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34
  • 134

漢至六朝 玉瑞獸 |

估價
300,000 - 50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來源

盧芹齋,紐約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展覽

《An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chaic Jades Arranged for Norton Gallery of Art》,盧芹齋,諾頓美術館,佛州,1950年,圖版LX, 3

出版

古斯塔夫•艾克,〈Early Chinese Jades selected from Alfred Salmony's posthumous work〉,《The Connoisseur》,卷CXLVII,1961年3至6月,頁64,圖12
Alfred Salmony,《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紐約,1963年,圖版XXV-3,圖3

Condition

右後腿毛尖端處見一微磕,兩前爪處各見一微磕。左眼眉見一微小碰痕,耳邊角處見微小磕痕。此外整體品相良好,玉見正常天然微細綹縫。實物顏色較圖錄所示稍淺。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本品瑞獸,其形似獅,兩翼側收,所呈強壯氣概似與生而俱,不怒自威。自漢代至六朝,動物玉雕之傳統便已瀾觞而至欣榮,瑞獸題材更得親睞,視為大宗。漢朝以前玉雕多呈平面,為殉葬品,或作個人裝飾品;然其後,多製圓雕象生玉器,用於現世陳設,為權貴精英賞玩之物件,或用以告誡玉主,勿忘世間潛在神力,端其品行,增固嘉德。 獅,古稱狻倪,非中原本土物種,源自古波斯、印度,於東漢時期由大夏及安息帝國國王作為國禮,進獻漢廷。後隨佛教傳播中原,神獅作為守衛靈獸之形象,備受垂青,製於多種材質。此件玉雕線條簡樸古拙,教人聯想自東漢起,安置於皇室及貴族陵園前神道兩側之鎮墓石獅造像,後朝歷代,均沿用此樣式,直至唐朝,方為愈加繁複逼真之瑞獅形象所替。河南洛陽發現一漢代石獅例,現貯山東省博物館,可資比較,展並錄於《Age of Empires: Chinese Art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221 B.C.–A.D. 200)》,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2017年,編號104。

此件玉獸最早見於盧芹齋五十年代之展覽圖錄,曾展於諾頓美術館,盧芹齋斷其年代為魏;後又載錄於 Alfred Salmony,《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紐約,1963年,圖版LX, 3,作者定其年代為東周後期。此般精美玉雕神獸,可參者只寥寥數件,然經多番比較,本品年代應屬漢至六朝時期。

西安咸陽漢元帝陵出土數件精巧玉瑞獸,含一帶翼辟邪,身形圓碩,四肢短健,圖見 Jessica Rawson,《Chinese Jades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香港,1995年,頁351,圖2a-d。

品質與本例相當之玉神獸例,造型通常作蹲伏狀,或跨步探前狀。比一臥獸例,售於紐約蘇富比1979年11月2日,編號51,現納入何鴻卿爵士雅蓄。彼時圖錄刊其為六朝,而今 Jessica Rawson 重定為漢(參見《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圖版26:7),並舉漢元帝墓出土之辟邪為例(前述出處,頁364,圖1)。

另見一帶翼瑞獅,據傳為二至四世紀,原屬 Desmond Gure 典藏,1963年入斯德哥爾摩遠東文物博物館之中國玉器展,後錄於 Desmond Gure,〈Selected Examples from the Jade Exhibition at Stockholm, 1964: A Comparative Study〉,《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斯德哥爾摩,編號36,1946年,圖版15。再比一六朝臥獸例,器身劃刻羽翼,為葉義醫生珍藏,展並刊於《中國生肖玉雕》,香港藝術館,香港,1996年,編號58;清宮舊藏亦存一魏晉時期瑞獸類例,圖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上)》,香港,1995年,圖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