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7
  • 107

吳冠中

估價
6,000,000 - 8,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吳冠中
  • 高原人家
  • 油畫木板
    一九八一年作
款識
荼,八一
吳冠中,《高原人家》,一九八一年(作品背面)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彩虹人生.吳冠中畫傳〉吳冠中、翟墨著(中國,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九年),52頁
〈生命的風景 ─ 吳冠中藝術專集.卷二〉(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二○○三年),8至9頁
〈吳冠中全集3〉水天中、汪華編(中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二○○七年),186頁
〈吳冠中畫集.下卷〉(中國,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二○○八年),328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There is slight yellowing casted on the painting, due to the natural aging process of the paint.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light.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吳冠中─新疆採風傑作《高原人家》

八○年代,年逾六旬的吳冠中依然精力旺盛,無論創作與著述俱成果豐碩。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藝術界的創作空氣漸趨自由。1981年,藝術家在《美術》雜誌發表文章《內容決定形式?》,引發一場重要辯論,催生日後的「85新潮」;而他本人在美院執教之餘,繼續堅持遠行寫生,從各地蒐集素材、攫取靈感,而《高原人家》即誕生於吳冠中該年新疆採風之旅,以優秀作品示範自己倡導的現代主義藝術。

盛年加鞭,開鑿西域之美

吳冠中的繪畫歷程,與他的畢生旅行實屬一體兩面。在漫長的寫生經驗之中,他得出「採形」的結論:「詩歌、音樂都經常要採風,我們要採形。我說採形,不同於物象資料的紀錄……我的意思是要採組成形式美的點、線、面、色等等的構成體或其條件。」(《內容決定形式?》)新疆古稱「西域」,位處中國西北邊陲,無論自然環境抑或人文風俗,俱與中原大異。公元前二世紀,張騫首次打通中原與西域之交流,史稱「鑿空」,奠定中華文化之重要一元;1981年,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新疆開班,教授們輪流西行教學,吳冠中於是在本年夏秋之際,乘工作之便到吐魯番的高昌和交河古城遊歷寫生,有如二十世紀的張騫,以現代美術觀念,再一次開墾、汲取西域之美。

此番旅程殊為艱鉅。吳冠中在回憶時曾提及當地「氣溫四十幾度,火焰山腳下甚至達六十來度,雞蛋暴曬便熟」、「旅遊轉一圈無妨,我要留在裡面構圖、寫生,東跑西奔,汗流浹背……實在受不了暑之酷,便不得不回到宿處繼續憑印象和想象加工。」(《高昌遺址,交河故城》)面對極端的氣候,藝術家不但沒有絲毫退縮,反而激起了創作熱情。承接七○年代的油畫巔峰,吳冠中此時開始以油畫、水墨交替創作,而此次旅行的重大收穫,即是完成一系列新疆主題的作品,包括膾炙人口的彩墨《高昌遺址》、《交河故城》,以及油畫《阿爾泰山村》、《白樺林》,而《高原人家》更先以彩墨速寫,後以油畫定稿,足見藝術家繪畫本作時之用心。

現代美學,再鑄大漠風情

美術史專家尚輝曾經提到吳冠中作品「沒有當時畫壇流行的那些所謂主題,而且開始隱現出他對於隱藏於風景裡的些線面關係的分解與重構。他具有立體主義觀念,但不同於立體主義對於對象的完全拆分,而是在保留對象視覺經驗的同時,尋找理想化的點、線、面重構,以優雅而審美的規則來統領畫面。」(《國風─中國油畫語言歷史演進的深化與再造》)恰恰道出了《高原人家》的藝術特徵。本作採取中景構圖,呈現大漠之中一處人家,從遠景飄渺高聳的雪山推測,該處位應於阿爾泰山附近。經過藝術家的提煉,本來單調乏味、層次莫辨的高原土地,成為了柔潤悅目的琥珀色調,並延伸為濃淡深淺不同色階。為了突出的土垣泥壁之斑駁,藝術家將其整體分割成一個個小正方形和長方形,利用扁畫筆塗上不同色階之棕色,並刻意殘留肌理,使這些小方塊有如音符一般,在畫面產生跳躍的音樂感;而對於房子上的大樹,藝術家也採取相似做法,以油彩肌理之不規則堆疊,建立起茂密、健壯的形象。

《高原人家》並不追隨當時畫壇所鼓吹的宏大主題,而堅持在尋常景觀發掘美感,吳冠中稱之為「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無題》詩):主題和內容愈尋常,愈能考驗藝術家發掘「美」的能力。這種想法不僅成為吳冠中的藝術特徵,更成為稍後「85新潮」反對說教之主張樹立楷模。

融納中西,開創自家法度

吳冠中獨樹一幟的藝術語言,是以個性不斷吸納、消化中西藝術而成之精華。在巴黎留學時期,藝術家推崇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的城市風景,認為他善於發掘尋常陌巷的悠悠情調,對於他利用單一色彩的階段變化,造成建築物歲月質感的技巧,曾經用功鑽研,為日後創作江南及農村題材奠定基礎;隨著修為愈臻成熟,吳冠中更嘗試以中西之道互相闡發,譬如西方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色彩哲學,他即認為其富於厚重的「金石味」,更稱之為「洋斧劈」,並在自己的作品上反覆應用,使得在繪畫工具上迥異的中西藝術,在技巧上亦有相通對話之處。這種中西藝術在營造畫面層次的共通性,即在《高原人家》的用色上呈現出來。

除了畫面肌理,吳冠中當時更致力提倡藝術創作應著重作品之形式,指出「我們(藝術家)的思想、內容、意境是結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之中的,是隨著形式的誕生而誕生的,也隨著形式的破壞而消失,那不同於為之作注腳的文字的內容。」他的風景作品源自寫生,但寫生的作用不在摹擬客觀物象,而是捕捉物象之美,藝術家更毫不諱言自己經常使用「移山倒海」、「移花接木」的方法構建形象,甚至認為一時因錯覺而產生之感觸,更勝深入透徹的觀察。在《高原人家》,吳冠中發揮主觀創造力,在大樹的形象上汲取了宋代典型的蟹爪形樹枝,看起來仿如觸手,踽踽欲動,而村落門外的羊群,亦很可能是寫生過程中的觀察所得,而安排到前景之上;門中的兩人,更是藝術家經典特徵,以高亮度、小面積的點彩,為作品畫龍點睛,成為畫面亮點,使得畫面儘管如實反映了大漠人跡罕至的現實,卻依然生氣盎然,在吳冠中的油彩作品中,蔚為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