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K Juin-Octobre 1985 HK.jpeg
香港秋季拍賣

趙無極平生創作尺幅最大油畫領銜香港秋拍

Sotheby's
趙無極 先生的作品近數十年來被歐、美、亞的國際級美術館廣泛收藏,大型回顧展亦多不勝數;拍賣市場上,其作品的全年成交總額更直迫西方藝術大師1,乃極少數真正全面走向國際的華人現代藝術家之一。

富比榮幸宣布,趙無極平生創作尺幅最大油畫《1985年6月至10月》將 於香港秋拍呈獻,領銜9月30日「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此巨幅三聯屏壁畫宏大,共長達10米,高達2.8米,乃趙無極應國際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I. M. Pei)之邀請,為當時新加坡萊佛士城(Raffles City)特別創作。《1985年6月至10月》預料以逾3億5,000萬港元成交,有望刷新趙無極作品世界拍賣紀錄。作品將於9月28至30日在香港蘇富比秋拍預展公開展出。

趙無極 《1985年6月至10月》 , 油畫畫布(三聯屏),280 x 1000公分 ,1985年作,估價待詢

鉅作之誕生

《1985年6月至10月》的誕生契機源自國際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之邀請。趙無極與貝聿銘同樣出身民國時期大家族,父親俱為大銀行家。1952年,兩人於巴黎皮耶勒布畫廊(Galerie Pierre Loeb)一見如故,自此展開長達60多年的珍貴友誼。

趙無極與貝聿銘,1976年
© Françoise Marquet

貝聿銘的建築事業不斷發展,多次邀請趙無極為旗下項目創作壁畫。1980年,貝聿銘接獲新加坡萊佛士城的重要工程,隨著計劃漸告完工,貝氏邀請趙無極親臨視察,並希望他在主樓大堂的巨大牆壁上創作壁畫,與另外兩位西方大師凱利(Ellsworth Kelly)及諾蘭(Kenneth Nolan)的傑作一同展出,構建新加坡當時最重要的一個現當代公共藝術收藏。

趙無極 《1985年6月至10月》 展 出於新加坡萊佛士城
© Foundation Zao Wou-Ki

趙無極其後回到法國專注創作,經歷五個月的不懈努力,《1985年6月至10月》終於在同年十月正式問世,其後在1986年萊佛士城開幕時正式登場。此重要作品一直公開展出,直至2005年萊佛士城大規模翻修重建為止,成為獅城建築風景線上最璀璨的冠冕。

《1985年6月至10月》代表著趙無極「無境時期」的經典特徵,其開放式構圖,大膽地擴散、放空,將結構鞏固於四周,給予中央位置更多空間,反映藝術家當時心境豁然開朗,不再執著於「唯我」之心,呈現一派釋放自由的「無我」心靈。紫翡般的藍色在濃淡乾濕的變化中營造了「虛」與「實」、「空」與「滿」,結合輕盈迴盪於各處的細膩輔色,構成性靈的畫面。

趙無極 《1985年6月至10月》 ( 局部)

1981年,趙無極在台北重遇闊別多年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大千晚年的潑彩山水,由1960年代的西方抽象繪畫融和調合而生,成功開拓國畫新貌。此對趙無極容或產生了啟發,讓這旅法華人藝術家無畏地回歸傳統,引入中國繪畫的創作技法與藝術境界,將自己的油畫創作再度昇華。

另一方面,印象派的色彩哲學,亦在此時提供了靈感。其浪漫綺麗的紫調,來自19世紀中葉伴隨光學發展的藝術實踐,及至晚年莫奈(Claude Monet)筆下,已成他朦朧視界裡的荷塘詩影,當中微妙的心路調適,亦或引起趙無極的共鳴,在本作大膽以紫調謀篇。

2003年11月26日,趙無極於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身穿法蘭西院士裝束,高舉院士劍。
@Photo by Dennis Bouchard

巨幅三聯屏在趙無極畢生創作中佔有特殊地位。從西方傳統而言,三聯屏的創作,自文藝復興以來即與宗教繪畫密切相關,以陳述聖經故事或聖人行迹,富有莊嚴、神聖的含義。而《1985年6月至10月》每聯的寛度並不相等,中聯(280 x 400公分)較左右兩聯(各280 x 300公分)寛,這一別具匠心之安排,明顯呼應文藝復興以來宗教題材的三聯屏比例。
從1966年到2006年,藝術家在整整四十年間創作了20幅三聯巨作,這20幅巨作當中,三幅已被博物館典藏,七幅由趙無極基金會保管,僅得10幅流傳於私人手上,極為珍罕。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