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

紫禁城的時尚密碼: 解讀清代龍袍

Sotheby's

隨著近年清代宮廷劇火紅,劇中人物的服裝亦曾引發網上不少熱議,特別是一些以現代眼光看來甚為古怪的衣飾,更吸引媒體及網民四出查證,看看服裝有否歷史根據。其實,清代宮廷制度嚴謹考究,即使一套服裝有古畫証實出自清朝,亦不代表穿著的場合和身份正確。蘇富比將於中國藝術品拍賣中呈獻數件清朝服飾,借此機緣,為大家略為簡介一二。

制度浩繁稱空前
清朝的宮廷服飾制度,比歷代各朝都更為浩繁,規條瑣細詳致,階級嚴明,皇帝、貴族以至朝臣的服飾穿戴均有清晰區別,明辨尊卑。乾隆皇帝於1748年御令全面制定朝祭服裝配飾,花十年時間,1759年編訂成《欽定皇朝禮器圖式》。

明暗深淺辨尊卑
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穿黃袍,是眾所周知的事。《西游記》便有一段敘述鬼王獻一件赭黃袍給孫悟空,讓美猴王高興得自封為齊天大聖。而到了清朝,黃色的運用限制就更加嚴格,明黃色的朝服(朝儀及祭祀活動時穿用的冠服)和吉服(穿用於重大吉慶節日,筳宴以及祭祀活動)為皇帝、皇太后、皇后及皇貴妃所用尊用,杏黃、金黃、秋香色、香色(黃中略帶綠色)等則為各級宮廷成員所用。而其他地位較低的皇親,則穿著藍地服袍。

不過,清代皇帝也有會穿其他顔色的時候。祭社稷壇、太廟、先農壇、方澤壇以及元旦等時節,穿明黃朝服,祭祈谷壇和圜丘祭天時則用藍色,朝日用紅色,夕月用白色。而皇帝常服的顏色,就沒有嚴格的規定。

龍爪見尊卑
朝褂的胸前及後背飾有各種紋章(正式名稱為補子),顯示穿袍者的身份地位:五爪龍紋僅限用於皇帝的禮服龍袍,五爪蟒紋造型與龍紋相似,為皇子、親王、親王世子與郡王所用。四爪蟒紋則為皇孫、皇曾孫、皇太孫,以及三品親王至七品侯伯所用。八品、九品與以下之皇室成員,雖不佩龍或蟒紋補子,所著朝褂仍飾五爪蟒紋。

除了補子之外,皇帝龍袍飾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藻、粉米、火、宗彝」十二章紋,代表各種德行才幹。只有皇帝龍袍才能使用完整的十二章紋,其他官員則按官階大小,以章紋數量多寡來區分高低。(有網民找來《延禧攻略》的劇照,表示能看到乾隆帝龍袍正面的確帶有星辰和黻的章紋。)

十二章紋在周代或更早的時期已經形成,周天子的祭祀禮服便繡有十二章紋,公爵九章,侯、伯七章、五章,以示等級。滿清禮服保留傳統服裝特色如緊身窄袖、大披領、馬蹄袖及多用動物皮毛等。冠服佩飾,亦處處顯示滿族騎射征戰的傳統,主要飾物包括冠帽、端罩、披領、朝珠、朝帶等,而朝帶上懸掛囊帶、拴帉、刀削、燧觿及筷子等物。然而十二章在漢代傳統深厚,清帝龍袍,同時展現了漢滿兩族傳統,從中可以推斷滿族入主中原,於漢人社會奠定權威,同時承傳本族文化的意圖。

相關新聞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