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凝瑞・吉彩滿堂 | 常玉自傳式花卉鉅作

香港 | 10月7日

常玉的作品,无论盆花、裸女或动物,都渗透着一种强烈的自叙精神,及至晚年,更显铿锵慷慨,饱富情感。《红底瓶枝》绘于1963年3月,是艺术家少数附有明确创作日期之作品,亦是其毕生最大尺幅花卉作品之一;艺术家浮沉巴黎艺坛多年,却在此时初现转机,首先在1961年为到访巴黎的张大千设计展览目录,后于1963年受民国驻法文化参事郭有守邀请,出席为留法学生而设之座谈会,后来又应民国教育部长黄季陆之邀请,计划来年前往台湾师范大学授课及办展,引证艺术家当时广获旅法华裔文艺圈及包括赵无极朱德群、谢景兰等后辈的尊崇,漂泊海外多年,终要落叶归根的情思纷纷涌现,正是时候奠定自己在艺术上的最终成就,而《红底瓶枝》即是建基于此宏愿的创作成果。

《红底瓶枝》的花枝在宋式纸槌瓶上悄然等待绽放,从艺术家创作本幅时的季节及花卉形态,容易让人联想起盛放于冬去春来之际的梅花或桃花。在中国传统中,花卉冰中孕蕾、雪中开花,蕴含坚毅与优雅的象征意义。《红底瓶枝》含苞待放,在大笔挥洒红光满堂的背景之上,墨黑枝节尤显高洁瑰丽;此番意境正好契合艺术家已抵盛年的人生终极阶段,经历潮起潮落的时代淬炼,悲欢离合的人生际遇,艺术家心中气魄依旧坚定,期待在漫长深冬之后,迎接初春来临,并将此份希冀尽诉画中。 

《红底瓶枝》的历史文献齐全,常玉油画全集总编辑衣淑凡女士曾与常玉《红底瓶枝》原藏家伊夫・哈皮利先生于本作前对谈,过程由罗勃・法兰克(Robert Frank)拍摄成纪录片段,此珍贵文献现由安迪利亚・法兰克基金会(Andrea Frank Foundation )保存;本作亦曾展出于2001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乡关何处:常玉的绘画艺术〉展览,并著录于两册〈常玉油画全集〉中,极具学术价值。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