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凝瑞・吉彩滿堂 | 常玉自傳式花卉鉅作

香港 | 10月7日

常玉的作品,無論盆花、裸女或動物,都滲透著一種強烈的自敍精神,及至晚年,更顯鏗鏘慷慨,飽富情感。《紅底瓶枝》繪於1963年3月,是藝術家少數附有明確創作日期之作品,亦是其畢生最大尺幅花卉作品之一;藝術家浮沉巴黎藝壇多年,卻在此時初現轉機,首先在1961年為到訪巴黎的張大千設計展覽目錄,後於1963年受民國駐法文化參事郭有守邀請,出席為留法學生而設之座談會,後來又應民國教育部長黃季陸之邀請,計劃來年前往台灣師範大學授課及辦展,引證藝術家當時廣獲旅法華裔文藝圈及包括趙無極朱德群、謝景蘭等後輩的尊崇,漂泊海外多年,終要落葉歸根的情思紛紛湧現,正是時候奠定自己在藝術上的最終成就,而《紅底瓶枝》即是建基於此宏願的創作成果。

《紅底瓶枝》的花枝在宋式紙槌瓶上悄然等待綻放,從藝術家創作本幅時的季節及花卉形態,容易讓人聯想起盛放於冬去春來之際的梅花或桃花。在中國傳統中,花卉冰中孕蕾、雪中開花,蘊含堅毅與優雅的象徵意義。《紅底瓶枝》含苞待放,在大筆揮灑紅光滿堂的背景之上,墨黑枝節尤顯高潔瑰麗;此番意境正好契合藝術家已抵盛年的人生終極階段,經歷潮起潮落的時代淬煉,悲歡離合的人生際遇,藝術家心中氣魄依舊堅定,期待在漫長深冬之後,迎接初春來臨,並將此份希冀盡訴畫中。 

《紅底瓶枝》的歷史文獻齊全,常玉油畫全集總編輯衣淑凡女士曾與常玉《紅底瓶枝》原藏家伊夫・哈皮利先生於本作前對談,過程由羅勃・法蘭克(Robert Frank)拍攝成紀錄片段,此珍貴文獻現由安迪利亞・法蘭克基金會(Andrea Frank Foundation )保存;本作亦曾展出於2001年台北歷史博物館〈鄉關何處:常玉的繪畫藝術〉展覽,並著錄於兩冊〈常玉油畫全集〉中,極具學術價值。

相關視頻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