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酒

評鑑暢談

Sotheby's

Tim Marlow施慧娜(Serena Sutcliffe)經常在藝術及名酒兩個範疇上分別發表文章,這次他們一起暢談評論家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鑑賞評論美酒與藝術的各種挑戰。 


Tim Marlow
TM):在這兩個範疇上,評論家所扮演的角色相當耐人尋味,他們不但可以左右外界對藝術或名酒的觀感與品味,甚至可以影響個別人士或藝術家的事業。以1930年去世的藝評家羅傑·弗萊為例,他早年對英國藝術的影響力可謂眾所周知,不過,其實他在近代法國畫作融入藝術世界的過程中,同樣扮演關鍵角色。另一相近例子還有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毋庸置疑,二人都是評論家,不過也是策展人兼歷史學家,而且非常有主見。他們的深遠影響當屬異數,但是在品酒的範疇上,是否也有類似人物呢?譬如說羅伯特·帕克? 

施慧娜(SS):羅伯特·帕克是有趣的例子,他在行業裡極具影響力,尤其是他以數字為美酒評分的做法。蘇富比的拍賣並不採用這種排名方法,而是依靠我們自己的記錄。我們希望客人在熟悉蘇富比專家的口味之後,再決定它與自己的品味是否吻合,讓客人不用解讀大量不同意見。 

TM那你認為自己是否在某程度上也是評論家呢? 

SS可以說,我一直都在作出各種判斷。最近兩週我密集地品評了多款2012布艮地佳釀,而我的意見將會影響蘇富比紐約零售部門的取向。所以我的工作是需要下判斷的,不然就沒意思了。

TM可是你一直都不發表自己的評論與記錄? 

SS:我的記錄在拍賣圖錄裡出現,很快亦會以電子形式面世。於我而言,一瓶酒最重要的條件是它能夠代表其身份與產區。不管是來自波爾多或隆河,都應該擁有獨特個性,而且能夠無比鮮明地展現其產地色彩。 

TM藝評家一般沒有機會親睹創作過程,而是按照已經完成的作品或展覽下定論。品酒師接觸到的名酒佳釀則處於不同階段,所以不僅是品評它們的現狀,也要預測將來的表現。

SS一瓶酒隨年月成熟演化,品酒師的評論也因而更新。在藝術評論方面也有同例嗎? 

TM有些藝術家的成就被外界低估。以艾爾·格雷考為例,他在藝術界的聲望一度沉寂至渺無踪影,直到19世紀才再受到重視。他現在是深受敬仰的藝術家,這也是實至名歸。 

SS在品酒的範疇來說,我認為外界一直都低估了上等陳年波特酒的地位。它的味道複雜深邃,相當迷人,能親睹其成熟過程,則更妙不可言,不過這也帶出了一個基本的問題:鑑賞評論是否真的可以由一種意見獨斷?不同地區對鑑賞評論的取向各異,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 歐洲傾向對評論存疑,並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亞洲及美國比較認同某些權威意見 – 甚至是一個數字! 

TM那麼我們是不是比較傲慢呢?我們相信自己的品味竟然多於專家的意見! 

SS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不過,博客的流行讓所有人都可以公開發表意見,有時候和他們的知識多寡並無關係。 

TM我不是要替自己辯護,也不會自認為任何一個範疇的專家,不過,有時一些人只想了30秒就發表言論,與窮畢生精神研究一門知識、資歷深厚的專家意見比較,居然也獲得同等重視,這種文化習慣令我相當厭倦。 

SS這也回到了你剛才提出的問題 -- 品酒和藝術評論的主觀與客觀性。如果你擁有足夠資歷,就可以客觀意見作為評論基礎,可是,你又可能「愛上」這瓶美酒或畫作,那幾乎是獨立的事情,而且完全主觀。 

TM在媒體和報章世界裡面,特別是藝術與評論界,很容易會感到壓力,要多提出主觀意見,因為報章雜誌想要一些有對抗性、爭議性或是比較感性的言論。而我則需要覺得對方是業界權威,如果他們想放縱一些,或者說些冷嘲熱諷的話,我也會感興趣,不過那不可以是文章的唯一目的。 

SS對我來說,把酒和酒杯放在桌上,和不同人士一起討論,遠比獨自下定論來得重要。你可以從其他人身上學習,這一點極其關鍵。 

TM對啊,你們當然不介意和他人把酒暢談了 – 你們討論的主題是可以親自品嚐的嘛。 

葡萄酒大師(M.W.)施慧娜(Serena Sutcliffe)是蘇富比的國際洋酒專家,同時也是國際頂尖的品酒權威。 

Tim Marlow是皇家藝術學院的藝術項目總監。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