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何藩:老香港光影之旅

Sotheby's

香港島地圖


 

銅鑼灣過去曾是糖廠和製冰廠的核心工業中心,近十幾年來,儼然成為香港最密集的商業集散地之一,當地的租金價格甚至超過紐約第五大道。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維多利亞公園建設期間,海岸線逐漸從海灣延伸擴展。  在《銅鑼灣初曉》(1948年)及《陰影》(1954年)照片中,觀者可以透過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方式觀察光與景之間的聯繫,前者描繪了在擴建堤道前田園詩般遼闊景象,後者則是聚焦於幾何構圖中穿著典雅旗袍的女子側影。

《銅鑼灣初曉》1948年作;《陰影》1954年作

香港仔在香港南區的西角,那裡的海灣遼闊,四周島嶼環繞,形成了天然避風塘。由於其良好的地理環境,香港仔成為幾個世紀以來的漁業中心,隨著城市經濟崛起,該區域亦開始發展工業,並且擔當亞洲海運重要樞紐。在1958年拍攝《香港仔的黃昏》時,港口呈獻工業區面貌,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許多工廠就業機會。照片捕捉了黃昏日暮下停泊港口的船隻,彷彿依舊在雲霧繚繞中起伏漂泊,泛起熠熠生輝的波紋。

《香港仔的黃昏》1958年作

今日的上環,作為歷史悠久的華人社群交易哨所,熱鬧繁華。街頭行人眾多,進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乾貨海鮮產品。這裡有來自日本的鮑魚、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海參、來自孟加拉國的鹹魚,以及來自中國大陸的草藥。十九世紀中期,來自東南亞各地的華僑落戶香港島西北延伸段建立市場,上環的街道便成為運輸交流的必經之地,自此至今,呈現熙熙攘攘的面貌。  在《街景》(1956年)中,照片的垂直構圖捕捉到了香港鄰里建築錯落、山區斜坡地形、階梯綿延的五十年代街區風貌。穿梭其中的人們與圖中日常生活物件相映成趣。

《街景》1956年作

位於香港島北岸,毗鄰九龍半島的尖沙咀維多利亞港,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殖民時代以來,中環一直是貿易和金融的主要中心。當年英軍佔領香港時,率先在此建立其軍事基地,劃為殖民地政府專用地段。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該地區仍為地方政府和行政中心。  在《午後閒談》(1959年)中,明暗對比下的影像記錄了午後城市地下通道中,居民穿行於其中,三兩閒談的情景,展現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裡難得一見的休閒時刻。

《午後閒談》1959年作

西環

位於港島西部的西環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一直是華人和歐洲定居者的住宅地,附近即是有名的堅尼地城。曾經是歷史悠久的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北部有貝爾切灣和維多利亞港,也是香港保衛戰的主要戰場(與日本襲擊珍珠港爆發於同一天),是太平洋戰爭的其中一場戰役。《日暮途遠》(1955年)拍攝於戰後,這幅攝影作品展現出日暮時份的海濱風貌,岸邊建築林立,空蕩蕩的水岸間,駕馭著推車的男子匆匆而過。

《日暮途遠》1955年作


6月14日 - 6月30日 | 香港

瀏覽開幕酒會圖輯

香港展售會

6月14日至30日
星期一至五:早上10時至下午6 時
星期六:早上11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場館將於6月20日至21日中午12時至下午3時舉辦私人活動,屆時展覽將暫停對外開放。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金鐘道 88 號太古廣場一座 5 樓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