後巴黎的鮮明風格。約翰·戈爾丁曾對其這段時間的作品作出深刻精準的描述:「現在他已爐火純青,令綜合立體主義的構圖更具建築性,以未來主義的視角為所有實在的物體加上具體造形… 通過綜合立體主義,雷捷發展出自己的構圖方式,畫面以高純度顏色面組成,多是垂直正立,形成機械管狀造形,就像大型金屬桿,經常出現在畫中,但畫面的處理依然以平面化為主。顏色塊面間互相接觸推移,向畫面邊緣伸展,同時又有另一股對立力量把它們穩定凝聚住,形成構圖中絢麗的韻律。鮮明原色在畫面各方相呼應,張力繃緊,造形活躍,有時向前靠攏,讓觀者進入畫中節奏,感受跳動的活力。有些地方演變為空間的單元,我們從中窺見城市人民的生活,也有地方以字母分割開,像是巨型廣告牌的一部分,嚴肅乏味的圖像在層層對比旋繞的顏色中得到紓解。這是第一個機器年代最宏偉傲然的史詩。」(約翰·戈爾丁,〈雷捷與現代生活英雄主義〉,《雷捷與純粹主義巴黎》(展覽圖錄),泰特美術館,倫敦,1970-71年,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