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8
  • 8

唐 石灰石雕菩薩立像 |

估價
1,500,000 - 2,500,000 US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來源

Christian R. Holmes 夫人(1871–1941)收藏
Parke-Bernet Galleries,紐約,1942年4月15至18日,編號386
Nagatani, Inc.,芝加哥,1962年11月1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Condition

就其年代、尺寸而論,此立像整體品相甚好,僅邊角處見細小缺損(如立像右手所持之物、蓮花座之邊沿以及腳趾),另有淺磕分佈及正常性顏料缺損(亦如圖可見)。較之圖錄所示,實物石料顏色略淺、偏灰。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徵詢其他專業修復人員,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件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慈美與優雅:唐代石雕菩薩像
康蕊君

唐玄宗年間,唐朝達到全盛時期,中國造像藝術精彩紛呈。通觀本像,姿態優雅,刻畫自然,衣裙及披肩宛然飄逸,髮髻細密,花飾豐富,屬此時期中國佛教造像之經典。 中國石雕佛像傳統,於公元五世紀得到發展。時北魏宮廷尚佛,御令開鑿山西雲岡石窟,後又於六世紀初期在河南龍門及鞏縣建築石窟,編制龐大,極為可觀。此類宮廷御製石窟造像由當時能匠精製,所訂立之工藝風格,對中國造像藝術影響深遠,並啟發其他獨立造像及石雕。

魏拓跋建造大型石窟,意在鞏固中原統治,所製佛像,按歷代魏帝形像雕作。故此,該時期佛像並未承襲西亞或中亞風格,而是有意發展中國自有風格。此時期造像制式及風格化更強,不注重刻畫造像身體自然線條,意在表現其莊重威嚴、遠離世俗的宗教化形象。

至北齊時期,佛像風格出現明顯變化,工匠開始自由借鑒印度及中亞造像風格。參考河北響堂山石窟之北齊佛像,立像兩腿略分,一腳腳跟微微離地(安吉拉•法爾科•霍沃等合編,《Chinese Sculpture》,紐黑文及倫敦,2006年,圖版3.78及3.79)。如此姿態,與中亞石窟佛雕造型特色甚為接近,或循畫作、織品或小型木雕、木龕等自中亞引入中原。可比較新疆龜茲壁畫菩薩像,面容清晰展現西亞特徵,而刻畫姿態則與北齊佛像相近;此外,亦可比較甘肅敦煌莫高窟北魏造像(《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卷16,北京,1989年,圖版184及195;及《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北京,1982年,卷1,圖版20、21及23)。

唐代初期,佛教造像風格轉向寫實,比較一例,製於七世紀後期武則天在位期間,菩薩造像更近人形,身軀微側,姿態自然。(《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編》,卷11,上海,1988年,圖版183及《龍門石窟展》展覽圖錄,美秀美術館,無出版,2001年,頁62)。

佛像形像向寫實風格的完全轉變見於盛唐。此時期造像著重美觀,感觀豐盛,以接近人形、外表臻美之形像傳達宗教信息,易於贏取大眾接受。佛教石雕造像於此時踏入完全成熟期。除石雕外,銅、陶及木製造像亦呈相近風格。此時期無疑是中國造像史上最為出眾的時期之一,時之造像當屬中國寫實風格藝術臻品佳例。

唐代佛教大為盛行,對社會所有階層均有重大影響,時佛寺廟宇大批興建,僧人還可減免賦稅,後雖因會昌滅佛一度稍有呆滯,卻未久及而又迅速復甦。

唐玄宗本人雖更尚道教,卻對密宗佛教充滿好奇,其他唐代貴族,亦大多對密宗深感興趣。印度密宗高僧於大唐為皇族弘法,備受朝廷器重,為皇帝主持各項儀式及法事。此外,宮廷御令製作造像亦持續活躍,從唐代首都長安大明宮側安國寺(710年建)遺址出土之精美白大理石雕像即見。安國寺屬密宗佛教真言宗,所出土之大理石像均見描金繪飾,華美精細,若無宮廷支持,實難成之。

當某段時期宮廷對佛教支持稍有減弱,藝匠或因而轉向取悅民間信徒,更需突出佛像之華美外表。本像身軀婀娜,線條柔雅,身體重心置於一側,腹腰豐滿細緻,衣袍纖薄貼身,隱露雙腿,正屬盛唐石雕佳例。本像雖無明確性別特徵,然其像首髮髻華麗,表明為女性形像,面容慈和,平靜恬雅,應為觀音形像。

本像風格雖屬同時期典型,相近作例卻頗為鮮見。其整體風格與同時期石窟造像相類,然本地工匠基於石窟風格之上再發展出各自特色,亦不足為奇。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乃中國北部石窟之一,共二十一窟,包括自北魏末年至唐代年間造像,佛像輪廓柔和,其中部份石雕風格華麗,屬盛唐時期。比較天龍山石窟三尊作例,其一位於原址,圖載於《天龍山石窟》,北京,2003年,圖版124;另一例現存於波士頓美術博物館(37.329)(圖二);例三現存於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缺首(René-Yvon Lefebvre d’Argencé 編,《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Sculptur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舊金山,1974年,圖版108)。整體而言,天龍山菩薩像身軀及面龐均較本像更為豐滿。

另可比較龍門石窟兩尊作例,時代與本像相近,亦原屬瓊肯收藏,售於紐約佳士得1995年9月21日,編號301及302;前者載於喜仁龍,《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倫敦,1925年(重印於曼谷,1998年),圖版464,後易手於紐約佳士得1999年9月16日,編號18;後者則原售於倫敦蘇富比1946年11月22日,編號56。上述例像身型均較本像壯健。

本像所展示之同期雕刻風格,亦可見於石碑,如見松原三郎,《中国仏教雕刻史論》,東京,1995年,卷3,參考圖版656b、658b、660b、663a及670,作例出自盛唐或較早時期。

本像曾屬 Christian Holmes 夫人(1871-1941)收藏(圖三)。Holmes 夫人乃著名美國收藏家及慈善家。其收藏包括中國青銅器、古玉器、唐代金銀器、各代陶瓷器、銅鎏金及石雕佛教造像、其他各式工藝品,以及日本、暹羅、印度、波斯及希臘古董等。夫人的這些珍藏與一些頂級的英國及法國家具曾並列展示在其坐落於紐約長島的宅邸之中。Holmes 夫人曾於1929 年出借藏品給柏林普魯士藝術學院舉辦的《中國藝術展》,為當時四位出借展品的美國藏家之一。除此外,她還曾借出二十多件藏珍給1935至1936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國際中國藝術展》。Holmes 夫人在其丈夫離世後,為紀念亡夫,成立了一所醫院及慈善基金會。她同時還是愛樂樂團協會及大都會歌劇院的主要贊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