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7
  • 17

趙無極 3.4.60 - 1.2.69 油畫畫布 一九六〇年至一九六九年作

估價
20,000,000 - 3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ao Wou-Ki (Zhao Wuji)
  • oil on canvas
款識
無極ZAO
Zao Wou-Ki 3.4.60 - 1.2.69(作品背面)

來源

巴黎,法蘭西畫廊
歐洲私人收藏,約一九六○年代晚期
歐洲私人收藏,一九八四年
現任藏家於二〇〇一年繼承

展覽

巴黎,法蘭西畫廊〈趙無極〉一九六〇年,41頁
威尼斯〈第三十屆威尼斯雙年展〉一九六〇年
埃森,德國福克翁博物館〈趙無極〉,一九六五年,圖版22
蒙特屢,當代藝術館〈趙無極回顧展〉一九六九
沙勒羅瓦,沙勒羅瓦藝術宮〈趙無極〉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二十七日

出版

〈趙無極〉Roy Claude著(法國,巴黎,袖珍博物館出版,一九七○年),105頁
〈趙無極〉(台灣,台北,雄獅美術出版,一九七二年),11頁
〈趙無極〉Jean Laude編(比利时,布魯塞爾,La Connaissance 出版,一九七四年),84頁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西班牙,巴塞隆納,Ediciones Polígrafa 出版,一九七八年),圖版145,195頁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法國,巴黎,Hier et Demain 出版,一九七八年),圖版145,195頁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西班牙,巴塞隆納,Polígrafa 出版,一九七九年),圖版145,195頁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美國,紐約,Rizzoli International 出版,一九七九年),圖版145,195頁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法國,巴黎,Cercle d'art 出版,一九八六年),圖版145,195頁
〈趙無極〉Jean Leymarie編,(西班牙,巴塞隆納,Cercle d'art出版,一九八六年),圖版145,195頁
〈趙無極〉Daniel Abadie、Martine Contensou編(法國,巴黎,Ars Mundi出版,一九八八年),圖版31
〈趙無極〉Claude Roy著(法國,巴黎,Cercle d'Art出版第一版,一九八八年),圖版23,125頁(法國,巴黎,Cercle d'Art出版第二版,一九九二年),圖版23,125頁(法國,巴黎,Cercle d'Art出版第三版,一九九六年)),圖版23,125頁
〈趙無極〉Daniel Abadie、Martine Contensou編(西班牙,巴塞隆納,Polígrafa出版,一九八九年),圖版31
〈趙無極〉Daniel Abadie編(西班牙,巴塞隆納,Polígrafa出版,一九八九年),圖版31
〈趙無極自畫像〉趙無極、梵思娃‧馬凱著(台灣,台北,藝術家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二
年),181頁
〈趙無極〉Daniel Abadie編(台灣,台北,Cultural Edition出版,一九九三年),圖版31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good condition. There is very slight craquelure across the surface of the painting, predominately on the impasto areas along the bottom edge of the work, one area 10 cm in length, 50 cm from the top edge of the work and another 20 cm in length, 90 cm from the bottom edge of the painting. All condition issues are only visible under close examination. Under UV: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restor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皇龍躍勁,藏者之最
趙無極60年代大作《16.5.66》《3.4.60-1.2.69》聯玦聚獻

1958年,趙無極的創作進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新階段。此時期他認為自己再也不需要在畫中創造符號,過往甲骨文系列帶領他所達的藝術成就,他就此將它放下,他認為符號雖然是繪畫的指標,但同時也是限制;而今他尋求突破,企圖僅用色彩與線條表達內心的情感,並試圖在畫面上表達視覺所不可見的宇宙自然之氣。此時期,他捨棄了50年代初期常用的圓筆,改以扁筆、寬版的排筆、畫刀為工具,筆法更加奔放、自信,色彩趨向厚實。而在色光的開展與融合、線條的揮舞與奔騰間,其自小耳濡目染、熟習的老莊哲學、中國的書法美學、畫家獨鍾宋元山水畫裡的景緻與空間構成一一被招喚出來,自然地融入於西方濃稠厚實的油畫媒材與表達之上。作品每每直入人心予人壯美的感受。畫作不僅是藝術的創造,更是他精神與心的燦亮結晶。

蜚聲國際 卓絕而立

其藝術表達在60年代臻於成熟,獨樹一幟的創作特色使他在歐洲戰後抽象繪畫的滔滔浪潮中卓絕而立,國際聲名如日中天。如自1960至1965年,其接連在巴黎最具影響力的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和紐約知名的庫茲畫廊(Kootz Gallery)舉辦個展,作品並屢屢曝光於國際美術館的大展中。許多史評家針對他該時期的作品更給予了極高的肯定,如法國權威藝術史學者施耐徳(Pierre Schneider)便言:「趙無極60年代的作品比舊作更寬闊,更有聲色,更巧妙地勾勒出他的氣質和特殊本性 。」曾在50年代獲「威尼斯雙年展」大獎的法國知名畫家馬內榭(A. Manessier)在1960年亦言:「趙無極心中的那個世界、那個過去、那個種族、那片風景、那種光線都是我所不知的,但我卻被那畫中某種我知道、我可以認識的東西所感動,他的內心世界離我並不遠 &我想我可以這麼說,他已經超越了以前所畫的一切。」顯示趙無極在當時已被同輩一流的藝術家所認同,打入國際藝術圈的核心。

1965年,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更將他列入《世界偉大的藝術及藝術家》一書,肯定其對中國藝術發展的深刻影響與重要貢獻。此時的趙無極,已然成為一蜚聲國際的藝術家。是次,蘇富比非常榮幸地由重要私人收藏手中,徵集到兩件趙無極60年代動人心魄的超卓經典《16.5.66》與歷時九年方完成的《3.4.60-1.2.69》。兩件作品在過去未曾於市場曝光,但均曾代表趙無極參加重要大展,如前者曾於1969年曝光於趙無極在比利時沙勒羅瓦藝術宮(Palais des Beaux-arts, Charleroi)所舉辦的個展;後者為趙無極代表法國國家館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重要作品,並曾展於巴黎重量級法蘭西畫廊60年代為趙無極舉辦的個展。以作品內涵之盛、精彩度之高而論,兩件畫作必成為秋拍藏家關注的焦點。

風馳電擎:融天地之氣,化宇宙之光

在《16.5.66》背景沾染著琥珀、橘紅與杏黃色彩的直幅畫布上,蘸滿黑色的筆刷縱橫自若,帶有若草書般的強勁氣魄、行氣迸生的書法線條由上而下、由中心向外跌宕奔放地構築出一極富動態、奔騰躍勁的流動氣旋,而白色的光束由下迴盪翻捲、穿透其中,將畫布空間的深度再往後推進一層,而仔細一看,那白亦非全然的白,除了絕對的鉛白色,它們或染著淡黃、綠與粉,色相與彩度變化豐沛盎然,言說著時間和空間遞嬗的韻緻與宇宙喘息的運動。趙無極曾說:「我想藉著抽象的色彩與線條表現動感;或迂迴纏綿、或風馳電掣;借對比和同一色彩的多重振顫使畫布躍動起來。」而這關鍵的「躍動」感,即成功地體現在《16.5.66》之上。在顏料的乾與濕,纖細與厚稠,筆勢的鬆與緊,溫柔與剛強間,趙無極共震出若史詩般壯闊的樂音,浸透觀者的靈魂。

最強的快樂與永恆的「愛」

在帶有中國喜慶特有的橘紅暖彩之《16.5.66》中,雷霆萬鈞、收放自如的黑色筆勢,若形成一個「愛」字的書寫,其中黑色線條時乾如秋風,時若潤含春雨,黑彩本身即帶有層次與對比,在運筆的過程中氣韻橫生。趙無極自幼從其祖父習書法,此或無意間透露了他深厚的書法底蘊,若將此隱藏於畫間的「愛」字與元書家第一人趙孟頫於《洛神賦》及書聖王羲之在《二謝帖》行文中所寫的「愛」字相較,則呈現一非常有趣的呼應。洛神賦為三國文學家曹植一描述與其嫂甄氏不能求全的愛戀,甄氏抑鬱而終,曹植在睹物思人時,懷想兩人當年於洛水相遇時的情景,女方凌波御風如同洛水仙子,因此做此文。趙孟頫在行文間以其遒勁姿媚的瀟灑筆法運筆,完成此絕作,感情充沛;姑且不論《16.5.66》中的字義究竟為何,趙無極在作品上選用的富麗橘紅色彩,某種程度上,亦反映了其內心對於藝術濃烈的感情,此心情必定與趙孟頫在運筆行文時相當。趙無極曾說:「我畫的是一種很浪漫的畫,它帶給我極大的快樂。一種最強的快樂,就是繪畫本身。」《16.5.66》無疑表達了他的真切熱情,而透過雷霆萬鈞的線條,觀者若能想像兩位古今大師的呼吸、律動和其充滿活力的充沛身體動能。

登凌絕頂 望岳激昂

作品中的畫境讓人聯想起唐朝詩人杜甫藉《望岳》一詩,描寫登中國五嶽之首的泰山後,對於壯闊自然的感悟。詩是這麼寫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升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言泰山橫跨齊魯兩地,翠綠的山巒一望無際,上天似對它情有獨鐘,將天地間的神奇與秀美均集於中此山上,當中高聳的山峰入雲蔽日,讓山的南北兩面分呈一邊明,一邊暗,宛若白晝與晨昏,山中雲氣奔騰,令人望去,心胸為之激盪。對應於《16.5.66》,在視覺的逡巡遊走間,我們若隨趙無極共體他畫中所呈現的自然奇情,他將擎天而峙、動態橫生的天地之氣化為永恆,帶給人既親切又震撼的感受,再再讓人難忘!

擎天爆發 內蘊昂揚

趙無極在六十年代大抵採橫軸、縱軸或對角軸的交錯佈局,展現節奏無窮的組合與韻味,是次上拍紅彩《16.5.66》的姊妹之作-歷時長達九年甫完成的《3.4.60-1.2.69》,即為藝術家縱軸布局的箇中代表,兩者各有風情,互為表徵。

在《3.4.60-1.2.69》直幅的畫布上,交融著乳白、鵝黃與檸檬黃的筆勢在透著青綠的深黝背景的中心迸發開來,形成若擎天的爆發,帶著東方書法氣韻的筆鋒力道奇絕,飛舞昇騰,透露勃發的生機與強勁的生命力,動人心魄。作品援引了中國山水畫的佈局陣勢,與宋元繪畫中描寫高山巨川的雄偉氣魄,在巨碩的虛實空間互置中,輔以細節的描寫。觀者在神遊於作品之中時,可感受東西方藝術精粹以變體、創新的形式交會而生的灼灼花火。如《3.4.60-1.2.69》在構圖與佈白上,與五代名家關仝的《關山行旅》圖有巧妙的相似之處,水墨畫中的深谷潭林在此被縱向旋舞的線條與色面取代,趙無極與關仝兩人的用筆均簡勁老辣、自信自若,營造出奇峻雄偉的景象同樣扣人心弦。而《3.4.60-1.2.69》所呈現的動感,亦令人想起西方現代雕塑大師傑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行走的人-1》(Walking Man I ,2010年以6,500萬英鎊成交),雖然一為平面畫作,一為立體雕塑,但兩者均將流動不懈的時光,錘煉轉化凝縮於作品之中。

筆墨有神 蒼勁嶙峋

趙無極曾於1961年由感而發地說道:「在我成為藝術家的過程中,不能否定巴黎的影響,隨著我的人格逐步確定下來,我亦逐漸重新發現了中國。我最近的畫作正呈現了與生俱來的中國本質,似非而是地,都是因為巴黎,我才會回歸到根深的本源。」趙無極在抵法初期,刻意拋開過往嫻熟的東方筆墨技法,他不想被掛上「中國藝術家」的頭銜,試圖在異鄉中摸索陌生的油畫語彙,立一己之言;然而當他越趨成熟後,反而真切地體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清晰地見到自己所處的位置,重新發現了中國,重新感受到了東方傳統中不朽的美,如唐宋繪畫對於空間光線的處理,青銅文物樸拙大氣的造型,以及歷經數千年演化傳承的中國文字與書法藝術,轉而回頭擁抱、接受自己血液裡所流淌的東方美學元素,此讓其創作再下一城。在1967年,他甚與友人羅伊(Claude Roy)在法國合作出版一本有關漢代拓本的書,來推廣東方文化。 墨拓的碑文蒼勁精工,此特質亦自然地滲透進《3.4.60-1.2.69》裡。趙無極在此大量地引用了筆墨的特色、若金石刻文的細線與墨拓的滄桑。黑黝蒼峻的背景除了讓前景的重點突顯出來,或也傾訴著自我對於古老文化的崇敬、對歲月時光流動的追逝。透過畫筆,趙無極將他胸壑中的靈光與感性情思化為永恆。此作除被收納於多本藝術家重要的編年畫冊外,更曝光於趙無極與其妻子馬凱(Fran寫發表的《趙無極自畫像》一書中,作為自傳中藝術家挑選的階段性代表作之一,意義非凡,現今釋出拍場,千載難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