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1
  • 111

河鍾賢 | 接合 77-12

估價
1,000,000 - 1,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Ha Chonghyun
  • 接合 77-12
  • 款識Ha Chong-Hyun,《Conjunction 77-12》,1977,Hyun(作品背面)
  • 油畫麻布
  • 160.1 x 120.1 公分 ,63 x 47¼ 英寸
一九七七年作

來源

洛杉磯,Blum & Poe 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韓國當代藝術:單色繪畫與方法的迫切性〉奇廷泫著(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三年),144頁,彩色圖版

拍品資料及來源

「我想用另一種方式來探討繪畫的概念。因此我反其道而行,把顏料塗在麻質畫布背面。採用麻布是因為戰時常用它包裝救濟用物資,使用油彩則是因為它的黏性足以按壓穿透畫背。因此成就了前無古人的新風格。」

河鍾賢

物質與抽象

《接合74-24》和《接合77-12》是河鍾賢的經典代表之作,高深莫測而發人深省——奇廷泫所作、韓國單色畫運動首個亦是最重要的學術研究作品《當代韓國藝術:單色畫與方法的迫切性》(2013年作)中,收錄這兩幅傑作。《接合74-24》亦參與多個單色畫重要展覽,當中最有名的便是二〇一五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即第五十六屆國際藝術展,見證此作在藝術史上佔據的重要地位。而《接合77-12》創作同年,河鍾賢在一篇名為《融合物質與繪畫》的文章中探討自己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在文中解釋其潛意識渴望探索這樣一種可能性,畫作僅為其自有物質性和固有本性而存在。藝評家吳光洙表示,在河鍾賢的獨特藝術中,「物質並不是達到目的的方式,它本身就是豐富的內容。」

韓國總統朴正熙執政期間實施軍事獨裁,政治騷亂,經濟低迷,社會形勢動盪不堪,單色畫於一九六〇年代應運而生。這樣的社會政治環境下,哺育出了一眾先鋒前衛藝術家,包括朴栖甫、鄭相和、李禹煥和河鍾賢等。他們不受單一意識形態或方法而限,攜手挑戰傳統韓國審美理念,摒棄具象藝術方式,以不同的抽象風格取而代之,大都包含重複勞動、物質與自然的特性,亦採用柔和的單色調。河鍾賢是單色畫運動的知名領袖,以其對粗麻布的使用而聞名,這一媒材原本是美軍基地及當時韓國慈善組織常用的多用途物料;河鍾賢獨特的創作方式名為bae-ap-bub,直譯為「背押法」,將顏料厚塗於畫布背面,再經用力按壓使顏料漸漸穿透布面紋理。顏料緩慢滲透到畫面表層之後再擦刮形成抽象態勢,同時保存麻布與顏料的質感與深度。

自一九七〇年代起,河鍾賢將作品命名為《接合》,意在表示顏料與畫布間並無繪畫工具輔助而接合起來。藝術家將自己的介入程度降至最低,任流動的顏料影響畫作成品;同時,他不斷重複擠壓擦刮,透過單色畫探索「內外」、「表裡」之間的可能性,切割出不同的色塊圖形,與麻布的樸實粗糙作出對比。本作(拍品編號1072)充滿極簡又原始的美感,有著類似羊皮紙、樹皮的質感,甚至像是混凝土或雪地上劃過的痕跡。奇延泫是第一位研究並推廣單色畫的學者,她形容河鍾賢是少數能「將單色畫的純淨、自律以及與之相反的野蠻內在與汙穢連結起來」的藝術家。

有趣的是,自畫背厚塗顏料的創作方法,早在十七世紀時在朝鮮王朝便已發明出來,用於繪畫肖像。與祖先不同,河鍾賢追求精美的畫作效果,因此為這一傳統技法加入現代元素,他刻意追求一種原始的粗礪感,強調深深紮根其藝術創作中的物質特性,同時亦將媒材的純粹性與藝術家本身的身體表現融合為一。河鍾賢於畫背而不是畫面創作,其作品亦暗喻不存在的畫家,畫中內含的物質本性令人想起存在與缺席的困惑概念。一九九〇年代河鍾賢作品展出時經常被誤認為受到西方極簡主義啟迪。他的畫作從表面看來確為極簡,但並非是「減」化出來的簡,而是苦行僧一般百舍重繭層層累積的「加」。西方繪畫形式主義在單色繪畫達致巔峰,而河鍾賢屏除個人情緒、感知,苦思冥想物質與材料的侷限,在自然與人為、內在與外在、身體與心靈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他在自我的認知與超脫中汲取沉思的力量,成就本作中展現出的靜謐純美,散發沉默但永恆的生命力量。