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跡山林——蕭雲從《青山高隱圖》

遁跡山林——蕭雲從《青山高隱圖》

湖位於皖南,沿長江北上不遠便可到南京、揚州等文化經濟重鎮,南下則達黃山等徽州地區,明清之際發展成為一個商賈往來頻繁的地方。恰逢此時,在蕪湖出了一位舉足輕重的畫家——蕭雲從,他是明末清初安徽地區繪畫領軍者中最年長的一位,「姑熟畫派」創始人。

蕭雲從(1596-1673),安徽蕪湖人,字尺木,號默思,無悶道人等。曾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加入與東林黨政見一致的複社,以「共興復古學,務為有用」為目的。雖兩次考科舉不第,其詩文造詣深厚,尤對杜甫詩文甚有研究,著有《杜律細》等,入清不仕。仕途不如意,又經歷國破家亡的動盪,其生活坎坷,寄情創作,抒發心中感慨,也有鬻畫維生,一生作品不乏遺民色彩,亦有應酬附和。

蕭雲從在「姑熟畫派」及「新安畫派」的輩份甚高,畫藝精湛,主要取法元人黃公望,並集多家技法,綜合遊歷山水之所見,別樹一幟,「四方好事者得其真蹟如獲奇珍」,不少遺民畫家也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包括清初四僧弘仁(1610-1664)、梅清(1623-1697)、戴本孝(1621-1691)、孫逸(1604-1658)等,其中影響較深的應屬弘仁及戴本孝二人了。

弘仁在蕪湖城裡和宣城灣沚住過多年,與蕭雲從、湯燕生往還甚密。在他四十八歲客居南京時,為胡致果作《十竹齋圖》,畫上有曹寅題詩並跋:「逸氣雲林遜作家,老來閑手種梅花。吉光片羽休輕覷,曾敵梁園玉畫叉。漸師學畫於尺木,而品致迥出其上。」在弘仁的《黃山圖冊》題跋中,蕭雲從對弘仁表示:「須以至靈之筆寫至奇之山,結菴於蓮花峰下,煙雲變幻,寢食于茲,胸懷浩樂」,這樣才創作出《黃山圖册》。最後更説道:「余老畫師也,繪事不讓前哲,及覩斯圖,令余斂手。」謙虛地向晚輩表達贊許。蕭雲從比弘仁大十四歲,他們的畫風有相似之處,無疑是受了蕭雲從的藝術影響。

至於蕭雲從對新安派另一名家戴本孝的影響,相對更加明顯。蕭氏本是戴本孝父親戴重好友,蕭雲從成名之時,本孝尚只成人,繪事初起。而後戴本孝畫中乾筆皴擦,渴筆淡染,山石雲樹的畫法,都可自蕭雲從畫中,尤其是本卷作品中看出端倪。其另闢蹊徑的畫風,在歷史上贏得不少贊語,如「筆墨娛情,不宋不元,自成其格。」(明韓昂《圖繪寶鑒續纂》),「善山水,不專宗法,自成一家,筆亦清快可喜,與孫逸齊名。」(清張庚《國朝畫徵錄》)等。

蕭雲從《 青山高隱圖 》,估價待詢。

後世研究蕭雲從者,大多有提及或參考本卷《青山高隱圖》,皆因本卷自跋內容豐富,尺幅有逾八米之長,畫面元素充實,是表現畫家心跡以致具體呈現其藝術內涵的重要作品。全卷以淡色賦彩,使紅樹赤屋醒畫,用筆輕巧隨意,富節奏感,偏向元人黃公望一路。山石多以渴筆乾墨,參以淡墨略作擦染,非用皴法表現細部紋理,自成一格。《青山高隱圖》描繪了迴轉的山川風貌,有奇巖怪石堆疊,有瀑布從高處瀉下,有雲煙捲動無邊,面目豐富。風景不停轉換,變化萬千,如一段深水運河有多艘船帆駛出後,一丘嶺之隔便是淺水洞穴,只乘得竹筏一漂,極富視覺效果。畫面不乏描寫山林間人物活動,或坐轎趕路,或攜琴訪友,或乘筏渡江,清楚表現出在清幽奇麗的景色下,平淡的歸隱生活,配合自跋內容可理解,這是畫家的理想世界。

本卷畫家自跋訊息充實,為研究其生平及創作心路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史料。蕭雲從四十歲以前的資料貧乏,唯見本文提到「少時習業之暇,篤志繪事,寒暑不廢。」而略有概念。文中有云,蕭雲從五十來歲便應畫者眾,故有假手於其侄蕭一芸一事,喜有得意子侄在身旁,從秋天畫到翌年之春繪製本卷,歷時半年。有感生活顛沛流離,只好借畫消愁——「人處亂世,上不得擊櫛紓奇,次不得彈琴高蹈,而優遊塵土,畫青山而隱」,富遺民色彩。

「人處亂世,上不得擊櫛紓奇,次不得彈琴高蹈,而優遊塵土,畫青山而隱」

蕭雲從自跋
蕭雲從自跋

本卷繪於1649年,是朝代更迭之時,在這之前,蕭雲從先後完成《離騷圖冊》(1645刊行)及《太平山水圖畫》(1647刊行)兩部驚世版畫巨製,流芳百世,甚至東漸至日本,影響當地「南畫」發展。前者根據屈原楚辭《離騷》繪製插圖,共有六十九幅,人物描繪細膩。據〈離騷圖自序〉,這是為了「使後人翻復玩繹,悽藥以想古人處亂託憂之難」,遺民對亡國之唏噓不言而喻,明亡前後,戰事使人生活顛沛流離, 此心情一直纏繞好幾年,繪畫成了精神上逃避戰亂之所,也呼應本卷自述。

《太平山水圖畫》則有圖四十二幅,繪法各異,堪稱歷代中國山水版畫史上巨製之一。此套版畫與本卷繪製之時間只差不到兩年,兩者在景物取寫上,尤其人物活動,皆有相近之處。例如在構圖上利用山石不斷堆疊,形成擠擁屏障效果,再露出一條長長幼小的山路,襯托出上山路程之崎嶇。在兩峻嶺間,繪畫了一艘帆船,以透視方式向觀者正面駛出,強調了峭壁之險要。誠然,在蕭雲從的畫作裡,既是描寫人物在山林間的歸隱活動,又是借人物來襯托山林中萬千景象,妙筆致趣。

日本名家池大雅在1750年獲祇園南海贈《太平山水圖》後刻意臨摹,自始改變了日本畫的面貌,奠定了日本南宗文人畫的基礎,也因此秋山光夫認為祇園南海是日本南宗文人畫的開拓者,池大雅則是日本南宗文人畫的完成者。蕭雲從的《秋山行旅圖卷》散佚到日本,為東京章帝室博物館所藏,審美書院將這幅長一丈八尺的紙本淺絳山水,照原尺寸大小複製發行。從此,蕭雲從的山水在日本流傳更廣。

蕭雲從《 青山高隱圖 》(局部),估價待詢。

再者,《青山高隱圖》體現出蕭雲從在長卷上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在往後逾廿載的創作中,其長卷作品也帶有本卷之影子,承前啟後。如利用圓拱形的山體,造出幽深洞穴,洞穴後往往透視出另一組人物活動,天外有天,直至1664年的《山水清音圖》(克利夫蘭藝術館藏品)以及1665年的《關山行旅圖》(重慶市博物館藏品)仍有此佈局。 在連綿山脈後,繪畫出溶洞石筍,造型奇特,奇詭幽深,突破構圖上從下以上、從右至左的山勢,表現出多變的丘壑,此山勢之處理,也可在1659年繪製的《長江雲起卷》(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館藏品)中看到。卷尾部蘊藏大量雲煙,縈繞至使景物若隱若現,有如進入仙境般,遠離塵囂,《長江雲起卷》依然有此安排,也見於《黃山雲海卷》(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品)之上。在急流上懸崖邊處建曲折的棧道,危機處處,棧道上人物卻悠然過度,形成鮮明對比,此也亦運用到《黃山雲海卷》及《關山行旅圖》之中。

蕭雲從《 青山高隱圖 》(局部),估價待詢。

蕭雲從三十多年的繪事創作上,縱有不同的心情或原因,但本卷《青山高隱圖》所透視出來的那種背離真實的奇幻山川描寫,傳承了晚明以來山水畫獨特逸趣,亦成了個人特色,胸中丘壑,不時出現在他往後的創作上,作品寄託了哀愁亡國之傷感,也代表了一代安徽畫家的具體面貌,影響弗遠,是研究蕭雲從畫藝,以至遺民畫家的重要之作。

更難能可貴之處是近8米長卷內容雖繁,而筆墨卻十分精簡,將全卷保持在淺墨淡彩之中一氣呵成,給予畫卷足夠的空靈感,又不失展現蕭氏大膽的皴擦和獨具特色的筆法。畫卷的中間部分,以巨岩占據整幅畫面,給予視覺上極大的衝擊力;且佈局巧妙,以外濃內淡的綫條,一筆展現出巨石之輪廓;用筆流𣈱且乾淨俐落,在卷末更以獨特的干枯皴法,巧妙展現霧起雲湧的變化塲景。甚有印象派的表達方式,極具引領潮流的藝術表現手法一覽無遺。

「須以至靈之筆寫天下至奇之山。」
蕭雲從

正是他的《青山高隱圖》作品的真實寫照。本卷不僅是蕭雲從極精之作,而其卷末長題,言及他常因身體不適等原因請侄兒蕭一芸代筆,乃夫子自道,是研究蕭氏畫作極為重要的資料,其價值非同一般。

此外,本卷流傳有緒,幾經名家之手,先為過雲樓顧文彬(1811-1889)珍藏,在卷後以「調多麗,集張玉田句」題寫,在《過雲樓書畫錄初筆》之中可找到。另有邵松年(1848-1923)長文題跋,也收錄在其《古緣萃錄》之中,成最早之出版著錄。繼後,木扉鄭德坤(1907-2001)收藏了本卷,邀張大千(1899-1983) 觀賞並題引首於前,大千以蕭雲從效學唐代畫家顧愷之、陸探微作山川之游,故特意題引首(顧陸風徽)。其出版《木扉藏明遺民畫二十家》可茲參考。其他重要出版著錄包括陳傳席《陳傳席文集》、徐邦達《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福開森《歷代箸錄書目》及法國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Cernuschi)《Peintures chinoises Ming et Tsíng : XVe - XIXe siècles : de la collection Mu-fei》等等,出版著錄眾多,極具學術價值且保存如新,彌足珍貴。

中國古代書畫 香港秋季拍賣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