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趙無極
描述
- Zao Wou-Ki (Zhao Wuji)
- 夜之森林
- 畫框 一九五五年作
- 油彩畫布
無極ZAO,55
畫背貼有威奇塔州立大學標籤
來源
堪薩斯,威奇塔州立大學烏利希美術館藏品
堪薩斯,Bunte Auction Services,2003年9月21日,拍品編號1289
亞洲私人收藏
註:此作將收錄於由梵思娃‧馬凱及楊‧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提供/ 趙無極基金會)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各時期創作精萃 風華鉅獻
是次北京蘇富比春拍,很榮幸地徵集到一系列中國現代藝術大師趙無極自一九五O至一九九五年各時期的創作精萃。登場的五件油畫與兩幅水彩作品,來源有序,出自亞洲重量級收藏家之手,充分體現藝術家階段性動人的藝術表現,及其匯融中西、別出一幟的創造性美學成就。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完成於一九五五年的《夜之森林》(拍品編號4)。此作為趙無極創作成熟之巔-甲骨文時期的經典代表,早年為美國堪薩斯威奇塔州立大學之「烏利希美術館」(The Ulrich Museum of Art,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Kansas)所珍藏,後輾轉由現藏家所收納,過去逾六十年來,作品經完好保存,現於市場現身,難能可貴。
無窮之境 秘意盎然
《夜之森林》內蘊豐富。在那靛藍的畫布中,一股神祕的光暈由上往下溫柔地浸染,若月兒散發的生命之光,燃亮了夜晚幽邈的森林。其間,一個個由黝黑線條所形構之古老中國文字符號,若幻化為精靈,在林間躍動、奔跑,他們若互相交耳傾訴細語,或拉著彼此一同嬉戲、探險……為此作注入了無窮的生命之氣。如同法國文學家多米尼克∙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所言:「趙無極的畫中活著符號。他把它們從表殼與血肉剝離出來……。在這裡,符號是流露著世界深遠的根之痕跡和烙印,傳遞著一種對世界的理解。在中國,符號是創作者留下的足跡,是通向宇宙的道路。」當中豐沛的符號與畫境,勾起讀畫者的無窮想像。中心對比、畫龍點睛之紅彩,若營火閃現,為作品再添秘意。透過此作,我們所感知的是藝術家豐厚的想像之境,及其心眼下敞開的宇宙。
趙無極甲骨文時期的精品不僅廣為國際重要美術館收藏,如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即藏有其《北風》,加拿大魁北克國立美術館藏有其《紀念屈原之死》…… ,在市場上更為藏家追捧,如另一件完成於一九五八年的甲骨文臻品《抽象》,二O一三年即在現場藏家的激烈競逐下於北京蘇富比以8968萬人民幣高價拍出,締造了藝術家迄今拍賣最高成交紀錄。是次《夜之森林》釋出,必將再次引起市場喧騰。
馬蒂斯舊藏現身
趙無極在一九五八年赴法後,成功打入當地的社交圈,陸續結識一群藝術家好友,如詩人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傑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米羅(Joan Miró)、畢卡索(Pablo Picasso)均為其終生友人。而在一九六O至一九八O年代其名聲與成就達如日中天,廣為海內外重量級畫廊與美術館邀展。當中包括紐約知名的皮耶.馬蒂斯畫廊(Pierre Matisse Gallery)。該畫廊主持人為知名藝術家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之子皮耶.馬蒂斯,後者自小展露對藝術市場極高的興趣與熱情,並以精銳眼光著稱,一九三一年他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上的富勒大樓(Fuller Building)開設了屬於自己的畫廊,開始打造其傲人的藝術事業。截至一九八九過世之前,他叱詫風雲地在畫廊內舉辦最前衛的現代藝術展覽,合作對象均為西方一線的著名藝術家如夏卡爾(Marc Chagall)、米羅、杜布菲(Jean Dubuffet)、傑克梅蒂……,而其於一九七九年在巴黎拜訪了趙無極的畫室,對其創作一見傾心,隨即與他約定隔年於紐約舉辦大型個展。是次上拍的另一件亮點作品《31.10.79》(拍品編號25),即為趙無極一九八O年展出於馬蒂斯畫廊的大尺幅作品之一,亦為皮耶.馬蒂斯之舊藏。
自適自得 詠天地大美
趙無極的繪畫歷程如同一曲光燦的樂音,有變調的升降、高低的對比,和明快的節奏變化,有時強烈,有時靜默。若說甲骨文時期的作品體現了一種神秘,六O年代的創作展現盛年磅礡的激情,七O年代晚期的作品則呈現了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與閒情。以《31.10.79》為例,在那淡雅柔和的用色之中,畫幅中上部分出現一抹明媚的山水盛景。藝術家以寬闊的排筆沾染黑褐的顏料刷染成山石,翠綠的色彩言說著春天的氣息,而橘紅與藍彩交互輝映,在明暗的變化下讓空間感再下一城。
畫作下半部綿密的層次與肌理處理若水波的痕跡,整件作品暈染著濃厚的中國文人山水特色與東方美感,唯其以老練的抽象形式與線條表現。回憶趙無極求學於杭州時期,他特別鍾愛西湖的美景,年少時每每至湖邊流連,顧盼、徜徉,其曾自言:「大自然隨著時辰的推演、季節的遞嬗而變化無窮,水波的瀲灩、光的靈動、水天之間的煙嵐都使我出神入迷。我常在湖邊一坐數小時,守候空氣漾過平靜的湖面,風輕搖樺樹……,我看見空間的伸展和扭轉。」此與《31.10.79》所呈現的畫境生成有趣的對應。作品在此或揉合了趙無極對於故鄉美景的追憶與遙想,及其平淡自得的心緒,在舒坦自如的色彩與筆法中,照見天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