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0
朱德群
描述
- Chu Teh-Chun
- No. 20
- 一九五九年作
- 油畫畫布
朱德群,CHU TEH-CHUN
CHU TEH-CHUN,1959,朱德群,《No. 20》(作品背面)
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朱德群《No. 20》
華人現代藝術大師朱德群早年畢業於杭州藝專,後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油畫系;因自小即被培養出深刻中華文化底蘊,無論是中國傳統書畫或西方的寫實繪畫技巧皆可精準掌握。然而,於1955年抵達巴黎之後,朱德群被當時二戰後歐洲藝壇掀起的一股「抒情抽象」(Lyrical Abstraction)浪潮打動,特別是參觀了俄裔法國藝術家史塔耶爾(Nicolas de Staël )的展覽後,立志要將自己從傳統西方寫實繪畫形象的桎梏中徹底解放,不再受形體侷限,他要於畫布上盡情抒發情感,以尋得心靈和態度的自由。
1958年,朱德群抵達巴黎後的第一個個展,於當時享有盛名的歐巴威畫廊(Galerie du Haut-Pavé)舉辦,因藝術家獨特清新的風格亦受到其它畫廊的青睞,緊接著該年又和在業界舉足輕重的勒讓德爾畫廊(Galerie Henriette Legendre)簽下長達六年的經紀約。勒讓德爾畫廊的合約讓初抵巴黎的朱德群得以擺脫經濟上的後顧之憂,放手專心創作。其後,他又更受邀參加該畫廊策劃的「巴黎畫派展」,正式於世界藝術之都巴黎站穩腳步,進而從一位東方的外來者成功擠身至巴黎抒情畫派的行列。創作於1959年之《No. 20》(拍品編號1010),畫中充滿詩意的抽象構圖及濃厚的中國書法筆韻,清楚標誌了畫家創作生命的重要轉折期,並奠定朱德群將來超過半世紀橫跨東西之重要藝術史地位。
因從小生長於具有深厚文化涵養之醫生世家,朱德群深諳中國傳統筆墨之法,並將「墨分五色」、「筆走八法」等中國畫的基本論述,還有其從幼時即日日鍛鍊的草書筆法,盡於此次上拍的《No. 20》中展露無遺。在眾多中國古代藝術大師中,朱德群尤推崇宋代范寬。即使畫家本人未明示畫中含意,觀者只要細看欣賞,卻可於《No. 20》中縱橫交錯的油彩線條,聯想到一幅氣勢威武壯麗的宋代山水立軸。
作品中,藝術家以筆力鼎健的技巧,恣肆揮灑出大大小小的厚塗墨韻塊面,此可看作崎嶇聳峭的山峰和奇石嶙峋;而隱藏於簡約墨黑色塊的後方,寥寥幾筆卻又畫龍點睛的淺水藍色調,又可聯想到險峻山巒中一瀉千里的飛瀑流水。散布於畫布上由黑色筆刷勾勒出的縱橫交錯、蜿蜒曲折的細筆線條,時而含蓄細膩,時而如行雲狂草,觀者又可想作是重叢交疊的密林小徑。對比畫面主體的氣魄雄偉,恰恰呼應了朱德群之好友,亦是現代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形容朱德群的畫路:「大弦嘈嘈似急雨,小弦切切似私语」。畫布上雄渾厚塗和精簡細描之筆觸交錯產生的節奏感,飄逸飛縱、體態絕出,更讓構圖空間張力十足,賦予此作有如音符跳躍般高低起伏的旋律和動感。
1950年代的歐洲正進入二次戰後的復甦期,東方書法的博大精深及作為一種變化無窮的藝術表現媒材曾於當時震撼了西方藝壇;例如德裔法籍的漢斯‧哈同(Hans Hartung)、皮耶‧蘇拉吉(Pierre Soulages)和美國的法蘭茲‧克萊茵(Franz Kline)等人的作品就深受中國書法的影響,也進而成為同代抽象藝術的佼佼者。當我們觀賞皮耶‧蘇拉吉的作品《畫作 ─ 1959年11月21日》(Peinture, 21 Novembre 1959)中大膽的深色調和粗獷的筆觸,不免可感受到蘇拉吉和朱德群兩位畫家在藝術追求上的相似之處。然而,深諳中國書法的朱德群,於《No. 20》中運用自如的草書線條神采流暢;時而豪邁奔放,時而精細飄逸,這種由小到大勤練中國書法而達到收放自如的力道,是西方藝術家難望其項背的,這也是為何朱德群的作品能在西方眾多藝術體系中自成一家的最大因素之一。
1999年,在法蘭西院士的就職典禮上,朱德群曾總結過自己的藝術理想:「我在大自然聆聽宇宙、聆聽人、聆聽東方、聆聽西方,得到我唯一的靈感來源,賦予詩情和詩意。創作是純粹的自發的,像中國道家所說的在自然無為地『吐胸中之逸氣』。」也正因為不著墨過多自己畫中的境象,賴以平素自身的修養和學術的累積,畫家將自己的心境躍然於畫布之上,「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故創造出情景絕妙融和,成功將森羅萬象的美麗大自然山水,盡顯於咫尺方寸的畫布,令觀者回味無窮;更進一步將中國的筆墨成功和西方媒材結合,給予其不可磨滅的時代性和世界性語言。
《No. 20》於畫家完成後收藏於歐洲超過半個世紀。是次蘇富比香港拍賣,提供藏家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購藏中國抽象藝術大師朱德群遺留給世人之罕見珍稀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