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銅收藏風潮

Isabella Tedeschi

倫敦-方鼎是青銅器時代最珍稀的禮器之一,而此次於5月13日倫敦上拍的青銅方鼎,是其同類古器中最為稀有的其中一件,自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來,深受古董藏家和中國藝術鑑賞家珍重。宋朝年間出土同類之高古青銅器為數甚多;雖然大多被納入宮廷御藏,然而亦有少數流入市場,由身家豐厚之文人和士大夫所購得。從這一時期起,歷代文士均鍾情於收集和研究青銅古器,視為學養修為之先決條件,多有為私人收藏撰文,或就名器銘文編撰書籍,此次上拍的方鼎就是其一。明清書畫多有描繪文人於書閣玩賞佳器,或繪三五文士聚集於山明水秀之地,鑑賞青銅器物。

商末/西周早期 青銅天黽父庚方鼎 ,尺寸:25.5 公分,10⅛ 英寸,估價:400,000-600,000英鎊

與清朝許多士大夫一樣,清代金黼廷對青銅器尤其珍愛,據說收藏精品百餘件,致力藏寶集珍,本方鼎無疑為其收藏當中最佳而研究最詳的其中一件銅器。金黼廷,字芾廷,號瘦仙,一作瀨仙,清末道光(1820-1850年)及咸豐(1850- 1861)年間居於上海,好雅慕古,建雪鴻閣收藏稀珍,雪鴻之名,遙遙呼應宋代文豪蘇軾名句「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本品後為中國青銅器藏家威廉·範·赫斯登所擁有,赫斯登將鼎上銘文首度譯成英文,發表於1952年《商周時期中國青銅器·範·赫斯登收藏圖錄》。

《月曼清遊圖冊》,陳枚 ,十二開冊,設色絹本,故宮博物院, 北京

鼎以三足器型較為普遍,而方鼎則較為罕見,最初在商周時代用作祭祀禮儀或慶典宴會盛載食物之器皿。或是由於該金屬的毒性,其原本用途很快被摒棄,轉而被用作花瓶或香爐。曹昭《格古要論》(書成於1388年) 曰: 「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用以養花,花色鮮明如枝頭」。若用作香爐,則多帶木製爐蓋,可參考宫廷畫師陳枚《月曼清遊圖冊》(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