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享樂主義者。在他的世界裏充滿了美食和女人,他用畫作記錄這些凡俗卻美好的事物:或海河之鮮,或肥美之肉,或有拼盤,或有串燒,或豐滿紅桃、甜熟葡萄,各式佳餚應有盡有。又所謂食色性也,所以李津的作品不乏紅粉佳人,有袒胸露臂者,衣不蔽體者,亦有搔首弄姿如奧林比亞模特兒,翩翩若馬蒂斯舞者的,更有於草地上午餐,或席枕交歡的,燕瘦環肥,李津都一一連同神態憨然獃滯的自畫像盡收筆下。
《浮世情緣》 鈐印:「之印李津」、「李津之印」,二〇一四年作
李津的水墨風格鮮明突出,色彩絢麗,詼諧幽默,不以形拘,不以規矩,收放自如,誠如趙德昌之言:「踏雪尋梅有痕無影,天馬行空且有張弛。」筆墨之間滲透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情懷。李津好玩,因為他認為明天充滿未知之數,而且漫漫人生,何以與自己過意不去?所以他能隨遇而安,酒飽飯足,乃人生最高境界。
《葷素圖》設色紙本,二〇一四年作
李津不但好玩,而且會玩,在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一些幽默逗樂的技巧。他的題款往往和畫面形成妙趣的關係,有時像插科打諢,有時卻風馬不接,毫不相干。就像他的作品《葷素圖》,上面羅列了各種食品素材,中間插以密密麻麻的書法,細看發現是講述三業不淨,盛年放逸以自憍倨,貪財寶、貪歌樂、貪女色而起煩惱的唐朝悟達國師的《慈悲三昧水懺法》。另一張畫作《海鮮匯》則以毛澤東五首波瀾壯闊的詞作題詩。但有時候,他則直截了當,在那些豐潤的圖畫間寫滿「吃」或「食」字,彷彿畫中那些美食大雜燴也不夠解饞。李津還會很多種書畫語言的玩法,充滿現代感之餘充分體現了文人畫傳統中書畫同源的理念。
《空即是色》設色紙本
常言道:「大俗即大雅」,李津看似庸俗的作品總能昇華到更高境界,即享樂主義創始人伊比鳩魯(Epicurus)提出的寧靜(ataraxy)狀態,毫無恐懼,類似佛家中的大無畏,始得自由,即為至善。伊比鳩魯認為身體的慾望得到滿足,便能達至快樂自由,而此境界本身便是一種最大的享樂。李津畫中的美食與形形色色的女子,都是他通往快樂至善之道,而觀者亦能通過誘人的畫面感受到這種精神上的快慰。但李津始終抗拒形而上之道,而選擇入世,用色彩斑斕、鮮活誘人的作品感染觀者,讓人領悟享樂主義的至善。
「活色生香」展覽展售會將於10月24日至11月5日假座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行。屆時將展出多件李津水墨及雕塑作品,歡迎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