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14
  • 1014

林飛龍 | 無題

估價
8,000,000 - 1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Lam, Wifredo
  • 無題
  • 一九六六年作
  • 油畫畫布
  • 114.5 x 147.5 cm; 45 x 58 in.
款識W. Lam 1966(右下)W. Lam 1966(畫背)

來源

巴黎,Melki畫廊
現歐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林飛龍〉Max Pol Fouchet編(西班牙,巴塞隆納,Ediciones Poligrafa/法國,巴黎,Cercle d'Art出版,一九七六年),圖版521,241頁
〈林飛龍〉Max Pol Fouchet編(西班牙,巴塞隆納,Ediciones Poligrafa/法國,巴黎,Cercle d'Art出版,一九八九年),圖版553,261頁
〈林飛龍全集〉Lou Laurin-Lam編(瑞士,洛桑,Acatos出版,二〇〇二年),圖版66.10,293頁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歸來加勒比的飛龍! 隨著亞洲移民在十九、二十世紀大規模拓殖海外,亞洲藝術的現代步伐亦不再局限於本土,而是邁向全球各地深度交融,煥發多元面相的嶄新形態;此一龐大體系當中,以「亞洲巴黎畫派」及「法蘭西三院士」為代表的旅法亞洲藝術家最廣為人知;隨著去年蘇富比以過億港元拍出《工業之輪在紐約》,以朱沅芷為代表的北美亞洲藝術家亦漸受推崇;本季秋拍,蘇富比更榮幸首次在亞洲呈獻華裔古巴大師林飛龍的傑作《無題》(拍品編號1014),將這位在歐美及現代藝術史上早已聲譽極盛的亞裔大師,向亞洲藏家作出最隆重的引薦。

「我一想到我的父親這位中國人,就記起他是一位非常睿智、非常嚴肅的人……在他的眼睛裡總是升起一輪白日,照耀著一個為自身自由而戰的忽悠不定的海島。」

林飛龍

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林飛龍更多被簡稱為「林」,此一稱呼道出了藝術家的中國血緣:林飛龍的父親林仰原藉廣東,在十九世紀晚期出洋謀生,輾轉從舊金山到達古巴經商,由於頗通文墨,深得當地華僑尊重,並在他鄉娶妻生子,林飛龍即是林仰幼子;除了來自父親的中國血脈,藝術家還繼承了母親的西班牙、剛果及古巴基因,並且在身兼祭司及巫醫的教母身上習得薩泰里阿教,如此多元的文化背景,使他日後迸發與眾不同的藝術火花。林飛龍少年時期已經對藝術深感興趣,先後於1920年就讀哈瓦那聖亞歷山大美術學院,以及1924年就讀馬德里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師從達利恩師、時任普拉多美術館館長的索托馬約爾,熟習標準的學院派技巧;然而,激盪於林飛龍內心深處的創作熱情,始終源自他幼年從故鄉及家人耳濡目染得來的神秘力量-非洲與加勒比海的神祇、賞善罰惡的超自然力量、古老而高深的宗教儀式,無不貫穿林飛龍的畢生創作,助他以藝術為途徑,為他代表著的多民族血統,在二十世紀打出一片天空。1938年,林飛龍到達巴黎,受到當時名滿畫壇的畢加索隆重接待,畢氏甚至說道:「你我之間一定有血緣關係,你想必是我的一個親戚、一個表弟。」,並將他介紹給馬諦斯、勃拉克、雷傑等頂尖大師,布烈東更把林引進超現實主義畫家之列,使他在巴黎的發展一日千里。儘管二次大戰讓林飛龍一度回歸古巴,藝術家於1952年還是再次以巴黎為基地,周遊於南美與歐洲之間,直至1982年逝世為止。

「初見林飛龍的藝術,鑒於文化背景不同,藝術語言陌生,我們難免會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可是…仔細讀來,再咀嚼一番,終於品出了《封神》或《西遊》的味道。」

邢嘯聲《林的神怪精魅》節錄

作為亞洲藝術系譜孤懸拉美的一顆巨星,林飛龍與亞洲藝術界不無交集,譬如他與趙無極同樣與藝術經紀人皮耶.勒布及皮耶.馬諦斯(野獸派大師亨利馬諦斯之子)長期合作;五〇年代因為古巴和中國同屬社會主義國家的之關係,林飛龍曾受到中國邀請回國作展;對西方宗教藝術與現代藝術深有研究的中國學者邢嘯聲,更畢生致力將林飛龍的藝術引進中國,並在1991年促成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四地舉行的林飛龍作品展,獲得當時的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及法國外交部長迪馬大力支持。林飛龍的重要作品早已典藏於巴黎龐比度中心、倫敦泰特、紐約大都會等頂尖博物館,在歐美重要拍場上,亦是傑作紛呈,此次《無題》登臨蘇富比香港晚拍,不僅是林飛龍回歸亞洲藝術體系的關鍵里程,亦是亞洲拍場雄視全球、確立自身文化話語權的一次重要提升。本作呈現林飛龍六〇年代的巔峰面貌,與其拍賣紀錄《地表三公分》在年代、構圖方面相當接近;在立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淬冶下,神秘超驗的加勒比神祇以簡練的造型亮相:前方相交的兩條飛龍名為「丹巴拉」與「阿依達」,在加勒比海與海地一帶的傳說中,丹巴拉被視為諸靈之父,擁有不死之身,是掌管天空與繁殖的神明,築起宇宙穹蒼、滋養江海河流,其從來不發一言,祝福力量卻無比強大;阿依達是丹巴拉的配偶,被視為彩虹女神,掌管甘霖雨露,為大地恢復生機。兩位神明經常以彼此交纏的巨龍形態出現,不禁讓人想起中國古老傳說中的伏羲與女媧,《周禮.春官.司常》亦曰:「日月為常,交龍為旗」;中國與拉丁美洲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文明,在龍的詮釋與演繹上竟然出奇的接近,並於現代藉著兼具兩地血脈的林飛龍呈現,應視為兩地文化深度交集的珍貴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