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羅威收藏

2022年5月16日 | 紐約
麥克羅威收藏五月再度登場

去年11月,來自麥克羅威收藏的35件作品在蘇富比震撼上拍,引起全球藝術市場矚目。今年5月16日,蘇富比將在紐約誠獻這個傳奇收藏的另外30件作品。

這次蘇富比邀請了藝術史學家暨策展人張溫惠以普通話為廣大華人觀眾導賞,帶領各位率先一睹馬克・羅斯科、安迪・沃荷、格哈德・里希特、威廉・德庫寧、西格馬・波爾克、巴布羅・畢加索、阿爾伯托・賈柯梅蒂等巨匠傑作。

「麥克羅威收藏精準地呈現藝術發展史上最精彩的時刻,每幅作品均展示了每位藝術家創作力的高峰。」
蘇富比環球藝術品部主席兼國際銷售主管Brooke Lampley

今年5月「麥克羅威收藏」第二部分拍賣涵蓋的作品,反映一眾現代藝壇頂尖人物的創作生涯中其他同樣重要的關鍵時刻,其中包括格哈德・里希特。創作於1975年的巨幅傑作《海景》捕捉了大自然壯麗磅礡的美態,同時模糊了攝影與繪畫之間的界線,甚至令人無法分辨出兩者間的分別(估價:2,500萬至3,500萬美元)。本次拍賣亦再度呈獻安迪.沃荷的作品——一幅極為重要的沃荷自畫像,它自1995年在安東尼.道菲(Anthony D’Offay)畫廊的重要展覽「虛空畫:骷髏頭與自畫像」首次登場後,一直隱跡至今。沃荷在藝術生涯尾聲,藉著這幅作品思索自己對後世的影響(估價:1,500萬至2,000萬美元)。另一幅甚少公開出現的作品,是馬克・羅斯科色彩飽滿鮮艷、充滿冥想意味的《無題》。這幅作品創作於1960年,正值羅斯科藝術生涯一個重要時期(估價:3,500萬至5,000萬美元)。繼德庫寧的兩幅作品於去年11月拍賣創下佳績(作於1977年的《無題XXXIII》以24,393,000美元成交;1983年的《無題IV》以18,935,250美元成交),5月的拍賣亦將呈獻德庫寧的1961年作品《無題》,及1984年的《無題XIII》。

「11月拍賣的驕人成績,足見這個收藏系列卓越超群的水平,以及現今市場對藝術鉅作無窮無盡的熱切渴求。」
蘇富比環球藝術品部主席兼營運總監及國際業務發展主管Mari-Claudia Jimenez

「麥克羅威收藏」重點拍品將由2月22日起,在倫敦蘇富比新龐德街(New Bond Street)藝術空間公開展出,同場亦展出3月2日現代及當代藝術晚拍,及NOW當代藝術晚拍的作品。「麥克羅威收藏」倫敦預展舉行至3月1日,其後巡迴到棕櫚灘、台北、香港及上海,最後回到紐約展出。拍賣會將於5月16日在紐約舉行。

按此查看「麥克羅威收藏」去年11月在紐約蘇富比的拍賣成績。


2022年5月16日「麥克羅威收藏」拍賣精選作品

波普藝術巨擘

安迪・沃荷,《自畫像》,1986年作。估價:1,500萬-2,000萬美元

安迪・沃荷,《自畫像》,1986年作
估價:1,500萬-2,000萬美元

安迪·沃荷在1987年2月去世前數月,創作了這幅「恐怖假髮」系列的《自畫像》,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批作品。這幅肖像巨作迄今僅公開展出過一次,那是1995年安東尼·道菲(Anthony d’Offay)畫廊舉辦的「虛空畫:骷髏頭與自畫像」展。

畫中沃荷的臉被迷彩面紗覆蓋——這是一副預示意味的死亡面具。此系列可以說是沃荷最後一次極力為自己締造終極的不朽地位,其重要性足以與早年的瑪麗蓮夢露作品相提并論。但這幅作品的憂傷色調,似乎反映出藝術家的意識——自己雖在名聲上或可與夢露相仿,卻永遠不會體會到真正的傳奇地位,因為傳奇只在逝世后才會誕生。

其他同尺寸的「恐怖假髮」系列自畫像現屬各地博物館收藏,其中包括倫敦泰特美術館、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及匹兹堡的安迪·沃荷美術館。

傑夫・昆斯,《新胡佛牌多段式吸塵器、新薛爾頓牌十加侖乾濕兩用吸塵器》雙層裝置藝術,1981-1986年作
估價:350萬- 450萬美元

這件雕塑裝置屬於昆斯的「新」系列,這批作品代表昆斯在藝術世界初放異彩的足跡。1980年昆斯展出的少數雕塑預告了這批作品誕生,後者於紐約新美術館櫥窗展出。將日常物件作爲藝術品呈現固然是馬塞爾·杜尚的先見之明,然而此作更添一層諷刺意味,作品中全新的真空吸塵器被外盒保護,遠離它們本該清除的塵埃和污垢。昆斯通過這個系列也質疑了社會對清潔度與閃亮新物件的迷戀。

西格馬・波爾克,《塑膠浴盆》,1964年作
估價:350萬 - 450萬美元

西格馬・波爾克,《抄寫員》,1982年作
估價:300萬 - 400萬美元

正如沃荷一樣,西格馬・波爾克亦受到當時大衆媒體和消費主義精神所影響,他1960年代的油畫作品可以解讀為對消費者驅動型社會的戲謔思考:消費主義雖充滿誘惑,但卻終究令人感到空虛失落。波爾克十二嵗時與家人秘密地從東德搬到西德,他親身體驗到政治宣傳和媒體的操縱力量。雖然出版物將西德描繪成一個現代繁榮國家,現實卻有所不同。《塑膠浴盆》屬於波爾克60年代創作的少數油畫,描繪了平庸的日常物品——但在報紙和雜誌上卻被渲染成光鮮誘人的慾望對象。它糖果般的色調和分明的輪廓讓人想起美國波普藝術,但通過刻意留下未完成的畫面區域,波爾克暗示了戰後德國未盡完善的社會經濟狀況。

左:西格馬・波爾克,《塑膠浴盆》,1964年作。估價:350萬 - 450萬美元
右:西格馬・波爾克,《抄寫員》,1982年作。估價:300萬 - 400萬美元

正如沃荷一樣,西格馬・波爾克亦受到當時大衆媒體和消費主義精神所影響,他1960年代的油畫作品可以解讀為對消費者驅動型社會的戲謔思考:消費主義雖充滿誘惑,但卻終究令人感到空虛失落。波爾克十二嵗時與家人秘密地從東德搬到西德,他親身體驗到政治宣傳和媒體的操縱力量。雖然出版物將西德描繪成一個現代繁榮國家,現實卻有所不同。《塑膠浴盆》屬於波爾克60年代創作的少數油畫,描繪了平庸的日常物品——但在報紙和雜誌上卻被渲染成光鮮誘人的慾望對象。它糖果般的色調和分明的輪廓讓人想起美國波普藝術,但通過刻意留下未完成的畫面區域,波爾克暗示了戰後德國未盡完善的社會經濟狀況。

抽象大師

馬克・羅斯科,《無題》,1960年作。估價3,500萬 - 5,000萬美元

馬克・羅斯科,《無題》,1960年作
估價:3,500萬 - 5,000萬美元

《無題》是馬克·羅斯科標誌性抽象作品中的典型佳構,代表了他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發展時期之一,創作於兩項意義重大的委託項目之間:西格拉姆壁畫(1958-59)和德·梅尼爾教堂(1965-67)。在此作中,羅斯科將1950年代畫作中常見的鮮艷色彩換成更豐富多變的深紅、紫色和深藍色調。

《無題》是藝術家在1960年創作的19幅畫作之一,此前從未公開展出過。在這19幅作品中,過半被博物館收藏,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

威廉・德庫寧,《無題》,1961年作。估價:700萬-1,000萬美元

威廉・德庫寧,《無題》,1961年作
估價:700萬-1,000萬美元

威廉・德庫寧的《無題》作於1961年,同年他開始打造位於東漢普頓鎮小村莊斯普林斯(Springs)的新家和工作室,自從1963年開始便長居於此。當時他離開了曼哈頓人口稠密的街區,搬到這個海濱小鎮,當地風景明亮的氛圍以及和煦的色彩如黃色、淺褐色和被鹽洗刷過般的藍色,迅即對藝術家同時期中最精彩的作品帶來影響。

《無題》曾經在德庫寧的幾場重要個展上展出。這幅作品將德庫寧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1970年代中期興起的動態抽象藝術連結起來。 「麥克羅威收藏」5月拍賣同場呈獻德庫寧人生最後十年的代表作《無題XIII》(1984)。

艾格妮斯・馬丁,《無題 #11》,1985年作。估價400萬-600萬美元

艾格妮斯・馬丁,《無題 #11》,1985年作
估價:400萬-600萬美元

《無題 #11》採用藝術家標誌性的72 x 72 畫布,驟眼看令人想起馬克·羅斯科和巴奈特・紐曼,兩者皆渴望通過抽象達致純粹而完美的境界。馬丁在1970年代初從紐約移居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區的荒涼和無邊際的曠野,啟發了她的極簡主義創作。她亦深受道教和禪宗思想影響,改為用幾何圖案去體現最崇高、最完美的存在。

她的《無題#44》去年11月在「麥克羅威收藏」拍賣會以超估價兩倍的1770萬美元成交,買家來自亞洲。

表現物像的方式

格哈德・里希特,《海景》,1975年作
估價:2,500萬-3,500萬美元

麥克羅威在1998年購藏這幅作品。這幅傑作讓人想起賈斯帕・大衛・費得利奇的浪漫又莊嚴的風景畫、約翰・康斯特勃著名的雲彩研究,還有約瑟夫·馬洛德·威廉·泰納氛圍靈動的光影效果,卻又奇妙地充滿當代氣息。

格哈德・里希特,《海景》,1975年作。估價:2,500萬-3,500萬美元

相同主題、同樣是2米乘3米(78½ x 118¼英寸)的作品共有四幅,均創作於1975年,本作是其中之一,其餘三幅現散落各地的著名收藏。《海景》體現出里希特攝影繪畫的特色,顯露向抽象發展的趨勢,同時圈點出20世紀後期圍繞繪畫的作用和合法性的討論。

尚・杜布菲,《大型炭黑色裸像》,1944年作
估價:400萬-600萬美元

《大型炭黑色裸像》是尚・杜布菲創作的首幅裸體大畫,也是麥克羅威收藏中一的杜布菲作品,曾經參與幾個重要的杜布菲回顧展。 杜布菲曾一度停止創作,用了八年專心經營家族葡萄酒生意;本作出自他回歸繪畫的兩年後。本作具劇烈的原生藝術(Art Brut)風格,杜布菲對女性裸體的描繪並非出於苛刻,而是對西方傳統美學標準發起挑戰。

巴布羅・畢加索,《年輕男子》,1958年作。估價:100萬-150萬美元

巴布羅・畢加索,《年輕男子》,1958年作
估價:100萬-150萬美元

《年輕男子》是極爲罕見的畢加索青銅雕塑,也是該主題僅有的兩個鑄件之一。本作的原始模型,是藝術家用他在法國地中海沿岸的家「加利福尼」(La Californie)附近拾得的浮木塊所製成。

粗獷的綫條和鮮明的輪廓散發著男子氣概和陽剛之氣,讓人想起畢加索早期踏上創作之路時激發其靈感的非洲與大洋洲雕塑。同時,簡約的幾何結構也讓人聯想到藝術家早期的立體主義靜物和樂器作品。






阿爾伯托・賈柯梅蒂,《高柱上的迪亞哥II》,1958年作。估價:700萬-1,000萬美元

阿爾伯托・賈柯梅蒂,《高柱上的迪亞哥II》,1958年作
估價:700萬-1,000萬美元

本作呈現阿爾伯托・賈柯梅蒂最愛的主題——他的弟弟迪亞哥。這是三個版本中的第二個版本,也是此系列中最大膽的作品。它令人想到古典文化的塑像傳統——貴族、君主、半神和神靈通過被鑄成雕塑,成為永恆不朽的存在。賈柯梅蒂運用這種神秘感和威嚴感,使其雕塑在精神上更上一層樓。

1962年,賈柯梅蒂以《高柱上的迪亞哥II》以及《高柱上的迪亞哥III》參與當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足以證明這一系列在其創作生涯中的地位。


「麥克羅威收藏」拍賣預展

倫敦
2月 22 - 3月2日

棕櫚灘
3月 17 - 20日

上海
3月19 - 20日

台北
3月27 - 28日

東京
4月2 - 3日

香港
4月8 - 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