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6
  • 116

六朝 銅鎏金龍 |

估價
100,000 - 15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來源

通運公司,紐約,1946年2月15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出版

〈Oak Park Resident Keeps Priceless Collection of Oriental Art in Bomb Shelter〉,《芝加哥論壇報》,1952年9月7日,版III,頁1

Condition

龍角部分缺失,頸後小凸片見輕微彎曲。此外,整體品相良好,表面及鎏金見正常磨損,尤見於尾部。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鎏金走龍身形修長舒展,如行雲流水,四肢壯碩剛勁,勾爪居牙,頓覺精神抖擻、活力四射;龍,於中國傳統認知體系,乃正氣浩然,至大至剛之神物,與本品所呈雄健氣概完美契合;此類六朝製走龍擺件量罕質精,如今存世稀珍,甚為難得。 自有載以來,龍便為神獸,又言「真龍天子」,素為皇帝象徵;中國神話更視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四靈獸為四象,各鎮東、西、南、北一方,分掌四季,以保福泰永年。西漢伊始,頻見此四神獸同飾於銅鏡及墓葬陳設。

此龍體態輕盈矯捷,極富張力,可比1926年河南洛陽北魏元徽墓出土墓誌蓋上所刻龍紋邊框,造型與本例頗為相仿,此碑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圖載於西川寧,《中國碑林》,東京,1966年,圖版120-125。再比河南鄧縣南朝墓葬出土之畫像磚,上飾四方靈獸,龍紋風格與此亦是極為雷同,圖錄於朱安耐,〈鄧縣:一座六朝時代的重要墓葬〉,《 亞洲藝術》,附錄XXXVII,1980年,圖22。

可見一對相若鎏金銅走龍例,北美收藏家溫索甫於1931年10月購於盧芹齋,現藏哈佛藝術博物館(圖一),曾展並刊於《Grenville L. Winthrop: Retrospective for a Collector》,福格藝術博物館,劍橋,麻省州,1969年,圖錄編號54。另有三近例,據傳均於1928年出自洛陽金村古墓,圖載於懷履光,《洛陽古城古墓考》,上海,1934年,圖版LIV,編號133。另一例於1932年由紐約山中商會售出,現存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堪薩斯城(圖二),錄 Ross E. Taggart 編,《Handbook of the Collection in the William Rockhill Nelson Gallery of Art and Mary Atkins Museum of Fine Arts》,堪薩斯城,密蘇里州,1959年,頁176(右下)。

可資一鎏金銅走龍例,尺寸略大,周身精刻龍鱗,細緻入微,背見鋸齒狀脊,原屬 Frederick Mayer 舊藏,曾展並刊錄於《Mostra d'Arte Cinese》,威尼斯。1954年,圖錄編號159,後售於倫敦佳士得1974年6月24至25日,編號143,再後由洛克菲勒三世借出展於《Art of the Six Dynasties. Centuries of Change and Innovation》,China House Gallery,紐約,1975年,編號37。另見一例,展《Animals and Animal Designs in Chinese Art》,Eskenazi Ltd.,倫敦,1998年,編號15。此外,亦見一較大無鎏金例,展《Six Dynasties art from the Norman A. Kurland collection》,Eskenazi Ltd,倫敦,2018年,編號10。同類走龍,還可對比一組體量稍大、形態各異作例。參考二例,前爪伏地,慾騰躍撲起狀,其一藏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圖錄於 Réne-Yvon Lefebvre d’Argencé 編,《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Sculptur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東京,1974年,圖版28,其二貯布里斯托城市藝術畫廊,圖載 P.J. Donnelly,《The Animal in Chinese Art》,倫敦,1968年,圖版I-c。另有一例,作弓身、右爪高抬狀,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寶蓄,展並載錄於《Dragons in Chinese Art》,China House Gallery,紐約,1971年,編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