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者:追寻十七世纪壮游之路
一场异域朝圣之旅是年轻绅士的必修课,他们期望透过游历,精研文化、艺术、语言、古典文学,培养良好品味,学习欧陆社会习俗。 这个传统被称为「壮游」,「壮游」一字最先出现在罗马天主教司铎理查德德・拉赛斯(Richard Lassels)所著的《意大利之行》一书里。 此书是上层阶级的旅游指南,序章里通篇皆是意味深长的规劝之言:
「如果圣奥古斯丁所言不虚,这个花花世界就像一本巨著,只有旅者才能读得通透。 那些从未离家之人,毕生只读过一页...... 旅行令年轻的贵族子弟远离父母的过度保护,以免对母亲的宠溺产生依赖。 旅行令他们经历有利成长的磨砺:与陌生人分享床铺,与素未谋面的人倾谈;在白昼前披星赶路,在日落后戴月兼程;忍受不同的坐骑和天气,适应各种饮食习惯。 」
现代壮游旅者,大概就是外国交换生或申请休学年(gap year)的大学生。 今日手头宽裕、时间充足的旅者,探索遥远的陌生国度与过去的壮游更为相似,透过游历丰富见闻,熟悉当地习俗,品尝时令食材,购买奢侈品,练习外语,与当地人交流,体验日常生活,欣赏当地艺术和建筑。
在传统的壮游行程里,旅者选择停留的地方基本上是当时的艺术和文化中心。 巴黎、罗马和威尼斯是热门之选,佛罗伦萨和拿坡里也不遑多让。 无论是几百年前,还是几百年后,意大利始终是主要的朝圣地,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希望一睹曾经在文艺复兴光辉一时的城镇风采,到宫殿和教堂瞻仰大师真迹,或在古代文明的残垣断壁前凭吊往昔。
然而离家数月,当然不是每天都严谨自律,不少壮游子弟还会纵情饮酒作乐。 他们不但欣赏古物和艺术品,也委托他人作画。 当时的画家以意大利名城胜景或古典风景为衬托,为贵族游子立像。 风景画家也从源源不绝的访客身上获利,因为除了雕塑和工艺品,优美的风景画也是当时流行的旅行纪念品。
当年流传至今的油画精品,比如乔赛普・佐基和卢卡・卡莱瓦里斯的作品与今日的风景照片左右并置,互相对照,骤眼看来,几百年的沧海桑田似乎没有摧折古城的风采,但细看之下,今昔相比,更添许多对于历史的遐想与唏嘘。 十七、十八世纪壮游子弟旅行中的印象与美好的回忆,即便没有ins也巨细无遗的定格在画框中,一页页故事篇章彷佛在眼前展开。
你在这些地方打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