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28
  • 128

清乾隆 白玉盌一對 |

估價
2,000,000 - 3,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15.8 公分, 6 1/2 英寸

來源

美國東岸教育機構收藏
紐約蘇富比1980年2月26日,編號300

拍品資料及來源

對盌器型碩大,玉質純淨溫潤。盌撇口,圈足,掏膛規整,打磨圓潤,通體光素無紋飾。乾隆皇帝愛玉成癖,在歷代君王中無人媲美,更主張「良玉不琢」,保持玉質原來的面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平定準葛爾部及回部動亂,新疆地區玉料大量進入宮廷,玉料充足,皇帝對玉器製作樂此不疲,遂成一代琢玉盛世,無一朝代能及。

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十八年四月,太監胡世傑傳旨,著德日常姚宗仁在銀庫玉石內挑選足做玉碗,桌木各一百件之玉呈覽。欽此。」宮廷日常所用玉器數量龐大,然玉製品為珍貴用器,專為帝王貴冑所用。據《國朝宮史.卷十七》記載,乾隆年間所定「鋪宮」中規定,宮中日常用品, 僅皇太后,皇后各可用「玉盞金台」一副,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在、 答應、王子、福晉等人皆不配用玉器。「筵宴例用」中,亦僅帝王筵宴用「玉盞金盤二 」 , 其他均不用玉器 。

一成對盌例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圖見羅森,《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圖版29:13,作者指出,此等玉盌以瓷盌為雛本,光素無紋,似為餐飲器皿之至高典範。大清律例限制玉器用途,文學小說人物以玉盌、玉盃飲食,玉器地位崇高可見一斑(見頁400)。另一可資對比較之例,曾展於《玉緣.德安堂藏玉展》,故宮博物院,北京,2004年,編號116;Cunliffe 勳爵收藏一對例,尺寸略大,售於倫敦邦瀚斯2002年11月11日,編號10,後於香港蘇富比易手,2005年5月2日,編號555。另一對例出自 Kenneth Dingwall DSO 中校(1869-1946年)收藏,售於倫敦蘇富比2014年5月14日,編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